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互联网的高职精准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智慧互联网的高职精准实践教学研究

胡艳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摘 要: 文章基于教育大数据和智慧互联网背景,梳理了精准教学的基础理论和精准教学实践现状,在分析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缘由的基础上,论述了精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了智慧互联网背景下实施精准教学的优势,并据此提出了可供高职院校实施精准实践教学的具体模式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大数据;精准教学;教学模式

2012 年,教育部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了实践教学的意义,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50%。《意见》的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经几年的实践与探索,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但总体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泛而不精、广而缺专、粗糙简陋”之弊病。在智慧互联网背景下,将云计算、大数据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实施“精准实践教学”,将是高职教育重点探索的领域[1]

一 精准教学概述

(一) 精准教学界定

何谓精准教学?简言之,精准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私人订制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精准教学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精准了解掌握校情、学情等要素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课程具体内容进行精准教学设计和定位,精准选择符合校情学情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进行施教,教师根据精准信息进行个性化干预,并据此精准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精准教学需借助信息技术,但精准教学并不等同于信息化教学,精准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版。

精准教学的术语英译为Precision Teaching 或Precision Instruction,从理论依据缘起角度而言,部分业内学者认为精准教学是舶来品。有学者对上述两组英译做比较研究,认为Precision Teaching 主要表现为精准课堂教学,Precision Instruction 则包括精准课堂教学之外的其他教学活动,内容上涵盖了Precision Teaching。本文所指精准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因此,从比较研究结论角度,本文所指的精准教学为后者。

(二) 精准教学理论起源

精准教学原始理论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该心理学流派研究影响有机体的客观要素,从而实现对有机体行为的预测和控制。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于上世纪初率先提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学习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有机体对环境刺激所做的反应,有机体基于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而建立神经联系,并随行为与刺激持续不断强化此种神经联系,进而形成某一行为习惯。习惯的形成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习惯的形成与保持即为学习成果的体现。换言之,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对特定环境或条件刺激所做反应并建立神经联系从而获得或形成经验或习惯的过程[2]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草船借箭时的凶险景象。通过微视频,将战争的残酷、他人的故意为难、诸葛亮的智慧等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借助对草船借箭的细节描写,结合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并进行合理拓展,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播放视频之后,教师不妨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意见看法,促使学生在舒适、自由、宽松的课堂中自由驰骋自己的思想、放飞自己的思维、拓展自己的创造性。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充,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导心理学界数十年,历经几代学者发展,如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对环境刺激与行为学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斯金纳箱(Skinner box),在对小白鼠和鸽子进行给食条件反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应概率”学习原理,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应答反应行为概率变化的过程。有机体的反应包括应答反应和操作性反应,应答反应由先行已有的刺激引发,应答反应具有自然属性和先天性;操作性反应由后续安排的刺激引发,操作性反应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外部强化和自我控制得于实现,具有可变且适应外部刺激环境的特点。

斯金纳“反应概率”原理认为,有机体的任何反应若加持刺激,都会出现相同的重复性反应,即强化刺激可以增强操作反应的概率。据此,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依此设计出一套用于教学的机器和方法,效果斐然风靡一时。斯金纳的教学机器和方法是辅助教学技术之雏形,现如今,计算机信息辅助教学技术被广泛运用。

二是实习生管理出现漏洞。除校企模式的实习单位外,大多数院校未与实习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合作协议,而实习单位大多也未能在接收实习生前对其进行详细了解,实习生与单位正式员工不尽相同,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实习生对实习单位陌生,且实习时间有限,难以以“员工”身份融入实习单位;实习指导大多分片区负责,不可能适时紧跟实习生,难以兼顾教学岗位和实习指导,如此,实习学生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必然存在管理漏洞。近年来,实习生实习期间权益遭侵害或受损,甚至出现恶性事件的报到也屡见报端。

(三) 精准教学实践起源

精准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最早是由奥格登.林斯利(Ogeden Lindsley)提出,该教学方法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教学实际需求驱动。20 世纪60 年代,冷战处于顶峰阶段,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世界不同地区武装冲突与对抗密集发生,国际政治激荡,核威胁步步紧逼,战争几乎一触即发。传统社会观念与现代思想激烈碰撞,当时欧美国家年轻一代热衷于参加了各类抗议活动,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之为“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普遍较差,阅读水平普遍低下。美国为在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加强中小学教育,尤其是提升以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为主的教学质量。“精准教学”也便因此应运而生。

(四) 精准教学理论依据

In Eq. (2) the TMC band gap Eg, AlGaAs can be obtained by an interpolation between the band gaps Eg, GaAs of the two binary materials with the Al component x[14]

(五) 精准教学考量标准

精准教学之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评估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则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之表达在于学习过程及其反应概率。起初,精准教学是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评估方法,以流畅度(Fluency)为主要依据,并以此评估和考量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流畅度主要由“准确度”和“速度”两方面具体指标构成。随着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发展,“精准教学”逐渐形成了以五个基本特性为评估评估考量的标准体系,即“持久性(Maintenance)、耐久性(Endurance)、稳定性(Stability)、应用性(Application)和生成性(Generativity)”。

在精准教学模式下,教师从大体从如下五个层面分析学生的反应行为:一是学生的反应概率是否受环境刺激影响,即学生能否在无辅助刺激性练习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反应概率在长时间内是否相同或相似,即学生能否在较长时间内完成无需额外刺激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存在其他不利刺激时学生的反应概率有否变化,即学生在碰到干扰时能否继续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在类似新情景下学生是否有习惯性反应;五是面对更为复杂任务,学生在无辅助刺激情形下能否产生提升性反应[3]

采用2(实验组、对照组)×3(前测、后测、追踪测试)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方法,在实验干预前对所有被试统一施测IAS、SAQ、主观幸福感指数3个量表.在干预结束及结束八周后,使用上述量表对所有被试再次进行心理测量,结合实验组被试自我报告和带领者的团体观察记录对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六) 精准教学的基础助力

无论作为“精准教学”起源的斯金纳程序教学方式,或是作为“精准教学”雏形的奥格登.林斯利精准教学评估,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且高度融合。随科技的发展,精准教学凭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助力,融入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获得了更多操作上的便利和统计分析优势,可以为教师更为精准分析学生的反应概率变化,查找确定学生学习短板,精确判断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和班级差异,迅速精确判定设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能否如期完成,精确预测学生行为反应概率,并据之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或辅之以其他刺激反应,直至精确评估教学效果,反思调整教学设计,甚至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精准有效的引导。此外,学生也可以借此客观、及时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查缺补漏,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精准透明科学体系中实现教学相长。

智慧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也使精准实践教学成为可能。借助新一代教育信息技术,搭建智慧精准教学平台,破解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难题,大大促进高职实践教学改革。

二 高职实践教学现状

(一) 实践教学基本分类

基于高职院校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技术应用的特征和和目标定位,目前,高职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一是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加深理解、吃透理论,巩固知识记忆。教师通常以实验展示方式施教,实验教学大多采取“对照实物讲原理,拆开设备练技能”方式进行。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教学定位不够明晰和坚定,仍然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理念,实验式实践教学仍只是教辅手段,依附理论教学而存在。当理论教学课时不足或因故需要调整课时或存在冲突时,学校教管部门通常毫不犹豫压缩或调整实验教学课时,甚至任课教师都可以随机减少教学课时。

精准教学理论其本质就是学生反应概率变化理论。据斯金纳“反应概率”原理,强化刺激可以增强行为反应的概率。评判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就是学生的“反应概率”的变化。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准确率越高,其反应概率也就越准确,反应速度也越快,即流畅度(Fluency)越高。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概率变化,对照已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课程的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刺激性反应练习或训练,并根据反应概率变化的反馈辅以引导、纠正或补救等措施,不断强化并最终达到目标设定下的反应行为,以此完成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精准教学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成为可以囊括学生表现、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教学预测及教学管理的评估体系。精准教学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延伸至课堂以外的教学领域。

三是实习教学,主要目的是内化专业理论和技能,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目标。实习教学通常学生以一种“准员工”的身份在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单位“上岗”,通过一段时间(通常为半年或一年)“上岗”,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与提升,为社会角色的转变提前做准备。实习可以减少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磨合时间,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角色转化,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进而融入社会。

(二) 实验式实践教学

实验式实践教学是知识学习与巩固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实验式实践教学大多运用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能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掌握基本的使用、测试、分析、检修技巧,并以此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差异,高职实验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不同形式:

一是示范性实验,通常由任课教师或实验室教师具体操作,并向学生现场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整个演示过程。此类教学多为配合理论教学,常需借助实物、定制型教具等形式施行,或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设计虚拟教具实现,一般无需学生动手操作,仅仔细观察教师即可。二是操作性实验,主要引导学生正确操作与专业相关的仪器设备,并掌握基本的检查故障、分析问题、维护维修等基本技能。此类教学通常由教师演示后,学生亲临体验,需一定的动手能力。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其也是普外科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甲状腺肿瘤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女性患者较多,良性肿瘤较为常见,一般无非常明显的临床症状。手术方式是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方式[1]。

所谓“内涵”困境,是指新大学运动第二阶段“新建本科院校”在扩招大潮中存在的重视“外延式发展”忽视“内涵式发展”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快、大、高、全”既是第二阶段新大学运动中创立的新大学的发展特征,也是导致这些大学存在“内涵”困境的主要原因,而“内涵”困境在“终端”上的反映则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的下降。

二是实训教学,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基础技能,强化基础理论与技能之间的融合。实训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仍进行展示性示范,同时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动手实践操练,从而基本奠定通用基本技能基础,为拓展职业岗位技能做准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煤炭特色高等教育的全国重点院校,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并与北京市共建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组成了学校产学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另外科技园就位于校内,学生不需要高频校外甚至异地往返,避免了学校频繁组织交通车、组织成本高且可能存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为创建校企合作的煤矿特色机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提供了地理和资源的双重优势。

二是内容方法乏味。教学内容上,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占多数,实验内容机械重复,教师通常按教材或大纲讲解,实验设计步骤基本上是简单重复操作,实验结论基本一致无异。教学方法上,大多教师都是灌输式、教条式、填鸭式施教,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性过于凸显,照本宣科较为常见,套路教学明显,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充分发挥,探知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独立的思考空间受到挤兑。此类教学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听课兴趣,无法唤起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新,似乎一切都是循规蹈矩,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面对与课程教学存在差异的专业设备和其他仪器,便显得无所适从[4]

她双手鼓地通红,眼睛已经肿成杏仁,目光久久地追随着优秀员工们下台的身影。我时刻接受着公司的注视,公司时刻注视着我。什么时候我才能成为顶级的员工呢?她自问。她知道,公司会统计进去她头脑中的发问,并将其作为一个追求进步的意愿为自己加分。

三是教学保障不足。据笔者了解,许多高职院校从中等职业学校(技校)升格或合并而成,此类院校其原有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办学条件不足,教学层次相对较低。尤其是中专升级而成的高职院校,其原有的教学仪器设备老化,实验设备陈旧或与高职教学要求无法匹配,甚至无法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需求。伴随院校升级而来的校园基础建设项目众多,在经费有限情况下,重点往往偏向于校舍扩建,因此,许多设备捉襟见肘。近几年,随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实验室条件却并未有多大改善,实验条件与实验教学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1.填报数据与科目内涵不符合。“三公两费”项目之间的冲突。如因公出国(境)经费与培训费,优秀教师出国深造专项经费,应该按培训费来核算,但是往往要求按因公出国(境)经费科目核算。如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填报不规范,公务用车费用在其他交通费用列支。而其他交通费用科目反映单位除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外的其他交通费用,如飞机、船舶等的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出租车费用等。

已知太阳能草坪割草机行走最大速度为0.5m/s,实际运行速度为0.43m/s,割草机后轮的直径d=238mm,则

(三) 实训式实践教学

实训式实践教学是技能训练与提高的主要途径,其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单项或综合专业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实训式实践教学通常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或仿真环境下进行,通过实际案例或仿真项目的分析,引导学生动手参与,在参与中学习,并锻炼或训练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方法,初步奠定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训练技能的差异,实训式实践教学可分为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职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必须掌握并与专业基础和未来高职岗位通用的技能,如高职院校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电子测试、电路设计、单片机应用等基础技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营销管理、营销研判、消费心理、商务谈判专业基础能力。综合技能是综合应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决定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技能,是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训实践教学是成就高职教学的重要支撑,通过模拟实训,可以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技巧,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使实训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回避的是,实训教学质量仍然普遍较低,实训教学“关键一步”出现了问题:

一是实训教学缺少标准意识。评估实训教学效果归根结底是学生素质技能的提升,因此,实训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据笔者了解,大多实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引导不足,对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无法及时准确做出评价和回应,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训课基本上沦为“动手实验课”而已,学生很难在动手基础上技能得到总结和提升。

二是实训教学缺少深入融合。实训是学生得到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必须秉承有科学、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持有面对工作的思想准备,但当前高职实训课基本存在“只管学生懂和动,不管学生会与优”,教师缺少引导学生探索的意识,学生缺少深入探究的劲头,教与学只存在肤浅的表面配合,很少对教与学内容、过程、质量和问题进行反思,很少有深层次的相长与融合。

轴上孔的防水和防火密封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如果井中的孔设计不好,在发生井下时容易发生烟囱效应火。因此,当在建筑物电力轴中安装电力时,需要加强轴中的孔的防水和防火密封。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这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严格控制安装质量,确保其质量,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使用。该方法是使用防火隔板,火是用于密封孔的钢板,然后填充一些防火阻挡材料,同时,可在地板周围建造水泥砂浆阻水圈,防止水流入井筒阻火材料。

三是实训教学缺少优质资源。当前,科技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换代非常频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大量的优质资源,且这些优质资源时刻准备更新替换。以笔者所在校区为例,数字资源来源多,但优质资源不多。实训课堂虽然有精品课程、微课视频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但无论是视频质量还是课程质量都不高,无法满足教学之需,或影响教学质量。

近几年,高职院校实验式实践教学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课时比重逐步提高,部分课程实验教学课时数比重甚至超过理论教学课时。然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实验式实践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四是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滞后。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领域逐步推广,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逐渐得到高职院校的认可,许多高职院校依托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但据了解,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实际投入教学或运营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寥寥可数。笔者所在学校也面临类似问题,受学校固有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限制,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进展缓慢,至今未能实现信息资源全连接和全覆盖,已建成的部分虚拟仿真实训功能使用率低,虚拟仿真功能未得以充分发挥。

(四) 实习式实践教学

实习式实践教学通常是学校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单位或岗位,直接从事实际工作或参与生产过程,实习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工作或生产任务,从而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学生在实习中获得工作的感性认识,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提前做准备。实习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阅,是促成在校学生向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塑造学生未来职业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实施精准实践教学,利用智能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智能互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虚拟实训基地、虚拟实习基地一体建设,可以实现资源集约使用,以最少的资金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一是实习效果界参差不一。通常情况下,学校均比较重视学生实习,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态度区别差异较大。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实习情况为例,有些实习单位很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专门有相应的工作部门直接此项工作,安排与实习生专业对口的师兄姐或“师傅”一对一带实习生。此类单位的实习学生很快融入工作岗位和环境,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提高。有些单位则随意安排与专业无关岗位,甚至不安排岗位,将实习生“晾在一边”,更有甚者,一些单位为降本增效,将实习生直接代替工人使用,完全不顾学生的培养,侵害学生权益事件也屡见不鲜。如此,实习效果完全取决于实习单位的态度,无法有个统一的标准。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部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必须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馆员专业基础知识、思想及文化素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改善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遵循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理念,充分发挥流通部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 高职院校实施精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实践教学正在悄然“变脸”,实践教学已深度“转向”,大数据技术倒逼着实践教学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顺应时代发展,紧跟大数据脚步,“智慧互联网”、“大数据”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实施精准实践教学将是不二选择。

(一) 精准实践教学可以解决保障不足之难题

目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国内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实施却显得力不从心,从教学计划上看,有些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时数未达到国家规定的50%以上,即便教学时数达标,也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究其根源在于支撑实践教学的基础保障不足,许多高职院校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以基础理论课时充数。

建设实践教学场地或购置实践教学设备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实践教学要达到良好效果,实践教学基础保障是必要条件。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践教学预算也有逐年增长,但较之招生规模扩大趋势,人均预算经费仍明显偏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耗材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实践教学中的诸多内容和环节都无法落地生根。以笔者所在校区为例,该校区共有多媒体教室60 间、计算机基础实验室10 间、多媒体语音室6 间、云平台基础实验室1 间,物流实验室、金融保险实验室、商务谈判实验室、ERP 模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各1 间,上述教学场地和设施设备相对分散,尚未实现智慧互联,且要满足5000 余名学生教学任务,明显有些“捉襟见肘”。

实习作为教学与工作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历来备受学校重视,大多院校均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有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 精准实践教学可以弥补内容脱节之短板

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主要突出体现在在教材内容和实践教学施教两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大多使用高职高专教材,但教材内容基本上与普通本科教材并无二致,基本上是普通本科教材的复制版,也或是本科教材的压缩和简化。实践教学环节也与普通本科基本相同,未能体现二者在培养目标和能力侧重点上的差异[5]。导致上述问题之根源在于优质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如受防城港校区教学客观条件限制,尚无可供实践教学的港口码头及相关设施,《港口物流设施设备管理》实践教学环节只能局限在实验室进行与课程相关的设备认识和理论学习,难以达到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精准吻合性契合与交融。

当前,广东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省政府出台的《全省民生水利五个工作方案》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未来一个时期,广东必将打响更多更亮的民生水利品牌,广东水利必将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抛入大数据和互联网海洋,并基于信息技术之优势实施精准教学,从中萃取与符合校情和学情的优质资源,辅助实践教学,则可弥补教学内容与目标脱节之短板。

(三) 精准实践教学可以彰显教学改革之成效

随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大多教师均利用多媒体教室等信息教育设施设备,但计算机、投影仪、语音设备等教学设施只是粉笔、黑板、话筒的替代物而已,与传统教学并不存在本质区别。即便有教师利用媒体资源(如微课程、教学视频、网络课程等)授课,但由于其在课程设计、施教过程、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等各环节并未有新标准和新思路,教与学尚未形成良性互动,也就未能充分展示实践教学之成效。

精准实践教学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精准学生画像,精准设计课程内容,精准互动施教,可以实现课堂、网络和职场三类学习环境适时交替,真正实现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教学。

四 智慧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精准实践教学的优势

(一) 智慧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学设计更精准

教学设计是教师充分考量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以最佳原则来安排整个教学的内容和施教过程。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具有超前性和预测性,教学设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施教过程的准确判断和预测。在智慧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教育大数据技术,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学习结果等各类信息即可成为可量化的数据,并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参考和依据,使教学设计内容更吻合教学目的和要求,施教方式更为贴近学情,“私人定制”化施教成为可能,精准教学成为现实。通过教育大数据平台,精准教学可以突破“私人定制”规模小的局限和束缚,实现精准化的课程拓展、延伸和普及,Precision Instruction 也便成为可能的现实。

(二) 智慧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学生发展更全面

“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美人格便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注重学习行为和结果,大多以学习行为和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和主要指标,往往难免“一俊遮百丑”之疏漏。受学习结果导向影响,同时受学情掌握之局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比较片面,很难就学生个体引导和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施教措施,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智慧互联网环境下,借助教育大数据平台,学生在校表现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类行为状态都形成反映其学习情况的数据资料,教师可根据上述数据资料,采用数据建模、数据比对等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精确评判学生学习情况,并据此科学预测学生未来学习趋势,对学生进行“私人定制化”的有效引导和干预,适时调整和改进施教措施,或进行量身定做教学方案和管理措施,从而促进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智慧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学设施更集约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教育经费投入逐渐增大,办学设施和办学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教学设施硬件设施相对薄弱仍然是高职院校的明显短板和硬伤,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扩招,硬件设施(尤其是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建设滞后与教学要求的提升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以笔者所在校区为例,近几年,随招生力度的增加,在校生数量从2012 年2000 人增长到2017 年5000 人,据预测,至2020 年,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0000 人,连续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学校硬件教学设施数量严重不足,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又明显滞后,学生在校人数增长与教学设施设备保障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设施设备资源利用效率,则成为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首选路径。在智慧互联网环境下,发掘教育大数据功能,利用诸如虚拟仿真和云平台技术,融合多媒体教室、实验实训室、实践基地等资源,实现教学设施的集约与共享,是当前和未来教学设施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 智慧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教学管理更高效

教学管理是维系学校教学正常运行的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维护秩序、保障教学、成就业绩之功能。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配备等各教学环节都离不开教学管理工作,因此,科学优质的教学管理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障。班尼(M.A.Bany)认为“在教师从事的一切任务中,没有比管理技巧更为重要的了。”智慧互联网环境下,无论是宏观的专业规划和教学资源整合,或是微观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成绩评价乃至学籍管理与后勤服务都可纳入智能互联网管理系统,通过与教育大数据的融合,根据教育大数据分析结果,实现对教学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师资配备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实现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五 高职院校精准实践教学的生成路径

(一) 精准教学的路径模式

智慧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准教学是一项庞杂而系统的教学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之便利,大胆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许多限制,本文尝试从学生画像、教学设计、施教过程、教学干预和教学评价几个维度构建一个精准实践教学路径模式,如图1 所示。

叫喊声越来越响,族人们已经离得不远,这让他心里有了点儿底,他警惕着,慢慢俯下身,探二指放到了女尸的鼻下。

图1 精准教学路径模式

(二) 精准“学生画像”

精准教学基于精准识别学生的准确情况,强调教学的针对性何有效性。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与多样性,教师难以准确、全面把握教学班级学生情况。借助智慧互联网和教育大数据,则可以客观、全面、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课堂表现、课外兴趣、人际交往、心理状况、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并根据上述要素形成信息数据,进而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概括式“精准画像”,然后基于学生的概括式“精准画像”,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三) 精准确立教学目标

精准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精准,在智慧互联网和教育大数据环境下,根据学生概括式“精准画像”,精确设定教学目标,实现精准教与精准学相得益彰。具体而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式“精准画像”,拟定或设计教学目标,并依此安排教学内容和施教方法,使之满足教学班级中禀赋有别层次各异的个体学习需要,既满足教学目标要求,又突出了个体差异,实现了多层次全面发展的教学构想。如,底子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通过课堂提升与课外拓展的方式,使之透过课堂深度探究,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底子薄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激活并逐步提升其学习能力。

(四) 精准科学有效施教

精准教学强调科学有效施教。智慧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精准教学,其施教必然是个动态过程,施教前学生的“精准画像”为教师读懂学生提供了科学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画像”提供的信息,对照教材、教纲等内容,研究分析并最终确定与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最佳结合的施教方案,同时,并根据施教过程中教育大数据反馈的信息,灵活地对知识点、教学进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正确引导学生探知,及时纠正学生学习偏差,达到“教”与“学”畅快互动相长相成之效果,实现教与学、知与求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六 结语

实施精准教学,在智慧互联网环境下,学校的各类视频监控、红外探测、遥控传感、身份识别、数据综合分析等信息技术力量多手发力一体融合,大数据充分展示精准评价和预测之功能,信息技术与教前准备、施教过程、教后预判等教学各环节覆盖和无缝对接,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精准关注、评价与预测。如在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获取学生在的坐姿、眼神、互动以及动手流畅性等听课状态,准确地解读、分析进而判断学生学习情况,根据教育大数据预测结果,针对学生学习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学习对策。

参考文献

[1] 何思桥.“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06):123+125.

[2] 时琳.互联网背景下的云端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105.

[3] 张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01):119-122.

[4] 程月,赵丹.“互联网+教学”新模式下的智慧教室信息化平台发展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4):191-193.

[5] 董秀芳.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智慧的生成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3):82-83.

本文引用格式: 胡艳.基于智慧互联网的高职精准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8):299-30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8.139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 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智慧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精准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17B2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胡艳(1979-),女,汉,湖南娄底,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术、数据处理。

标签:;  ;  ;  ;  

基于智慧互联网的高职精准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