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的疗效分析论文_杜孝奔

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的疗效分析

杜孝奔

(上海市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435)

【摘 要】目的:分析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行社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88.12±12.01)分、(88.63±8.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5±12.98)分、(71.25±8.16)分,组间差异明显,t=12.6326、8.966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12±1.28)分,高于对照组的(75.1±2.28)分,组间差异明显,t=8.8898,P<0.05。结论: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常规康复护理;缺血性脑卒;护理效果

Therapeutic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of ischemic stroke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8, 12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to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llowed the clinical path. For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the FMA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Rating Scale) score and the MBI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FMA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8.12±12.01) points and (88.63±8.68) point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70.15±12.98) and (71.25±8.16) points. Obviously, t=12.6326, 8.9668, 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2±1.28),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5.1±2.28),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 t=8.8898,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is significan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athway;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schemic stroke; nursing effect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002-02

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致残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将缺血影响范围作为依据,可将其分为弥漫性脑缺血与局限性脑缺血两种类型[2-3]。发病初期,应对患者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此来对脑缺血的进一步进展进行阻止,将脑损害减轻[4]。除此之外,还要将患者发病时间、临床类型、发病机制以及发病原因等作为依据,为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与护理方案。研究显示,社区康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5]。本研究主要针对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于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患者中选取120例,纳入标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自愿参与;意识清楚;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在13分以上;首次单侧发病;不存在严重失语症。排除标准:不愿参与;存在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疾病等并发症;存在影响运动功能的疾病史或者疾病;存在2次及以上脑栓塞或者脑梗死病史;恶性肿瘤;精神障碍。将所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2.59±2.18)岁,病程61d—92d,平均病程(76.98±5.69)d,共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2.88±2.28)岁,病程62d—93d,平均病程(77.08±5.86)d,共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强,P>0.05。

1.2方法

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行社区康复护理:(1)由社区康复人员对患者行8周家庭康复指导,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获取脑卒中功能障碍相关的循证医学文献、最新脑卒中指南,进而形成临床路径;将相关专家组织起来进行讨论,评判初步治疗方案,并对其行二次整理,确定最终的临床路径以及康复方案。(2)以时间为顺序,将主要护理工作、康复治疗师工作、重点医嘱、主要的诊疗工作、变异记录等为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3)将患者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同时按照家庭训练方案记录表单中的相关要求,为患者制定每周训练方案,训练内容包括:①上下肢活动:上肢精细功能训练、自主抗阻肌力训练、自主日常活动动作分解和组合练习。②抗痉挛处理:自主牵伸、自主痉挛拮抗肌群运动。③ 姿势与协调、平衡:指导患者行坐位活动或者立位活动。④体能训练:包括室内步行训练、踏车训练等。⑤步行功能训练:使用辅助具步指导患者行步行训练、上下台阶练习、短距离步行训练等。⑥ADL训练:包括独立穿衣、洗澡、室内辅助步行训练、室内监护下步行训练、社区独立步行、室内上下台阶训练、独立上下多级楼梯训练、监护下上下一层楼训练等。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即社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行康复训练治疗与指导,不对康复治疗时间以及内容进行限制,但需如实记录治疗时间以及内容,每周进行1次记录。

1.3 观察指标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6]:主要用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情况,100分代表正常,96分-99分代表存在轻度运动障碍,85分-95分代表存在中度运动障碍,50分-84分代表存在明显运动障碍,低于50分代表严重运动障碍。

Barthel指数[7]:主要用来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0分及以下的代表难以自理生活,重度依赖,41分-60 分代表中度依赖,61分-99分代表轻度依赖,100分表示正常。

护理满意度:总评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行t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对比

两组护理前FMA评分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两组护理前Barthel指数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12±1.28)分,高于对照组的(75.1±2.28)分,组间差异明显,t=8.8898,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部分患者行积极治疗后依旧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存在,明显加重了社会与家庭负担[8-9]。脑卒中后行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为了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状况,需要行持续性的康复训练与干预。但是受整体医疗状况、治疗条件以及住院费用等多种因素影响,需回归家庭,其中部分患者便不再继续行康复训练,进而导致各种功能明显减退,还有部分患者依旧会在专科康复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行康复治疗,对回归社区存在抗拒心理[10]。以上情况会明显增大亚急性期以及急性期康复压力,浪费有限的康复资源。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出现,同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按照临床路径行社区康复护理,从社区康复治疗角度对脑卒中临床路径的相关资料与数据进行收集,最终制定了最佳康复方案。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88.12±12.01)分、(88.63±8.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5±12.98)分、(71.25±8.16)分,组间差异明显,t=12.6326、8.966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12±1.28)分,高于对照组的(75.1±2.28)分,t=8.8898,P<0.05,提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临床路径行社区康复护理的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护理满意度。在社区康复过程中,制定临床路径时必须寻找循证医学依据,本研究中通过检索脑卒中功能障碍相关的循证医学文献、最新脑卒中指南,并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社区康复治疗与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金梅,周长美,张伟伟,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2):171-175.

[2]张静.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早期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2):115-118.

[3]唐欣慧,吴妙珠,朱健文, 等.综合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5):34-36.

[4]范隽韵,王红星,励建安, 等.苏南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50-54.

[5]张伟伟,李金梅.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149-151.

[6]Park H J, Oh D W, Choi J D, et al. Action observation training of community ambulation for improving walk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are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17, 31(8):1078-1086.

[7]徐艳,张海林,赵蓓, 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8,47(17):2294-2297.

[8]王娜,赵荣生,孙路路.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用药分析及其临床路径用药推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2):44-47.

[9]李金梅,周长美,张伟伟, 等.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17):2049-2051.

[10]高帆.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139-140.

论文作者:杜孝奔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缺血性脑卒中社区康复临床路径的疗效分析论文_杜孝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