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_银行论文

关于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_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商业银行论文,中间业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间业务的内涵与特征

按照《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中介和劳务服务。主要包括信托、咨询、租赁、代理和商品交换等业务;二类是各种担保业务。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对客户偿还贷款承诺担保、汇票承兑担保、跟单信用证担保等;三类是商业银行的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与不可撤销的两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具有透支便利和信用承诺,不可撤销的贷款承诺包括发行商业票据、备用信用证、循环信用额、回购协议及票据发行便利等;四类是金融工具创新。包括贷款利率互换、定期利率协议、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等。

(一)中间业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以不增加银行资产负债总额为标准。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不直接增加或减少银行资产负债总量,它运用银行的诸多优势,通过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层次,利用非投入方式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来达到其增收目的。中间业务是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它以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但同时又以不直接增加资产负债总量为标准。

(二)以银行无形资产为“资本”。银行信誉与其他信誉包括企业信誉、商业信誉、个人信誉相比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这种信誉优势构成了银行无形资产的核心。中间业务不以银行信贷资金为经营资本,而是以银行这种庞大无形的资产为经营资本。无论是代人理财的中间业务还是对外担保、贷款承诺业务都是以银行信誉为前提的,脱离了银行信誉或者没有银行信誉作支撑,银行中间业务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三)以增加服务功能为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金往来关系在资金划转、资金结构、收支期限、垫付赊欠以及未来经营资金的衔接安排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复杂化。企业对银行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追加信贷投入上,而是提出了更高更广的服务要求,如要求银行开展代收代付、提供信用担保、核定未来循环信用额度等,以使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更大的经营效益。银行服务是其中间业务发展的核心手段。服务功能强弱与服务层次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的选择,进而影响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以直接增加银行收益为目标。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无论是通过扩展负债、增加银行资产总量为实现银行经营目标还是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增加银行收入,均是追求利润的目标的有效途径。但两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是通过增加信贷资金利息形式增加收入,它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即信贷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息息相关。而中间业务既不增加信贷资金投入,也不增加生产经营规模,而是通过服务渗透企业,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直接增加银行收益。

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把国家专业银行办成国有商业银行,这就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商业银行经营规律运作,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巴塞尔协议”中明确规定,所有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其自有资本与风险权重资产的比例应达到8%。 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机制转换中陷入困境,主要症结是利差小、资金成本高、资产品种单一、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亏损严重、资本金补充困难。在短期内,靠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难以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为适应商业化的需要,达到“巴塞尔协议”要求,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把目光转向对资本没有要求的中间业务。因为中间业务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可以在不发生资产负债规定条件下,增加净收入,提高资本充足率。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市场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竞争的目标之一是争夺市场的占有率。由于传统业务受到市场资金规模的限制,市场占有率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未来各银行在金融中的位置,将主要取决于对新兴业务的开拓程序和占有份额。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新兴业务应是银行重要的战略目标。国有商业银行应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加紧完成自身改革,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实现效益的最优化。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三性”经营的需要

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间业务过程中,作为中间人,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一般不会形成大的风险,不会形成新的呆滞呆帐贷款。银行加大中间业务的规模,还有利于分散和转移风险,既增加了利润,又保证了安全,同时从中间业务约束条件小、灵活多样、经营稳健等特点来看,中间业务有利于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从而达到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有机统一。

(四)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发展中间业务是社会对银行全面服务要求的表现,是银行服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是商业银行完善服务、加强同业竞争、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中间业务发展的好坏将成为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多功能综合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是增加同业竞争的需要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是增加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有力地进行同业竞争的需要。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地完善服务。拓展中间业务,有利于形成相关配套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吸引客户,从而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

(六)是稳定增加存款,优化存款结构的需要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与企业和社会各界建立起更为牢固的多层次的信用合作关系,起到了服务客户、联系客户、稳定客户的作用,从而促进存款的稳步增长,改善存款结构。

(七)是拓宽发展空间的需要

中央银行出于对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往往把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监控的重点,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是表内业务)严加监管,致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与其它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原有地盘逐步被吞食,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随着《中央银行法》等几部金融法规的出台,央行对国有商业银行依法监管的程度更加严格。如对资充足率、存贷款余额比例等要求越来越高,使国有商业银行依靠传统业务来发展显得步履艰难,因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另辟蹊径求发展的最优选择。

(八)是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接轨的需要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国有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多功能、全方位、综合性大银行的需要,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

三、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银行干部职工对银行利润来源的认识只局限于“存贷利差”。不管是在利率倒挂,还是不良贷款占较大比例的时期,都未背离这一认识,使得经营决策者在制定经营方针战略时,始终把“存贷”二字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但却跳不出“贷款上升,效益下滑”的怪圈。没有认识到中间业务的盈利性功能,即使是已开展起来的少量中间业务,有些属于无偿服务,有些没有认真研究,深入开展。

(二)品种少,业务量小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代发工资、代收水费、电费、电话费、煤气费、代保管有价证券、信用评估、信息咨询等,凡是有信用活动的基本上都通过银行办理中间业务。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不仅品种少,而且范围窄,业务量少,仅局限于结算和一般性代理业务,而咨询业务、信托业务等也只是刚刚起步,业务量小、经济效益差。

(三)管理不规范

由于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所以对这项业务的管理也就很不规范。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工作中,既无整体规划,也无指标考核,更没有明确由哪个机构专管,少量已开展起来的中间业务经营分散,制度不严谨。从当前的情况看,代收各种费用和代发工资有储蓄部门兼办的,也有会计部门兼办的;信用评估有信贷部门兼办的,也有信息部门兼办的;信用卡业务有单独设卡部门办理的,也有其它业务部门兼办的等。没有专门机构管理和协调,严重影响着中间业务的开展,它不仅容易使中间业务流于形式,而且也会造成分工不清,责任不明,难以调动方方面面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缺乏现代化技术装备

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支付和结算系统,手工操作无法承担日益增长的结算业务量;电子联行、电子汇兑的滞后,使汇兑仍依靠邮寄和电报;金融信息网和数据库的覆盖面低,使金融信息系统无法正常投入商业化运作;计算机、电子化的有限开发,使信用卡、电话银行等依赖新技术的业务品种不能有效开展等,这些问题都急待改善。

四、拓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作为盈利性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始终将增加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中间业务种类多、服务面广、收费标准弹性大,是国有商业银行开辟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必须增强两个观念:

一是服务观念。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资金短缺,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造成银企关系扭曲,作为第三产业的银行未能把自己与企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忽视提高服务质量,这已经成为目前开展中间业务的一大思想障碍。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的业务,能否提供优质服务,取得客户的信任,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开拓中间业务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在思想上澄清认识,进行“心理换位”,以客户需要作为开展中间业务的出发点。

二是竞争观念。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法则。只有以竞争为压力和动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应树立一种紧迫感,强化竞争意识,发挥优势,显示出自身业务经营和管理上的特色,以争取广大的客户。

(二)拓展中间业务的构想

1.分区域发展构想

经济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城市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优势,综合开发各类中间业务:①证券业务。要经营大宗政府债券的代理发行、代理兑付和承销,并配合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做好政府债券买卖业务,调整效益结构。②外汇买卖业务。大中城市要充分发挥优势,发展日常的代客套汇和结售汇业务。③咨询评估业务。要发挥高科技密集、高智能、高信息含量、高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发利用金融信息网和数据库,建立金融信息系统,接受客户委托对有关企业资信、经营管理、决策、市场信息动态、国家财经法规、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向客户提供内容全面、真实、建议较为合理的咨询材料。④信用证及担保业务。在严格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对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办信用证业务,对特级信用企业尝试担保业务。

经济比较活跃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下中间业务:①积极开办投资咨询、商情咨询、房地产估价、工程审价等信息咨询业务。②大力开发代建新公司、代理会计事务、企业注册验资等代理业务。③在大中型企业密集地区,积极开办市场行情、产品、行业咨询、资信调查、评估业务。④在流动人口多、外来人口多的地区,积极开办代保管、夜间保管业务。⑤大力开展信用卡业务,提高信用卡的知名度,扩大发行卡单位和客户。要改善信用卡环境,加大信用卡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要着重开发以下中间业务:①代保管业务。银行设置保险箱库,接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代为保管债券、国库券、存折、有价单证、合同文书、契约、珠宝首饰、图纸等,根据保管的形式、保管物品的形状、性质、价值大小、时间长短收取一定的保管费。②代收、代付款项业务。接受客户委托,代收保险费、电费、水费、公路养路费、管理费、交通费、环保费、工商管理费等。③代理发行业务。代理发行记帐式国债和实物国债、金融债券、民政部门发行的彩券等业务。④积极开拓承兑贴现业务。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表外业务的一种形式,通过银行充当中介者提供非资金服务,保证企业间商品交易的顺利实行。办理承兑可以增加银行收益,但如果管理跟不上,很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应加强管理。票据贴现是银行的一项表内业务,它风险小,可以提前收取贴现期间利息,并有利于稳定一批基本客户群。在办理过程中应解决好贴现规模。⑤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要在继续抓好扩大市场发卡量,增加存款额,积极发展特约商户,拓宽服务领域等已有的信用卡业务基础上,完善信用卡功能,提供便捷服务。

2.分阶段发展构想

近期(1998—1999年),可考虑实施的中间业务:①拓展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为主要目标的中间业务,如代收代付业务。它不仅能吸收一大批活期存款,改善负债结构,而且由于服务对象的扩大,既培养了存款的现实客户,又培养了诸如信用卡业务的潜在客户。②拓展以盘活资产存量为主要目标的中间业务。如租赁、闲置设备调剂。通过抵贷返租的形式,收回一部分沉淀呆滞贷款,同时也可能获取租金收入。③拓展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如项目评估、信用等级评定、房地产估价等。④拓展以方便企业及个人资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除继续办好支票、汇票等传统结算业务以外,要积极开办商业票汇承兑贴现、再贴现业务;大力发展外汇结算业务;加快发展信用卡业务。⑤拓展以提高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如代理保险、代理公司理财等。

中期(2000—2002年),可考虑实施的中间业务:①开展金融验证业务,开办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提供验证、会计服务,帮助企业审查报表、开具验资报告等。②根据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情势,大力开办金融评估业务,建立资产评估事务所、房产评估事务所等,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交易提供真实科学的计价依据。③根据金融商品的发展程度,因地制宜地适时设置一些交易场地,购置一些服务设施并配备一定的管理、服务人员,开办拍卖中心、典当行等。④开办帐务处理、清算、申请、代理发行股票等代理业务,相应成立破产与清算经纪公司、税务代理公司、代理记帐公司、保险代理公司等。

远期(2003—2010年),可考虑实施的中间业务:①依法开办期货交易所、产权交易所等交易新机构,为企业提供交易场地,定交易规则,收取一定中介费用。②试办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和还款担保业务。③为客户试办金融期货合约、期权业务。

3.建立中间业务管理机制

银行传统业务都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有专门的核算体系。而中间业务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没有统一的财务制度进行核算、管理。为了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应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体系,专司中间业务的规划、实施管理、考核以及人才的培训、选拔等,致力于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推广,制订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中间业务的协调管理,并根据行内各业务部门特点,将中间业务发展目标分解、归口落实到各业务部门。同时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加强机构内部管理。

4.加大高效多能的电子设备投入

中间业务的发展以先进的电脑通讯设备为前提,如零售业务中的银行卡、电话银行、ATM,批发业务中的代收代付、帐务处理、 资产评估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操作技术还比较落后,不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必须增加科技投入,加快金融电子化发展,更好地开拓出适应客户需要的中间业务。

5.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中间业务全面开展起来后,诸如代理、咨询等业务的操作管理难度较大,较之一般的存贷业务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强化对中间业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拓。因此,应当加强高层次、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6.切实重视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

中间业务在为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潜在着风险,特别是那些对外保函等业务。中间业务虽不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出来,但它们中的一部分将变为银行的实际资产或负债。特别是对规模小、经营管理差的银行,经营中间业务的风险更大。因此,必须加强风险管理。首先,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规定,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原则,使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增加自身服务品种获得盈利。其次,加大央行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力度。其三,强化商业银行在开办中间业务的自身约束机构,提高中间业务的风险意识,坚持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做到开拓与管理并重,使中间业务的发展一开始便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标签:;  ;  ;  ;  ;  ;  ;  ;  

关于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