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例年龄最小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护理论文_陈丽峨

云南首例年龄最小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护理论文_陈丽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

【摘要】目的:报告云南省首例年龄最小的小儿亲体肝移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幼儿肝移植护理体会,为临床提供指导意义并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并按照肝移植术后护理常规。结果:术后并无任何并发症,康复出院,至今生活质量未受影响。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并进行精心护理是肝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移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71-02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指肝内或肝外胆管中断、纤细、狭窄或闭锁呈条索状,因而胆汁排出障碍,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是新生儿和婴儿最常见的阻塞性黄疸,本病晚期患儿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衰竭,直至死亡。据报道发病率为1/8000~1/40000。一般认为亚洲人发病率较高,尤其以日本和我国的发病率高。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胆道闭锁是儿童肝移植常见的适应症,约占儿童肝移植的一半[1]。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0个月,体重11Kg。半年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呈渐进性加重,无腹胀、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血尿血便。到某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并行“胆肠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逐渐消退。四个月前入院复查,肝功能损害严重于2009年9月10日入院。查体:T:37℃,HR:99次/分,R:22次/分,BP:90/6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肠壁静脉显露。肝脏于剑突下10cm,右肋下1cm可触及,质软,边缘锐。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89u/L,谷草转氨酶112u/L,总胆红素41.1umol/L,间接胆红素21.5umol/L,直接胆红素19.6umol/L。2009年9月15日上午在全麻下行亲体肝移植手术,供体为患儿之母,手术顺利,于16日5:45转入ICU重病监护,21日11:00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护理,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于2009年10月27日康复出院。

2.术后的治疗

抗感染:美罗培南0.5g Q12h,利奈唑胺100ml 10ml/h静脉泵入;保肝:生长抑素3mg 1ml/h静脉泵入,门冬氨酸鸟氨酸2.5g Qd,多烯磷酰酯胆碱5ml Qd,还原型谷胱甘肽1.2g Qd等;营养支持:小儿氨基酸40ml Qd,20%脂肪乳100ml Qd;抗免疫排斥:口服他克莫司0.5mg Q12h,甲基强的松龙片20mg Qd;持续心电监测和低流量吸氧,定期抽血检查,血糖监测,全身碘伏擦浴2次/天;红外线烤灯促进伤口愈合,氨溴索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护理

3.1 病情观察

3.1.1生命体征监测 此患儿于21日从ICU返回病房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4L/min的氧流量面罩吸氧,监测患儿无创动脉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情况,血压维持在74~130mmHg/60~85mmHg左右,心率维持在120次每分钟左右,呼吸22次每分钟左右,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每2h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一般维持在36.0℃~37.5℃之间。

3.1.2循环的监测 由于此患儿手术时间长,失血多,遵医嘱及时给患儿输入新鲜血浆及悬浮红细胞补充术后失血。术中肝门阻断导致肾供血不足,术后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密切观察尿量。判断患儿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对肝脏移植患儿静脉补液的控制,要求尿量每公斤体重每小时大于1ml[2]。通过输液泵精确掌握补液的量和速度,根据患儿每小时尿量等各项指标,准确调节滴速,如生长抑素1ml/h静脉泵入,利奈唑胺10ml/h静脉泵入。同时每2h测一次中心静脉压,术后第八天改为每天测一次,患儿的CVP波动在4~8cmH2O,控制在12cmH2O以内,因为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肾脏灌注和静脉回流,有利于移植肝脏成活[3]。

3.1.3血糖的监测 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应激,移植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及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FK506)的应用,常导致病人血糖明显升高,当血糖持续高于11.1mmd/L时,组织修复功能减弱,切口愈合延迟,结缔组织强度降低,使术后切口易裂开;持续的高血糖抑制细胞的异物吞噬能力和趋化性,容易发生感染[4]。因此术后早期血糖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

测试血糖前,测试者洗手,患儿擦手,用75%乙醇严格消毒患儿食指远端侧面2遍,穿刺充分有效,以一滴血自行流出覆盖试纸条上测试区为宜,避免过度挤压,以减少组织液对血液的稀释,而影响测试结果。术后第五天患儿血糖值为12mmd/L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1.5ml/h的胰导素泵入,各班严格交接监测血糖时间,并做好准确结果记录,3天后,患儿血糖降至5.6mmd/L,并保持正常。

3.1.4皮肤切口观察 观察切口的生长情况与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等,患儿的情绪反应,定期做切口细菌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5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 急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在术后1~2周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时持续高热,伴有血压升高,胆汁分泌减少,稀薄,色淡,肝区疼痛,黄疸,血胆红素及肝酶急剧上升及情绪改变异常等[5],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体温、肤色、腹部体征及情绪变化,按医嘱及时准确采取血标本送检,监测肝功能及血液中他克莫司浓度,该患儿采用甲基强的松龙与他克莫司联用,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3.1.6出血的观察 由于患儿肝功能异常,导致凝血机制异常,且血管吻合多,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现象,观察有无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出血现象,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出现心率加快,脉搏细速,血压进行性下降,腹腔引流管血性液量增多,提示腹腔内出血。及时查看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指标,配备各血液制品,以便急需,本例患儿未出现出血并发症。

3.2 术后护理

3.2.1感染 因患儿肝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其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感染是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60%~80%[6]。

3.2.1.1病房管理 科室成立特护小组,对其进行严密保护性隔离,实施整体护理,限制人员流动及数量。床单元用物经高压灭菌后使用,进入病房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鞋,洗手,所有进入隔离室的物品均需严格消毒。病室每天保持通风30分钟(避免风直吹患儿),按要求紫外线消毒2次,每次1h,照射时遮挡患儿。

3.2.1.2口腔护理 选用口泰漱口液、生理盐水用擦拭法对患儿交替进行进食后4次/h的口腔护理,并随时观察其口腔有无破溃,牙龈有无出血等,患儿食用的奶瓶严格进行高温消毒。

3.2.1.3呼吸道护理 给予患儿每天2次的氨溴索雾化吸入湿润气道,稀释痰液,及时吸痰,动作尽量轻柔,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刺激引起腹压升高,导致肝血管吻合口破裂,同时辅以拍背保持呼吸通畅。

3.2.1.4皮肤护理 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对切口进行消毒换药,更换敷料,保持干燥清洁,用碘伏擦洗全身每天两次,尿道口用苯扎溴胺每天擦洗3次,切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大便后用温水擦洗患儿肛门并涂以达克宁软膏。

3.2.2管道的护理 该患儿术后在ICU置气管插管,桡动脉血压监测,右侧颈内深静脉置管,肝断面引流管2根,腹腔引流管1根。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保持管道畅通。婴幼儿体积较小,管道繁多,应时刻注意防止脱落、折叠和扭曲[7]。引流袋放置低于引流面,定期从引流管近端向远端挤捏防止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每天消毒引流管周围皮肤并更换引流袋,术后24h拔除动脉置管,气管插管,肝断面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分别于术后第8、11天拔除。

3.2.3用药护理 为避免排斥反应,术后给患儿口服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0.5mg与激素类甲基强的松龙20mg,每12h一次,服药要按时按量,服药前2h、服药后1h禁食,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如FK506与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同服会使其吸收率和程度下降,甘草、贯叶连翘、槲皮素、洋葱、姜和银杏等也可以降低其浓度;与苹果汁、西柚汁同服可以提高其浓度。每周抽血检查血药浓度,按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既达到免疫抑制效果,又减少了副作用和降低排斥反应。一些药物本身就有肾脏毒性,也应该避免使用。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多粘霉素、呋喃坦啶、万古霉素等。

3.2.4体位与活动 术后1周尽量使患儿平卧或小于45°角仰卧,禁止右侧卧位,翻身动作轻柔,防止肝脏扭转,而发生血管吻合口破裂,2周后让患儿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和体力恢复,下床活动时,有人协助,保护其安全,避免跌倒摔伤。

3.2.5饮食护理 进食可使胆汁分泌增加,促进肝功能恢复。术后胃肠蠕动有所恢复后可给予少量多次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所有食物均需加热消毒后方可食用,奶具煮沸消毒,避免食物受到污染,禁食乳酸类饮料及食物,忌辛辣、油炸、刺激性食物。忌用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物及保健品:如白木耳、黑木耳、香菇、红枣、蜂蜜、蜂皇浆及人参等,以免降低免疫抑制剂的效用。

3.2.6心理护理 患儿住院后因环境的改变,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患儿年幼,依赖其母,为避免其发生“分离性焦虑”,护理工作人员给患儿买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发现患儿喜欢奶瓶,我们就尽量满足其要求。同时还考虑到其家庭的特殊性,科室的医护人员集体为其捐款,让患儿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爱心与关怀,减轻其焦虑。

3.2.7出院指导 48天后患儿及其母康复良好,给予出院。告知其家属尽量不要到人多嘈杂的地方,外出尽量带口罩,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服用他克莫司0.5mg,甲基强的松龙5mg,必须按时按量不能自行增减剂量或服用其他替代药物。加强个人卫生,注意观察体温、体重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1周后回院复查,并不定期随诊。

4.术后随访

术后3~6个月是影响移植肝脏长期存活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时刻。患儿在出院后1周随访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等未见异常,并建立了门诊随访档案;之后的半年内,每月随访1次,未发生感染和排斥反应。移植术后后半年,每2月随访1次,未见异常。移植术后第二年,每3月随访1次,未见异常;移植术后第三年,每年随访1~2次,未见异常。之后每年随访1~2次,如今患儿已长成7岁的阳光男孩,生活质量未受影响。

5.讨论

小儿亲体肝移植的组织相容性较好,供受体之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几率相对减少[8]。本例患儿是云南省首次进行的年龄最小的肝移植手术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再者,小儿好动,胃肠蠕动恢复快,病情康复也快,最终康复出院,生存至今生活质量未受影响。对此我们深感欣慰,这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含义。由于患儿年幼,不会主诉,病情的变化,只有靠医护人员更多的查体及仔细观察患儿情绪、各种检查、生化指标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来发现,并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另外,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做好患儿管路、循环、呼吸系统的监测,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术后定期随访,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及时掌握患儿情况,是患儿长期生活质量未受影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董蒨.小儿肝胆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7.

[2]郑树森.肝脏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90-491.

[3]耿荣梅,庄小萍,张婧.1例二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7,2(21):559.

[4]郑树森.肝脏移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4.

[5]曹伟新,李东之.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

[6]董浩天.肝脏移植理论与实践[M].广州科技出版社,1998,19(7):205.

[7]金芸,陆国平,张玉侠,等.小儿肝移植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10,10(5):49-50.

[8]刘晶晶.ICU亲体小儿肝移植术后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105.

论文作者:陈丽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云南首例年龄最小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肝移植术后护理论文_陈丽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