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上的应用论文_黄庆宁,谢峥,钟庆英,黄河峰,莫桂军

贺州广济医院 542800

【摘 要】目的:探讨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上的应用,推进扫描技术参数的个体化,以提高成像质量。方法:分析180例我院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像质量及扫描技术参数,根据患者扫描时心率分三组:第一组心率45~54次/分钟,第二组心率55~64次/分钟,第三组心率65~75次/分钟;各组内又以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分为a、b、c、d 四个小组:a组110HU,b组100HU,c组90HU,d组80HU;总结并探求各心率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扫描触发阈值间的关系。结果:第一组心率45~54次/分钟,扫描触发阈值110HU;第二组心率55~64次/分钟,扫描触发阈值100HU;第三组心率65~75次/分钟,扫描触发阈值90HU,三个心率组以上述对应的扫描触发阈值扫描时,正好是冠状动脉主干对比剂浓度峰值时段,信噪比最高,使冠状动脉小分支显示更清晰,提高了成像质量。结论:在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通过调整扫描触发阈值来抓住冠脉对比剂通过峰值时段进行扫描,有效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触发阈值;X线计算机;对比剂峰值

【中图分类号】R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29-02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及死亡率逐在年上升,冠状动脉CT成像以其安全、无创、直观、经济等特点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2]。而心率的高低一直都是影响冠状动脉CT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3]。

在对我院180例CT冠状动脉成像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部分病例成像质量不高。仔细观察分析所有病例的冠状动脉CT成像的影像资料及其扫描技术参数后,发现有部分病例成像质量不满意,是成像时未能在对比剂通过冠状动脉峰值时段扫描造成。为了抓住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对比剂峰值时段作为扫描时机,我们尝试通过调整扫描触发阈值来把握冠状动脉对比剂峰值时段,从而提高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质量,提高冠心病的诊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无碘对比剂过敏、严重心律不齐、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所有患者心率控制在75次/分钟以下。按扫描时心率分为三组:第一组 心率45~54次/分钟,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52~76岁;第二组 心率55~64次/分钟,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42~78岁;第三组 心率65~75次/分钟,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每组又以扫描时扫描触发阈值分为a、b、c、d 四个小组,4个小组扫描触发阈值分别为:a组 110HU,b组 100HU,c组 90HU,d组 80HU。每个心率组以扫描触发阈值分组,第一组分为:a组 10例,男5例,女5例;b组 10例,男4例,女6例;c组 9例,男5例,女4例;d组 9例,男4例,女5例。第二组分为:a组 21例,男10例,女11例;b组 22例,男13例,女9例;c组 15例,男8例,女7例;d组 14例,男8例,女6例。第三组分为:a组 18例,男10例,女8例;b组 16例,男8例,女8例;c组 25例,男13例,女12例;d组 11例,男5例,女6例。

1.2扫描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及双筒高压注射器为此项研究的主要设备,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患者检查前均进行严格的呼吸配合训练,检查时均经患者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浓度370mgl/100ml,1ml/kg,注射速度5.0ml/s。在升主动脉监控层面感兴趣区(ROI)内CT值达到所设阈值时触发自动扫描,触发后延迟时间均为7秒。

1.3观察指标及分析

记录各组冠脉成像后所测量到的左冠状动脉主干管腔垂直界面CT值(ROI大小约占管腔面积的90%)。

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方法,由两名主治以上的医师以双盲法对冠状动脉血管树的16个主要节段进行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采用1~5级评分法[4]:5分(无运动伪影,无明显噪声);4分(有轻度运动伪影或噪声);3分(较多运动伪影或噪声较大,但不影响管腔评价);2分(运动伪影严重或噪声大,影响管腔评价);1分(严重钙化或明显运动伪影,管腔无法评价)。在1~5级评分中重点关注信噪比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三个心率组病例,以不同的扫描触发阈值扫描后左冠状动脉主干平均强化程度进行列表;对应的三个心率组以不同扫描触发阈值扫描后冠状动脉图像评分列表;对两个表格加以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客观指标

180例患者中,三个不同心率组内各个扫描触发阈值小组冠状动脉成像后,左冠状动脉主干管腔横断面增强后平均CT值见表1。

讨论

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的冠状动脉对比剂达峰时间不同,心率快者对比剂到达冠状动脉的时间相对短,达峰时间早,心率慢者则反之[5]。在不同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CT成像扫描中,在扫描触发阈值及触发后延迟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部分患者扫描时段并不是冠状动脉内对比剂峰值时段,造成冠状动脉成像信噪比降低,对比度下降,特别是较为细小的分支成像不足而影响诊断质量[6]。因而在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抓住冠状动脉对比剂达峰时段扫描成像,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可通过调整扫描触发阈值或触发后延迟时间来实现对比剂达峰时段的把握[7]。在此我们选择调整扫描触发阈值作为研究对象。

从表1可以看到:第一组(心率45~54次/分钟)在a组(扫描触发阈值110HU)左冠状动脉主干强化程度最高;第二组(心率55~64次/分钟)在b组(扫描触发阈值100HU)左冠状动脉主干强化程度最高;第三组(心率65~75次/分钟)在c组(扫描触发阈值90HU)左冠状动脉主干强化程度最高。对比表2中图像质量分级评分比较:第一组中的a组评分最高;第二组中的 b组评分最高;第三组中的c组评分最高。从以上两个表格比较中可以看出:第一组(心率45~54次/分钟),以扫描触发阈值110HU扫描(a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平均强化程度最高;而在图像质量分级评分中亦是a组评分最高。第二组(心率55~64次/分钟),以扫描触发阈值100HU扫描(b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平均强化程度最高;而在图像质量分级评分中亦是b组评分最高。第三组(心率65~75次/分钟),以扫描触发阈值90HU扫描(c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平均强化程度最高;而在图像质量分级评分中亦是c组评分最高。

第一组以扫描触发阈值110HU(a组)扫描、第二组以扫描触发阈值100HU扫描(b组)、第三组以扫描触发阈值90HU扫描(c组)所得到的图像左冠状动脉主干强化程度最高,均应为在对比剂峰值时扫描所得图像。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在触发扫描后延迟时间固定为7秒的情况下,不同心率患者可以通过扫描触发阈值的调整来把握对比剂峰值通过时段,从面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及对比度,提高成像质量。

总之,在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通过调整扫描触发阈值来抓住冠脉对比剂通过峰值时段进行扫描,不失为一种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可行方法,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胡军武,万维佳,肖明,等.不同扫描方法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12-1314.

[2]李雪娇,杨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在高心率及心率失常病人中的研究现状[J].国际医学放射杂志,2014,37(6):541-543.

[3]陈永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心率变化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0):1850-1851.

[4]Hong C,Becker CR,Huber A,et al.ECC-gated reconstructed ultidrtector row CT cornonary:effect of varying trigger delay om image quality.Radiology,2001,220:712.

[5]刘志敏,高剑波,刘杰,等.64排螺旋CT冠动脉成像注射后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1):25-28.

[6] 宋双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16(2):147-149.

[7] 张惠英,陈伟彬,马春梅,等.初步探讨不同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3):445-449.

论文作者:黄庆宁,谢峥,钟庆英,黄河峰,莫桂军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扫描触发阈值技术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上的应用论文_黄庆宁,谢峥,钟庆英,黄河峰,莫桂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