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意义论文_宋丽娜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0

摘要:目的:在对肺栓塞的严重性以及表现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应用64排螺旋CT造影,探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0例已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期选取40例拟诊但均排除其为肺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扩张情况、中央肺动脉受累情况,对CT造影在肺栓塞的诊断过程中所发挥的价值进行计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栓塞指数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也明显较高,差异均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栓塞的严重性以及表现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应用64排螺旋CT造影,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而且具有无创快捷等优秀特点,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64排螺旋CT造影;肺栓塞表现;严重性;应用价值

在临床中,肺动脉栓塞可简称为PE,是一种由下肢深静脉血栓阻塞肺动脉所导致的分支疾病,临床特征主要分为肺循环障碍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等,该病症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1]。而在面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治疗时,因为该病症症状以及体征所具有的特异性,所以相关的诊断也较为困难。为此,对肺动脉栓塞进行及时的诊断以及及时的治疗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治疗措施。[2]。而本文就从我院随机选取40例已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期选取40例拟诊但均排除其为肺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分析了64排螺旋CT造影所发挥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40例已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期选取40例拟诊但均排除其为肺栓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中有2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介于43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5.1)岁;而在对照组中,则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介于41岁到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5.3)岁。病理类型可分为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骨折保守治疗长期卧床患者、剖腹产术后患者以及辅助检查D-二聚体≥500μg/L患者。而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可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

1.2方法

在进行病情诊断前,两组患者均禁食八小时以上。而检测设备可采用西门子64螺旋CT进行开展,其中厚为5毫米,间距为5毫米,30秒的动脉期以及60秒的静脉期。而在此过程中,应该将造影剂通过静脉进行推注,推注速度为3毫升每秒,而推注的总量应该按照患者体重每千克2毫升进行计算,相关的软件重建以及软件显像应该在全部扫描完成后进行展开,而在对支气管动脉扩张情况以及中央肺动脉受累情况进行比较的时,则应该讲患者的基础心肺疾病进行结合,同时,还应该对栓塞指数进行计算,从而判断64排螺旋CT造影在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意义[3]。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造影结果以及临床表现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CT造影结果以及临床表现[n/%]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

在栓塞指数方面,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也明显较高,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栓塞指数分别为20.0%和42.5%,差异均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就螺旋CT造影技术而言,该影像学技术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而来的技术,该技术不仅可对血栓所处部位以及形态进行清晰的显现,而且可对血管与血栓部位以及形态所存在的关系进行观察,同时,还可对溶栓效果以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而在对伴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检查的过程中,由于心肺功能的影响以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所以在扫描时间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可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计算。而在检测的过程中,则应该讲测试点放在主肺动脉上,并对层厚以及床速进行合理选择,不仅有利于常规轴位上周围动脉栓子检出率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图像质量的重建[4]。

就64排螺旋CT造影技术而言,不仅极大程度的增大了图像的分辨率,而且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数据采集时间更短的的优点,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伪影的影响。同时,64排螺旋CT造影技术还可对任意位置以及层厚的三维成像,此外,还可对延迟时间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增加。而在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或对比剂实时进行自动进行跟踪触发技术时,可当肺动脉血管在对比剂最佳强化峰值时完成数据的采集,不仅有效缩短了屏气时间,而且最大程度的减弱了运动伪影,是显示肺动脉内栓子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5]。

综上所述,在对肺栓塞的严重性以及表现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应用64排螺旋CT造影,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而且具有无创快捷等优秀特点,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朝红. 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意义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209+213.

[2]王振刚. 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96-97+106.

[3]沈剑辉,曹晓红,刘志鹏. 64排螺旋CT脑动脉成像CT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探讨[J]. 当代医学,2011,17(35):94-95.

[4]汤哲锋. 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536-537.

[5]卢刚,吕方方,张泉,等.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比较[J]. 医疗卫生装备,2015,36(03):76-78+91.

论文作者:宋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4

标签:;  ;  ;  ;  ;  ;  ;  ;  

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意义论文_宋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