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质量管理问题探究论文_徐春华,王志斌

造林绿化质量管理问题探究论文_徐春华,王志斌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林业局 吉林白山 134400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对于当前的造林绿化管理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造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造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努力做好造林绿化工程质量的高效管理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造林绿化;质量管理;控制

1造林的意义

造林是林业的基础工作,是森林资源培育的根本措施,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的造林方法和培育措施尤为重要。造林作业包括采种、育苗、栽植(或播种)及幼林抚育等。 造林是森林建造,育林有抚育之意,抚育为造林后的必经阶段。育林主要依靠自然封育,优势在于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是投资少、见效快,有效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技术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工程。而人工造林则要采取科学栽植,要求统一规划、专业施工,严把苗木关、整地关、栽植关,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施工,加强抚育管理,确保林木成活。造林在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清除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目前造林绿化质量的管理现状

造林绿化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是比较久的,并且在各个阶段都有所进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对于当前的造林绿化管理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政府对于造林相关的政策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并且有针对性的对各地区的具体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这对于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实用的。加强责任监管与后期的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断的进行高效的管理仍然需要贯彻到后期的工作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造林绿化工作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3 提高造林质量方法

3.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3.2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3植苗造林法(栽植造林)

用根系完整的苗木造林。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3.4插根造林法

与插条造林方法类似,选用粗1cm以上的根,剪成长15~20cm的段。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提前整好的地上挖直径20cm、深30 cm的坑,将根以45°倾斜埋入。

3.5插条造林法

选粗1.5~2.0cm、一至二年生的枝条,剪去侧枝,剪成长30~40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在整好的地里扦插,然后踏实。插深为使插条的上部露2~3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方法应用最为普遍,好处在于运输方便、节省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效率、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

3.6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确保成活率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确保成活率。植物的成活率能直观反映整个绿化工程的成果,不同的植物也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所以,为了达到最高的成活率,呈现出最好的造林绿化效果,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其最适宜时间内栽植,并注意养护,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1)选择造林季节。春季植树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植树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2)育苗地选择。选择环境条件较好的平地,培养壮苗。就近采集苗木种子、种条,出苗后要加强管理,合理定植,饱水饱肥,适度控制秋梢生长。

(3)造林整地和栽植是造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的好坏有直接影响。整地是造林工程中用工量最大的一项工作,花费劳力也多。整地一定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地,踩、提用不好会使苗木伤根、窝根、透风、影响缓苗,在苗木的运输、假植、栽植过程中,对苗木保护不好,过长时间的暴晒、风吹,会使苗木失水过多而死亡,影响造林的成活率。造林期间对造林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现场检查指导,保证造林质量和标准的统一。要积极推广带土栽植,泥浆蘸根、生根粉、保水剂、容器苗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坚持乔灌草结合扩大针阔混交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衡量造林绿化成败的核心,在充分考虑立地、气候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造林任务,选择造林地块,再进行实际栽植。

(4)苗木质量。在造林过程中应选择抗寒、抗旱、抗病虫、耐瘠薄、耐盐碱且生长速度较快的苗木品种,期间一定不可以采用没有经过试种的苗木品种。 为确保苗木的质量应做好对苗木的检验工作,一是检验苗木是否带有检疫性病虫害。二是检验苗木的生长点是否出现冻害或机械损伤。三是检验苗木的根系大小、侧根数量、有无劈根、裂根情况。四是检验苗木根基部是否出现火烧、水浸等情况。最后,在苗木的起苗、分级与假植运输等各项流程中应尽量控制时间,在最大程度上控制苗木的水分散失情况。

(5)抚育管理。春季苗木萌芽后要培土、施肥、扶正、扩穴和踩实,;截干苗木需在萌芽条长到10~15 cm时抹芽除蘖,选1个直立健壮生长的条干,其余枝条全部抹除,新造林地当年需进行2次松土、除草、施肥。 所以,为了达到最高的成活率,呈现出最好的绿化效果,就必须要严格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其最适宜时间内栽植,并注意养护,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6)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绿化工程施工过程要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同时要严把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重点问题要重点关注和解决。而且要严防或杜绝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以免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事故的情况的发生。

3.7造林后的养护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前期施工固然重要,但后期的养护工作也必不可少。如果后期的养护工作不到位,那么即便前期施工优良,也很容易出现林木死亡的情况发生,影响了造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景观效果。如浇水不及时,支架不牢固,除草不及时,防虫治虫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树木出现成活率低,歪斜,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所以,一般绿化工程的施工合同都会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2年,也就是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的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绿化植物的成活率。

4结论

想要保证造林绿化质量就必须加强管理,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这样才能实现造林绿化的目的,保持生态的平衡发展,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实施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今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董晓莉.造林绿化的意义和管理方法[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7):301.

[2]龚家勇.林业技术对造林绿化的意义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6):58.

论文作者:徐春华,王志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造林绿化质量管理问题探究论文_徐春华,王志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