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障碍设计的市政道路设计探索论文_伍胜勇

湖南省道县规划勘测设计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无障碍设计的市政道路是对社会残疾人士的尊重和重视,是人文关怀在城市设计当中的良好体现。当下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无障碍设计的发展也在不断前进,当今时代的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已经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设施无障碍设计,更多的代表了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文章对基于无障碍设计的市政道路设计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合理设计无障碍市政道路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设计理念;设计探索

无障碍设计是我国市政道路发展的方向,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为残疾人、老年人、孕妇等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开展公共生活的便利,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思想。当下,国家市政道路设计部门制定了无障碍的设计规范标准,为无障碍设计理念实施提供有力的规范依据。但是我国的无障碍市政道路设计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急需对无障碍市政道路进行不断优化和改善。

1.无障碍道路设计理念

1.1尊重残障人士

尊重残障人士是无障碍设计的遵循的基本理念,在市政道路无障碍规划设计上,要保证残障人士能够正常的在道路上行走,以人性化的设计满足残障人员享受道路的权利。对于残障人员而言,其身体上的缺陷使得其内心较敏感,因此在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上要充分的换位思考,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想问题,保证无障碍道路设计的人性化、科学化,给予残障人士充分的尊重。

1.2设计多样化

无障碍道路设计要向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残障人士的需求。残障人士本身基数较大,其身体缺陷的方面也并不相同,因此其对无障碍道路的设计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残障人士对无障碍道路的需求,在设计工作之初对周围残障人士的种类和其对无障碍道路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上体现出来[1]。例如,对于视力缺陷的残障人士,在建立无障碍道路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盲道设计,通过铺设带有指向性的盲文地砖方便视力缺陷的认识安全出行。由此可见,无障碍道路的设计必须满足不同残障人士的基本需求。

1.3保证易于操作

无障碍道路的设计还要满足易于操作的性质。残障人士分为先天残障和后天参残障。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残障,其行动能力要弱于普通人。因此,在对无障碍道路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残障人士的实际情况,对道路的设施优化处理,进而保障无障碍道路的易操作性,提高残障认识的通过性。

1.4留有无障碍道路建设空间

在市政道路的规划上必须给无障碍道路的建设留有充分的空间。残障人士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道路的使用上和大众享有同样的权利。因此,对于市政道路的规划工作而言,通过预留残障人士的专用道路,可以满足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此外,市政管线、园林绿化-以及城市环卫等都要尽量避免无障碍道路,从而确保无障碍道路的畅通,确保残障人员能够正常的享受安全出行权利。

1.5道路和地点标识要及简单明了

残障人士的缺陷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在道路和地点的标识指引工作上要采用多种方式的设计理念,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分析道路和地点标识的设计工作,进而满足不同残障人士的需求。复杂的道路指示标志其标线若模糊不清则会导致残障人士对标识理解错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道路指示规划设计工作中,尽可能的保证标识的简单明了,方便残障人士日常出行,体现出政府的人文关怀[2]。

2.市政道路规划中无障碍道路设计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市政道路规划和设计工作中已经逐渐加大对无障碍道路的设计研究工作,在某些发达地区,其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已经充分运用了无障碍道路的设计。当下对无障碍道路设施的建设包括:智能信号灯、导盲道、导盲路牌、专属人行道、人行天桥、提示牌、人行地道等等。

2.1过街音响

在城市市区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主要路口、商业街和步行街和人行横道、残障人士集中的道路附近、盲人学校附近道路上设置过街音响,通过音响提醒残障人士道路是否安全,帮助其安全的通过人行横道(如图1)。

图1 过街音响装置示意图

2.2无障碍标志

要保证无障碍设计的市政道路能够合理的为残障人士这种弱势群体服务,使其安全的通信,便于残障人士识别具体的内容,要在较明显的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如图2),以简单明了的标志引起残障人士的注意,让残障人士能够快速的找到无障碍通道,进而方便残障人士的各项正常出行。

图2 无障碍标志牌

2.3无障碍坡道

市政道路的坡道主要由行进坡道和缘石坡道组成。

2.3.1行进坡道

对于行进坡道而言,其指的是具有坡度的人行道,行进坡道其实际的坡度较低,可以满足乘坐的轮椅的残障人士正常通过,满足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的出行需要。

2.3.2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处于人行道的两侧,设置缘石坡道可以解决普通的人行道边缘石给肢体残障人士带来的不便。缘石坡道以其特殊的坡道形状和路缘石的高度、位置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其实际宽度以1.5m为宜。我国多数市政道路的人行道要比机动车路面高出12-20cm不等,起到了保护行人行驶道路的安全,而对缘石坡道的坡度进行设计时,其实际坡度要大于1:30,坡道本身的防滑性以防滑建筑材料进行控制,通过选择合适的防滑材料起到增加缘石坡道的防滑性的目的。此外,保证坡面光滑和平整,防止不平整的路面对乘坐轮椅的残障人士造成不便。不允许在坡面上设置影响坡面平整度的纹理[3]。

在缘石坡道的常用材料上,其主要选用橡胶和混凝土,两种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在考虑到道路的经济和协调的内容后,在地下通道、地铁等位置采用橡胶坡道建设,对于人流量较大、处于室外的地区则采用混凝土材料建设。在市政道路的建设中,通过将人行道和缘石坡道相连接,采用单面方式建设三面坡道,宽度和人行道相同(如图3所示)。对于缘石坡道而言,其坡道要保证平整性,将下口和行车道路面相连。

图3 路缘坡道设置

2.4导盲道和盲路牌设置

导盲道和盲路牌主要设置在城市中心区道路、繁荣商业街、桥梁、立体交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区域。在人行天桥、人行横道、公交车站等位置设置盲道,为盲人和特殊残障人士的日常出行提供方便。要保证导盲道的畅通,不允许在导盲道上种植草木、设立垃圾箱、建设公交站牌等,避免盲人在出行时候发生意外。此外,可以在盲道两侧、交叉路口等位置设置导盲路牌,在路牌上用汉字和盲文分别标注具体的道路名称和方向,让残障人士掌握具体的道路位置信息,进而方便残障人士出行的需要。在导盲牌的设置上其高度控制在1-1.3m,确保残障人士能够找到导盲牌的位置,对于导盲牌上盲文的设置上,要求盲文纹路清晰,使残障人士能够及时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避免模糊的盲文错误指引残障人士出行。

2.5专属行人通道

专属行人通道是专门为残障人士服务的,在传统的城市市政道路当中,对人行道规划是在干道两侧2m宽的范围以白线为标识确定人行道,但是这种人行道易受到交通堵车车辆抢占,影响城市正常交通秩序的同时也使得行人的出行受到威胁。而一些老、弱、病、残在人行道上行走时来往车辆超车、停车等随意越过人行道,而残障人士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对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强,进而给残障人士的出行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人行道的建立上要以栏杆、树木、泥砖等作为隔离建立人行道,通过将人行道和行车道路分离开来,切实的保障残障人士出行的安全,使其可以放心的出行。

2.6道路资源优化整合

道路资源的优化整合影响下无障碍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针对城市的市政道路规划相应的无障碍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不能够只停留在繁华的公共区域或者只提供零碎的服务,要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想问题,将无障碍设计和区域化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当中就考虑到对无障碍道路的合理设计和规划,进而将体现出点线面的结合,发挥出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为残障人士提供切实的便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残障人士群体是我国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先天残障还是后天残障,其都享有正常出行的权利。通过推行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可以保障残障人士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权利,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在市政道路设计工作当中,要考虑到残障人士群体的残障缺陷分类,根据残障群体的实际特点合理设计,为城市残障群体的出行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优化我国社会整体结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卫东.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8):00142-00142.

[2]黄敏.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93-94.

[3]黄宏远.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16(10):148-149.

论文作者:伍胜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基于无障碍设计的市政道路设计探索论文_伍胜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