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经济战略_生态旅游论文

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经济战略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经济战略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资源开发论文,生态旅游论文,战略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Society)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因此,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经济活动。生态旅游以各种生态景观(包括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景观的天然性,它以其他景观不可比拟的自然、真实、完美和神秘把消费者带到一种特定时空意蕴的情境中,给人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激发活力、升华精神的启迪和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强烈。因此,正确认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问题和实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经济战略对于加速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从“公地的悲剧”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问题

“公地的悲剧”是美国学者哈丁在同名论文中提出来的。讲述的是:有一个牧民们共同所有和进入免费的且没有限制的草场。这里,草场是公有的,奶牛是牧民们私有的。牧民们为了使个人的近期利益最大化都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奶牛头数。但是,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超过载畜量的奶牛会给草场带来损害,最后导致草场的退化和毁灭。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众多微小的外部不经济行为所构成的集合,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这就是所谓的“微小行为的暴行”。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类似于“公地的悲剧”这类外部不经济现象经常发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和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例如,桂林漓江以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不知令多少人称羡不己,是我国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的黄金水道,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浏览型河流。但由于长期以来对其上游森林尤其是天然森林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导致枯水期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以上,且流量逐年减少,由过去的12立方米-16 立方米/秒减少到4立方米/秒。游船的游程由原来的83公里缩短到20 公里。又如,在国内一些旅游区,经常可以看到乱搭乱盖乱建的现象,易拉罐、塑料瓶、塑料袋和废纸废物随地乱扔。还有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造成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业破坏了生态旅游资源,这实质上危害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悲剧就是各区域市场主体在追求自我效益最大化时形成的外部不经济。这种外部不经济必然会影响区域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2.我国实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经济战略面临的主要障碍

2.1观念障碍

生态旅游资源的外部经济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本质反映。作为一种新思想、新意识、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它要求人们摈弃传统的高消耗、高增长、高污染的粗放生产方式,从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呼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以不断实现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目的。虽然近年来我国公民的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的现代意识有所加强,但总体水平依旧很低。在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许多领导干部的头脑中,残存的旧观念还可能是根深蒂固的。这必然影响我国区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进程。

2.2利益障碍

市场经济激活了人们的利益动机,使得人们有可能为了自己获取好处而不惜给他人与社会带来灾难。近年来,在追求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为片面追求产值的高速增长,赢得本单位的一时之利,不顾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极大破坏。这种由利益引发的障碍,很可能在区域经济和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协调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伴随期。

2.3体制障碍

我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还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体制,现在的管理基本上还是依赖于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我国现在虽有5部环境保护法,8部资源保护法,300多个环境标准法律法规,但由于执法渠道不通畅或执法手段不严,使资源和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2.4素质障碍

我国的人力资源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文盲半文盲多。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文盲率为15.9%,共有文盲、半文盲1.8亿人,占总人口的22.2%,其中青年竞占了36.1%。 二是劳动技能低、且结构不合理。在全国近700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中级分别约为80%和18%,高级的只有2%;全国的技师只有34万人, 而高级技师仅有2000多人。三是劳动积极性较低。据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国有企业职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平均得分只有0.547分。 四是缺乏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企业家阶层。五是在现有人才格局中,各地的人才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是极不平衡的。而且随着人才流动性的增强,原来的人才贫乏区会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缓慢,使得人才更为贫乏。所有这些,都会成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5资金障碍

实施生态资源开发的外部经济战略,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这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我国各区域都处于建设高潮时期,要拿出大量资金做这一工作,确有实际困难。更何况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所在区域往往都是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资金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3.消除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外部不经济的基本对策

3.1强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意识。

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旅游消费形式的挖掘中,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生态旅游资源,做到在满足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和能力的同时,兼顾后代人的利益,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把生态旅游消费作为一种不以牺牲生态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消费形式。因此,只有启发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改善和保护生态旅游环境。

3.2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工作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各级政府机构、 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合作。没有良好的规划, 任凭一些部门在生态旅游市场看好的时候唯利是图,采取破坏式的资源开发,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主张:国家要建立全国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制定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相应的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法规,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约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尽力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效应消除到最低限度。

全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求是:建立一个既能反映出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的生态旅游区,又能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合理、体系完整、功能协调,还能与世界生态旅游网相互衔接与协调的中国生态旅游网络。各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主体一定要服从大局,从中国生态旅游网络的需要与实际出发,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开发一处,保护一处。

3.3力创中国生态旅游业的名牌

生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要想在世界旅游业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当前,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大多还处于较低层次、各自为阵、遍地开花、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状况,没有把生态旅游产业纳入世界旅游市场大体系。这种缺乏远见卓识的行为,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倡导名牌意识,从全国的角度出发,面向世界旅游市场,制定和实施生态旅游的精品工程,建立一批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名品和精品。

3.4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消费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山玩水。它在诸如原始森林旅游、草原沙漠旅游、山川江河探险旅游,奇特的地质地貌、珍稀的野生动物和奇花异卉观赏、科学考察以及其他人文之奇的欣赏等活动中,已经融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生态旅游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文化的渗透。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若能让消费者在欣赏生态景观的同时,给其提供富有生态文化价值的旅游产品,是生态旅游产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必须把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和生态文化的融合提到重要位置,增强生态旅游消费的文化魅力,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3.5严格生态旅游景观的现场管理

目前,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些地区,旅游性污染与危害很严重,有的甚至已经影响了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在一项运用德尔菲法对安徽黄山市旅游区域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中,德尔菲专门小组的27名成员对该区域野生动物猎杀和野生动物迁徙注明了负影响。至于在旅游区出现的的诸如垃圾污染、游客观光压实土壤使之变成不毛之地等群众性观光公害,则是非常普遍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加强生态旅游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外,还要动员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以增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标签:;  ;  ;  ;  

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经济战略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