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尧[1]2016年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小农生产方式发挥着主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它是目前制约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当前,改造小农生产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地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改革方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分析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丰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建设、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综合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农业生产方式——社会风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本文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建国后不同时期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不同社会风险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并运用社会保障“叁体系”解释框架剖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化解不同社会风险时的内容、结构与层次体系的特征,继而引出当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变迁带来新风险及其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问题。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厘清和解读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村社会保障的互动与变迁过程,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现实特征等进行研究,得出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面临不同的社会风险,而农村社会保障内容体系、结构体系和层次体系也呈现出不同内容:农村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在内容体系上呈现出社会救助向社会保险、生存型向保险型的转变过程;结构体系的演变呈现出由农村特殊群体向农村全体居民覆盖的历程;层次体系的演变呈现出在责权关系上国家由无意识到被动提供社会保障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历程,初步形成了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责任框架。英国、法国和日本叁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时间较早,其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经验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研究选取农业发达的英国、法国和日本,研究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研究认为:典型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具备了相应的经济社会前提条件,是面对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而出台的政策,其发展经历一个由社会救济到社会保险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由生存权向发展权演化的过程;其层次体系存在一个显着的从国家责任到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责任的变化过程,强调多主体共同参与。此外,因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社会保障制度的道路选择也存在显着差别,同时强化法律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迈进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阶段,传统农业社会的风险被工业社会的风险所取代,但是传统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能化解工业社会的风险,仍用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去应对新生产方式的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成为必然。综合以上研究的成果,本研究认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决定了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需求必然是多层次的,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叁体系”分析框架出发,为适应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就是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叁支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其中,农村兜底型社会救助制度是基础,重点是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农村基本型社会保险制度是主体,重点在于农村两个基本保险待遇和责权关系的调整以及新制度的构建;农村服务型社会福利制度是重要补充,重点在于提高待遇和扩大覆盖面。

喻华锋[2]2017年在《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疗保障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一个待解的难题,对当今的中国来说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总体来看,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医疗保障制度应实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两种机制的作用,以兼顾医疗保障可及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的要求。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医疗保障制度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效率方面。解决效率问题,也存在引入市场机制和增加对政府社保机构投入两种观点。但是,增加对政府社保机构的投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直接操作医保事务天然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重政府财政负担,只有引入市场机制才是我国医保体系提高运行效率的可行之道。我国在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后的近20年里,摸索出了四种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模式,即委托管理模式、大病保险模式、全额承保模式和共保联办模式。与我国同样采取社会医疗保障模式的德国、瑞士、荷兰等国也进行了以提高市场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医保改革,其中荷兰模式广受推崇。这五种模式都可作为我国未来医保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的政策选项。鉴于荷兰模式所依赖的环境与我国存在很大不同,目前我国还暂不具备推行荷兰模式的现实条件。关于其他四种模式中哪种最适合我国的情况,本文将从四个维度进行比较。一是基于情境决定论的比较。这是本文借鉴郑功成教授关于社会保障模式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即从管制需求类因素和活力需求类因素两个方面来考量医保模式中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的主从关系和配比关系。从社会保障传统、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参保对象成熟程度、商业健康保险等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医保制度中政府和市场应该采取基本对等合作的模式。综合来看,共保联办模式最符合情境决定论对中国的分析。二是基于实际成效的比较。从实际结果来看,委托管理模式、全额承保模式、大病保险模式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局限。只有共保联办模式能够克服其他叁种模式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局限,总体实现最优的效果。叁是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比较。依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从信息搜寻成本、协商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转换成本六个方面对四种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与其他叁种模式相比,共保联办模式的总成本是最低的。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最低的合作模式是最优的。四是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比较。按照机制设计理论,最符合参与约束、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合作机制是最优选择。本文从这叁个方面分别对四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共保联办模式是最符合上述叁个方面要求的。因此,从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共保联办都是我国目前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最优模式选项。当然,已有的实践并不完美,还需要从各方面深入完善,同时,需要采取各种配套措施,为全面推广共保联办模式创造条件。从结构上来说,本文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简要介绍相关研究背景及基本情况,包括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相关研究综述。第二章介绍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的相关基础理论,并在郑功成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医疗保障模式的情境决定论。第叁章分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所处的特殊环境。第四章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而不是加大对社保机构投入来解决。第五章介绍我国在医疗保障引入市场机制的探索实践中最典型的四种模式。第六章是对国际经验(主要是德国、瑞士、荷兰)的借鉴,同时基于对叁国改革成功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的分析,指出我国暂时还不能实行这种改革。第七章分别从情景决定论、实际成效、交易成本、机制设计理论等四个方面对国内探索的四种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得出共保联办模式最优的结论。第八章是结论和展望。

高岩[3]2008年在《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融合互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题目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互补研究”。本篇论文从理性方面考虑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开展融合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总结分析该种模式。通过对现实中运行情况的问题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在这里的“互补”指的是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保障层次、范围的互补,缴费互补、待遇给付的互补及运作流程的互补。“融合”指的是保险项目中既包含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属性也包含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基本属性,不同的属性相互混合构成独特特点的保险形式。因此,在本文中的“融合互补”特指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在形式上有效互补,并混合了两者各自根本属性而构成的特殊的医疗保险形式,属于补充医疗保险的范畴。目前,我国存在的符合本文提出的“融合互补”概念的医疗保险形式为超过统筹基金“封顶线”以上并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大额医疗保险,其它一些形式虽然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也有一定的合作,但并不完全符合本文的界定。以此为基础,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城镇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互补的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杜丽清[4]2010年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的基本经济社会制度之一。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在维持社会稳定、弥补经济损失方面共同发挥着作用,同时又有所区别。在许多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起着相辅相佐,互为补充的作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遵循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主要提供基本医疗保险,难以满足人们对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要更好地促进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成为医疗保障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协调发展是由我国的国情、国力决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财政困难、企业效率不高,所以为了使医疗保险既能发挥保障生活和安定社会的作用,又能适应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具体需要,宜实行多种保障模式。本篇论文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合作开展业务的新现象以协调发展的视角来总结分析,从理论及现实两方面探讨了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及商业保险公司两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针对这些阻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何佳馨[5]2011年在《健康保险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健康保险,是一个新兴的保险领域,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相对于其他保险险种如海上保险、火灾保险、财产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它的历史是比较短的。对健康保险的法律规制,与整个保险法制的发展相比,时间也相对不太长。在美国,大约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关于健康保险的法律规范的出现,则只有60余年的时间。至于在法律规范上给健康保险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更是到了2006年《健康保险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才出现的。与健康保险事业及相关法制建设的发展相适应,中国学术界对健康保险以及法制的研究时间也不长,成果不多,且基本上都属于对整个社会保障的研究。本文选择健康保险以及其立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点评述在健康保险法制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的经历和经验,结合中国近年来健康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法制建设实践,分析健康保险立法的轨迹、内容、特点、经验和教训,借以推进我国健康保险(医疗保险)的改革和法制建设。本文除了导论和结语之外,正文分五章。导论首先涉及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即之前不太为人所关注的健康保险为何会在当今成为各个国家保险立法的前沿(在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保险的产值份额已经占到整个保险的叁分之一以上),它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健康的关注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有什么内在的联系等等。接着分析了学术界主要是中国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和法学各界对中美两国健康保险法研究的成果及其意义,论述了目前该领域所使用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若干自己的创新观点和想法,以及论文本身还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章“健康保险法的理论基础”。本章对中美两国学术界使用的保险、健康保险、健康保险法等基础性概念进行了诠释,论述了美国健康保险法制所得以确立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指出关注健康、追求幸福,倡导互助、强调共济,要求效率、体现公平,以及主张干预、突出福利等的思想,对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在形成和确立健康保险法律制度时,也显示出了鲜明的多种理论来源的特点。第二章“健康保险法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美中两国的健康保险及其立法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其中美国的历史要相对长一些,经历的坎坷和挫折也更加多一些,当然,摸索到的经验也更为丰富一点。通过系统回顾美中两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把握到若干特征,如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起源、发展、演变、成熟,带有很浓厚的自发性、零散性和多元性;同时也带有很强烈的渐进性,即美国的健康保险事业和立法是一个在长时期内逐渐进步、日益完善的过程;美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成熟,也是一个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加大干预力度、全民健康保险的改革不断深化、民众日益接受全民健康保险理念和计划的过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在健康法制建设方面,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中国,在许多领域都还是一片空白。这样,通过比较美中两国健康保险法制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要素,如法的历史性、法的社会性、法的渐进性、法的保守性等等。第叁章,“美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论述了现行美国健康保险法律的框架体系,即在美国,其依据健康保险法所确立下来的健康保险,主要有联邦和各州政府所资助的医疗保险照顾计划(Medicare)、医疗保险救助计划(Medicaid)、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军人和印第安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险计划,以及由私人健康保险公司所推行和实施的计划,如医疗健康保险维护组织(HMOs)计划、医疗保险可选择提供者组织(PPOs)计划、医疗保险按服务项目付费的计划(PFFs)等。在私人健康保险计划中,由商业保险公司和企业主合作进行的“雇主(为雇员购买的)健康保险”最为发达,约占到全美整个健康保险事业的60%以上。本章分析了这些健康保险计划的形成、制度内容、特征、效果以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美国学术界对这些计划的评价和改良意见,并探索了这些制度的实施和学术界改良意见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第四章,“中国健康保险的法律制度设计”。论述了新中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健康保险的制度设计和立法进程,分析了在此进程中已经确立起来的叁大主要健康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健康保险、城镇居民的基本健康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下的医疗保险,以及正方兴未艾的我国新兴的商业健康保险,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笔者分析了上述各项健康保险制度在当前的运行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对推进整个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贡献,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唯有加快中国健康保险领域中的立法进程,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才能巩固现有的健康保险事业所取得的成果,并克服一些深层次的难题。第五章,“健康保险法制的改革以及若干思考”。回顾了美国自20世纪初叶开始的对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进程,重点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克林顿和奥巴马两位总统的全民医疗保险改革运动,分析了克林顿总统改革之失败以及失败的原因,奥巴马总统改革的成功以及成功的原因,阐述了决定美国健康保险法制发展和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论述了对改革成败起关键作用的重大国际事件、改革计划内容设计的好坏、改革目标和计划内容是否脱节、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对改革的影响、改革过程中有否失误以及改革在具体操作上的困难程度、反对派(在野党和反对医改的各个利益集团)的力量是否足于强大、各种社会阶层对待医改的态度,以及美国特有的宗教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等,笔者所想说明的是,医疗保险改革,以及健康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医疗界或法学界的事情,而是一场社会运动,涉及整个国家、各行各业、所有阶层以及每一个家庭的事业,如果立法没有高超到将这些方面的利益协调、平衡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话,改革或者制度建设就会功亏一篑,走向失败。中国自2009年开始,也进入了新一轮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而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结语部分,主要阐述了美中两国尤其是中国的健康保险法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虽然,这些建议和对策只是一个在校学生的看法,未必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但毕竟是经过笔者近叁年时间思考所得,对中国的保险业界和法学界或许会有一点参考借鉴价值。

刘洪抵[6]2003年在《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之中,医疗保险是保障范围最广、保险内容最多以及运行机制最为复杂的社会保险项目。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在内的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着特征。在这其中,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比其他社会保险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也更加受到各国政府和人们的关注。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将逐步形成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但是,同养老、失业保险相比,中国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进展相对滞缓,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着一系列的难题。本文针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规范难、参保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较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相对滞后、医疗保险与医院管理软件之间衔接难、弱势群体也要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受益者等具体问题,提出了强化医疗保险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加快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叁改并举”的协调与统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协调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成员的医疗保险意识等对策。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对中国整个卫生事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卢海英[7]2007年在《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政府正在构建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农村居民、贫困群体和18岁以下儿童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全面铺开,而大学生的医疗保障却尚未在全国形成统一的制度和措施。目前高校以公费医疗为主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重建医疗保障制度的呼声接连从高校内部发出,若不予以足够重视,这些问题有逐渐对社会、家庭产生负面影响的趋势,甚至影响到大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本论文运用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以浙江省六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医疗服务情况、医疗保障需求与意愿等内容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以便发现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最后,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提出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与对策,从而在理论上填补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研究的空白,在实践上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认为,应该补充和完善以下政策和制度。一是尽快建立起统一、独立、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二是完善医药市场的监管机制;叁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改善商业医疗保险的经营环境,为其发展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四是建立适度的费用控制机制;五是完善高校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六是建立健全畅通的经费投入和结算制度。另外,解决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医疗保障与社会的“接口”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过渡。

徐文婷[8]2016年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建成了囊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等内容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日渐显现。以往社会保障制度那种仅注重覆盖面扩张、基金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必然要朝着提高制度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对这种转变的积极回应。“十叁五”时期,能否将这种制度建设落到实处,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健康发展、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自2009年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目前医保制度建设成就显着,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制度覆盖面已达95%以上,建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障网络,而且覆盖面还在不断扩大中,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医疗保险中体现了“保基本,广覆盖”的特点。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导致我们在目前阶段无法向发达国家看齐,实行覆盖范围广、福利水平高的医疗保障,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只能对医疗消费中的医疗设施和药品等设置一定的保障水平限制。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较低,覆盖范围仍有不足,筹资机制不稳定等等都困扰着医保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和医疗科技技术逐步发展提高,居民用于医疗方面的费用越来越高,在这方面的负担逐渐变重。在这种条件之下,社会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会日益强烈。在很多方面,商业健康保险也能触及到社会医疗保险所不能涉及的领域,从而形成了二者的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政府有时会忽视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和地位,致使其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这一点是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的瓶颈。本文全面探讨了我国社会目前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层面的现状,找出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的规律性,分析制约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的因素,说明二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借鉴国外先进的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经验,从中学到精华,更好地应用于国内市场;最后主要从政府优化融合发展的环境、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的自身建设和营造更加进步的社会氛围叁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曹慧芳[9]2016年在《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医疗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生发展休戚相关。本文对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的建议。

何佳莹[10]2012年在《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越来越密切,外来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异地就医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各个统筹地区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文件和办法,但由于中央政府始终没有制定一套统一的、完善的异地就医服务管理政策,在管理方式和技术支持方面略显薄弱,还没有达到“全民医保”的目标,造成医保经办机构管理和异地就医人员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以论述医疗保险相关理论、异地就医的概念及内容为基础,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异地结算的具体原因。并结合国外欧盟跨国就医的管理方式及经验借鉴,明确指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异地就医管理做法。通过以上海市松江区作为可行性样本分析,提出了解决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具体的做法是:根据问卷内容对松江地区异地就医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Epidate3.02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l3.0、Excel等工具对问卷中的个人基本信息、医疗就诊及费用结算情况、个人期望与满意度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性别、年龄、职退情况、异地就医类型、报销间隔时间、平均垫付医疗费数、个人垫付医疗费用是否困难、报销手续是否方便、对相关政策是否了解与异地就医人员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对策方案:以松江区与嘉兴市的医保联动为范例,积极推动上海市与长江叁角洲地区的异地协作机制。各地应互相设立医保经办机构,实现跨区域异地结算模式;政府部门应联合长叁角城市建立区域医保信息化共享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异地就医人员对异地就医相关政策和经办流程的了解程度;并且应为个人建立医保异地结算的统一准则,完善报销政策,减轻个人垫付负担。

参考文献:

[1]. 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完善研究[D]. 张尧. 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研究[D]. 喻华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3]. 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融合互补研究[D]. 高岩. 吉林大学. 2008

[4].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协调发展研究[D]. 杜丽清. 山西财经大学. 2010

[5]. 健康保险法研究[D]. 何佳馨. 复旦大学. 2011

[6].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刘洪抵.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7].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 卢海英.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融合发展研究[D]. 徐文婷. 安徽大学. 2016

[9].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C]. 曹慧芳. “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2016

[10]. 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费用结算现状及对策研究[D]. 何佳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