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意义与初步思考_世界经济论文

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意义与初步思考_世界经济论文

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意义及初步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格局论文,当代论文,思路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有机统一体中不同类型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组合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图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只有深入探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才能较好地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中的一系列重要现象和突出特征。

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意义,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弄清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和重要特点的一个途径。当代世界经济,指的是战后发展现阶段上,世界范围内由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所组成的对立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类型不同的各国(国家集团)经济是其组成部分,所有组成部分通过多种经济纽带(主要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国际金融活动)而相互联结和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全球性再生产活动的有机整体。各国或国家集团由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经济的条件差别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它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并且其地位与作用,会因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相互经济实力对比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这里实际上已提出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变动的问题,即涉及到在当代世界经济统一体总框架之内的格局特点,包括世界经济整体的格局特点以及世界经济各个领域的格局特点。因此,把握住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态势,无疑有助于深入剖析当代世界经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得出正确的认识。

其次,弄清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分析当代世界格局的前提之一。当代即战后世界格局是含义更广的概念,它是包括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在内所形成的世界范围内的总格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其组成部分,但无疑是意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从战后初期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的40多年里,世界格局总的特点是由雅尔塔体制所决定的美苏两国互相对峙和争雄的两极格局。但在60年代以前,美苏两国的抗衡是两个军事政治大国之间的对抗,在世界经济中,当时苏联的经济力量有限,美国因拥有绝对优势而存在过美国作为唯一中心的单极格局。世界经济格局这个组成部分的暂时落后局面,由于从60年代初起苏联经济力量的急剧增强而得到解决,苏联经济实力已在相当程度上能与美国相抗衡,于是出现了包括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全面意义上的两个超级大国即美苏两国在全球事务上实行对抗的两极格局。此后,随着欧共体经济力量的扩大和日本崛起为第二经济大国,美苏两国经济地位相对削弱,世界经济中的两极格局基本上被多极化格局所代替。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导致了苏美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当前,在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先行一步和继续发展的情况下,整个世界格局则正向多极化格局过渡。这说明,在世界格局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世界经济格局显然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所以,探讨当代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很有必要先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再次,弄清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有助于深入了解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及其原则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进一步实现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同时也是废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产物,二次大战后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相继取得政治独立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它的某些环节不得不出现一定变化,但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地位基本上仍然存在,由于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和旧的国际经济关系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存在,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取得经济独立和民族经济迅速发展最大障碍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迄今仍未从根本上被废除。易言之,关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切身利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即切实保障主权平等、公平互利和所有国家利益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一直未能建立起来,至今仍摆在斗争的日程上。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在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后,一些问题将可迎刃而解。比如,当代世界经济是以近200个类型不同(既包括社会制度不同,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为主体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种新格局下,各国的经济关系已今非昔比,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化,这表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过时,必须改弦更张,尽快建立符合新形势下各国利益关系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又如,无论从当代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还是从其各个领域的具体格局看来,包括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虽然为数众多,但其现有经济力量仍然较弱,而数量有限的西方发达国家习惯于对它们有利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一定会千方百计地维护这种旧秩序,推迟它被废除的过程。再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向前发展的,到21世纪,现有的美国、欧盟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多极化格局将进一步扩展,一些发展中大国(或国家集团)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经济中新的中心即新“极”;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格局将继续取得进展,发展中国家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可能增多和加强,全球范围的经济一体化将趋于加深;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矛盾特别是“南北矛盾”和“西西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可能进一步加深,这一切将很可能导致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逐渐增强及为数有限的西方发达国家优势力量的相对削弱,从而使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和正义性更显突出,并为其最终建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而且,弄清当代世界经济格局,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所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这样,我们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中,就能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较快发展,使我国在21世纪可较早地加入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中国从建国之日起,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纲领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将成为深入认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重要入口。这方面的研究可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及其各个领域中,各个国家和各种经济力量所处的地位,它们的组合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与矛盾的演变,各国或国家集团实力对比消长的原因,等等。这当然有利于我们在当前与今后较好地处理与各方的经济关系,全方位地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与交流,加速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逐步加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上情况说明,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很有意义的,在当前也是必要的。

与此同时,在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时,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关于这方面,我的初步思路如下:

第一,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进行分析时,有必要回顾历史,探索事态的演变轨迹,注意发展的阶段性,突出当前的时代特色。且以世界经济多极化为例。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之一,但是,这一现象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第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内部,曾经形成过以美、英、德、法4国为主要经济中心的多极格局;第二次是在本世纪30年代,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世界经济内部,又形成过以美、苏、英、德、法、日6国为主要经济中心的又一次多极格局;而当代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多极格局。在这里,从历史到现实,演变的轨迹是可寻的。“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历史绝不会是简单的重复。这里既应注意历史的连续性,又要注意发展的阶段性。自从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以来,不同阶段上多极化格局的相继出现,这属于历史连续性的范畴;而不同时期世界经济多极格局尽管颇有相似之处,但按其具体内涵(“极”的载体及其相互关系)说来,又差异甚多,实际上显示了各个阶段的特点,这又属于发展阶段性的范畴。当然,在对比基础上分析现阶段特征时,更应突出当代的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揭示当代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丰富内涵及其各方面的表象。

第二,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时,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应给予重视,特别要留意整体与局部关系中具有的统一性、差异性与层次性。前面已经提到,在当代世界格局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关系中,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局部即为前者的组成部分。而在这一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两者有时是同步的,有时又可能是不同步的,也就是说,作为组成部分的世界经济格局,相对于整体的世界格局而言,在一定时期的具体条件下,其变化可能滞后,也可能提前。如战后初期至90年代初的近半个世纪中,世界总格局的特点是美、苏两大中心相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其组成部分即世界经济格局,则相继出现过滞后、同步到提前三段情况,即先后经历了1945—1960年美国作为唯一世界经济中心的单极格局,1960—1973年美、苏两大经济中心相抗衡的两极格局,以及1973年以来由美、欧共体和苏联三大经济中心并立而开始的多极化格局。在整体格局与其组成部分格局处于同步状态即均为两极格局时,两者的统一性是明显的,这时总格局也呈稳定性;在整体格局与组成部分格局处于不同步状态,即总格局为两极格局,而组成部分格局或者变化滞后即暂时是单极格局,或者提前改变而先行转入多极格局时,两者的差异性就突出了,这时总格局则缺少稳定。在此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同的进程:或者组成部分格局由单极变成两极,即与总格局趋于同步而使总格局走向稳定;或者以组成部分格局变成多极化为先导,引起总格局也向多极化的新格局过渡,从而使整体格局与其组成部分即世界经济格局在多极化情况下进入同步状态,由此走向新的稳定。世界当前正面临着后一种局面。

再看世界经济统一体内的整体格局与局部格局的关系。在这里,世界经济统一体是整体,其组成部分即各个领域(国际分工与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与金融等)则是局部,整体与局部两者的格局之间,同样存在着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状况。有如,当前世界经济整体格局的特点之一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多极化格局,而在世界经济各领域中大体上同样是三方争雄的多极态势,这表明世界经济整体格局与其各组成部分的局部格局,现在基本上是同步的即统一的。当然,也出现过另外的情况:当苏联经济实力上升到可与美国相抗衡时,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曾由原来的单极格局转变为两极格局,但当时在世界经济一些领域中苏联的地位却远远落后于美国;而当世界经济总格局尚未进入多极格局时,即当欧共体和日本还未成为新极时,它们已在世界经济一些领域中增长到能同美、苏相抗衡甚至超过美、苏两国,从而导致在这些领域中较早过渡到多极化格局。这些表明在世界经济中也常有整体格局与某些组成部分的格局发生不同步性即差异性的情况。

把以上所谈到的事例联系起来看,如立足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那么,对当代世界总格局而言,它是局部;而对当代世界经济各个领域的格局说来,它又是整体。因此,整体格局与其各组成部分即局部格局之间的关系,又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

第三,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分析,应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现象的相似或不一致,去认识其形成发展基础的规律性以及具体条件的差异。仍以世界经济史上的三次多极化格局为例。这三次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在不同历史时期起作用所导致的。展开一些说,就是各个时期内各国(或国家集团如欧共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国家利用有利条件迅速赶上或超过原有强国,于是出现了几国(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相对均衡化,结果一次又一次形成了表象相似的几个主要经济中心并立的多极化格局。但是,这三次多极化格局形成后的结局却颇不一致,前两次多极化格局维持时间都不长(各约20年左右),然后都先后解体了;可是,当代的第三次多极化格局已经存在了20年以上,目前尚无瓦解迹象,而且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还会进一步扩展。上述两类情况相比的确很不一样,原因在于不同时期的具体经济政治条件有着明显的区别。前两次多极化格局的解体,都分别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加剧了帝国主义大国间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从而促进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在第二次大战中则是被迫卷入的),而两次大战的结果都分别使部分参战大国的经济陷入崩溃或被严重削弱,以致不再拥有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中心即“极”的实力,于是引起原有多极化格局的解体,而且,这两次多极格局解体的过程,也有其相近的规律性。同过去不同,二次大战后国际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条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旧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等,这些条件共同制约着全球性事态的发展,使新的世界大战有可能避免,而从整体上看,国际环境将在今后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和平的。既然如此,当前的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将有新的前景,不但不至于走向瓦解,而且还会进一步向前发展。

第四,在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分析中,应该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中出现的重要新特征、新现象,给予足够的注意。这里举出一些重要情况。其一,战后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国家的相互依存,即多元化现象。由于战后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而各类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出现不同层次,当代世界经济统一体内既有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又有多层次发展水平国家的并存。这正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之一。

其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现象。二次大战后期,西欧的比、荷、卢3国于1944年建立关税同盟,开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先河,该组织于1958—1960年发展成为比荷卢经济联盟。1949年苏联及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除外)组成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这是战后出现的第一个区域经济集团,苏东剧变后经互会于90年代初解散。1958年西欧6国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经一再扩大,80年代成员国达12国,此后制定欧洲一体化文件,建立内部统一市场,1994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实施后,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共体——欧盟是战后发展层次最高、实力强大、影响深远的区域经济集团,作为一个突出典型,它在推动世界经济集团化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当代另一个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1月成立),它是在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生效)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成员为美、加、墨3国,其经济实力与欧共体相伯仲。当今世界上还有其他许多区域经济集团,其中具有相当影响的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60年建立,目前有7个成员国);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967年成立,后成员国增为6个,现决定在2008年之前建成自由贸易同盟);南锥体共同市场(拉美4国,于1995年正式建立);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1973年成立,包括加勒比海地区13个成员国,对外采取共同关税);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1975年成立,有16个西非国家参加,为非洲现有的最大区域经济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按经济实力说来,它将是继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世界上又一个巨大经济区),等等。区域经济集团是在战后新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在经济国际化大大加深的基础上,由特定地区有关国家协议建立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按其一体化程度说来,包括特惠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等不同的由低至高的发展层次。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又一个特点。

其三,当代世界经济中日益引人注目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战后几十年来,经济国际化不断加深,随着跨国公司时代的到来,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加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经济依存日益增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正在向前推进,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现在,这一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另一个特点。

第五,在分析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时,不可忽视世界经济中现有的各种矛盾,应从各类国家(国家集团)之间或其内部的众多矛盾现象中,找出基本矛盾,特别要抓住主要矛盾加以剖析。当代世界经济中,各类国家(国家集团)内部的经济矛盾具有多样化即多方向性及多层次性的特点,情况十分复杂。因此,考察问题时,就不能不把重点放在剖析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矛盾尤其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上。我认为,世界经济中现有的基本矛盾包括:发展中国家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南北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东西矛盾),以及西方发达国家间和发达各国垄断资本集团间的矛盾(西西矛盾)。在上述基本矛盾中,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南北矛盾与西西矛盾。因为,随着苏东剧变和原有冷战局面的基本结束,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已有较大变化,而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他们尚程度不同地受到来自西方的经济歧视(有的国家至今还继续遭到美国的经济封锁),但它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已具有南北矛盾的性质,即已成为南北矛盾的一部分,汇入了整个南北矛盾的洪流,因此,东西矛盾现已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矛盾。南北矛盾与西西矛盾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两大主要矛盾,现在的突出表现是“北富南穷”与“西西争斗”,这两者都是近些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凸显出来的,前者是由于南北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后者则是由于西方大国(国家集团)之间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均衡化所导致的竞争空前激化。战后世界经济中矛盾的多样化与集中化的新格局,实际上也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总格局的一个特点。

第六,还要着重指出,对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分析,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当代各种重大经济政治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深入的探讨。这里首先是3个方面的问题:1.要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及今后的利益,研究一些重点课题,包括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现有地位及其前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我国与独联体国家及东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交流,我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有利条件与困难,等等。2.要站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立场,指明缩小南北经济差距的迫切性,进一步论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加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发展和世界局势较长期稳定的积极意义,探索南南合作及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意义及其前景等。3.要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出发,研究西方大国(国家集团)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及其经济实力对比的改变,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走向的影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西西争斗”的矛盾,以逐步改变“北富南穷”的极不合理的局面,并促进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等等。

标签:;  ;  ;  ;  ;  ;  ;  ;  

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意义与初步思考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