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率偏高原因分析论文_李月华,王玉新,李,梅

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率偏高原因分析论文_李月华,王玉新,李,梅

李月华 王玉新 李 梅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890例。其中老年患者670例,中青年患者1220例。血清中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含量,测定结果为阳性者再用TPP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确诊。结果: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组梅毒特异性抗体有着较高的假阳性率,两组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本身是多种疾病的高发群体,而其本身的生理特征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人梅毒特异性抗体易发生假阳性。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微粒子化学发光法;老年人;假阳性;性传播疾病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04-02

梅毒是一种有较强传染性及复杂病程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P), 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又称为苍白螺旋体。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占95%以上[1],此外还可通过垂直传播、输血和注射药品、吸毒等方式传播。梅毒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其发病率在我国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05年国家卫生部公布,在全国27种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梅毒的发病人数高居于第五位(2002年是第七位),仅次于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由此可见,梅毒在现代生活中依旧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作用。梅毒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患病史、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等。其中,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核酸测定(PCR法)和直接查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直接荧光抗体法)。其中血清学检测是最传统的也是目前常规开展的项目[2]。目前我院常规使用的项目包括胶体金法、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化学发光法。在工作中,作者发现,用化学发光法对门诊及大多数住院患者的梅毒抗体检测中,很多临床无症状、主诉无发病史和接触史的老年患者梅毒抗体的假阳性率较高,这给医疗工作带来了麻烦,也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就此问题本研究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670例老年患者及1220例中青年患者首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含量,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进行确诊,以探讨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人梅毒特异性抗体容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住院的老年病人670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4岁;中青年组1220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岁。

1.2 检测仪器 CHEMCLIN 15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3检测试剂 北京科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TPPA试剂由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凝集法)。上述试剂均为合格产品,且均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1.4方法 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根据年龄信息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 先用化学发光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进行确证。试验操作及结果判定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的说明书规定进行。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组患者血清出现阳性26例,而用TPPA检测同组血清阳性出现为10例,TPPA法已经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定为确诊梅毒的金标准[3],则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存在16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2.38%(16/670);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中青年组患者血清出现阳性41例,用TPPA检测同组血清出现阳性36例,则以TPPA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检测存在5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45%(5/1120),说明在中青年组中,化学发光法与TPPA法所测结果并无太大差异,化学发光法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是相对可靠的,这与张东梅[4]等的研究结果相符。而老年组的假阳性率与中青年组的假阳性率相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组梅毒特异性抗体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结果见表1

表1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n化学发光法阳性例数TPPA法阳性例数假阳性率(%)

老年组67026102.38

中青年组112041360.45

两组间假阳性率经t检验,P<0.05

3 分析与讨论

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严重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接触史、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等,而在实验室检查中血清学检测是其最重要的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报道,梅毒患者血清中的相关抗体有两类[2],包括非密螺旋体抗体试验(NTrAT)所测的抗类脂抗体和密螺旋体抗体试验(TrAT)所测的抗密螺旋体特异性IgG/IgM抗体。抗类脂抗体又称为反应素,其靶抗原主要是螺旋体感染后的宿主细胞释放出的类脂类物质及螺旋体释放出的自身脂蛋白样物质及心磷脂。其检测试验所用的抗原一般是由心磷脂、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和胆固醇按照适当比例配制出的乙醇溶液。该类型的实验主要用于梅毒的筛查和检测治疗效果。而特异性的IgG/IgM类抗体检测试验中,所用抗原为T. pallidumsubsppallidum的 Nichols株冻干悬液 ( FTA-ABS),或为Nichols株超声处理(或SDS提取)的材料(TPHA、TPPA), 或为纯化的/基因重组的分子量为47000、45000、17 000、15 500的TP特异抗原(ELISA、金标记免疫层析、免疫印迹等)[2]。化学发光法(CMIA)是近年来大范围应用的一种测定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标本与稀释液混合,并加入重组梅毒抗原包被的微粒,存在于标本中的梅毒抗体与包被在微粒上的梅毒抗原结合,加入标记有吖啶酯的抗人IgG或IgM,洗涤后加入的预激发液和激发液,最后测定反应液的相对光强度值,由此来反映标本中的梅毒抗体水平。CMIA法的标本检测过程、结果判定过程均由仪器自动完成,不仅操作简便,节约人力,节省时间,并且干扰因素少,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5]。本实验中发现,在长期观察中,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患者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其原因可能为:

1)疾病因素

研究发现,脂质异常和年龄因素会造成梅毒抗体的检测发生假阳性[6],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都存在血脂异常,体内大部分都存在抗类脂抗体。老年人是一些心血管疾病及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等的高发人群,这些老年人所患有的基础疾病可能使机体状态发生变化,诱导产生并释放某些抗类脂抗体和(或)抗TP抗体的交叉抗原,从而发生交叉反应,而导致实验室检测中假阳性率较高。同时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等疾病的高发人群,这些疾病可使患者体内含有某些治疗性抗体、异嗜性抗体、甲胎蛋白等,这些特殊成分在TP-ELISA反应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对检测造成干扰,从而使显色反应出现假阳性结果[7]

2)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生理状态的变化,如妊娠,也会造成假阳性的产生[8]。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处于逐渐退化的阶段,在此阶段较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上的异常,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蛋白质而干扰检测结果而出现假阳性,

3)其他螺旋体共生

某些患者体内可能有其他螺旋体共生,如口腔螺旋体,皮肤相关螺旋体,及肠道螺旋体等[9]。这些共生的螺旋体的存在可能会诱导产生抗属、群或科的特异抗原的交叉反应抗体,从而造成某些结果呈假阳性。

4)其他因素

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学假阳性反应除了生物学方面的假阳性,还存在技术方面的假阳性现象。技术性假阳性主要可能是由于标本保存不当、检测仪器出现偏差、实验员实验操作不规范以及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不适宜[10]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一般技术性假阳性可以通过重复试验进行排除。本试验两组血清标本均是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同时进行,故此因素对结果影响不大。此外,目前市售商品试剂盒中可能存在一些检测差异,对于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由此可见,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并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对于那些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综合考虑病史及临床症状,并做TPPA或其他确诊试验,从而排除假阳性,做出正确的诊断。所以诊断梅毒,除依据检测结果外,更重要的是要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后慎重做出诊断。 遇到可能的阳性标本时,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性病史、流产史、抗梅毒治疗史,认真查体,注意患者是否有梅毒体征,是否为老年人等。 在诊疗过程中尽量减少误诊,避免产生医患纠纷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高述芳, 老年人梅毒抗体测定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2): 第239-240页.

[2]武建国, 老年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 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4): 第241-243页.

[3]李卓园, TP -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特异性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17): 第2766-2767页.

[4]张东梅,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 25(10): 第1212-1214页.

[5]王波,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

[6]李亚, TP-ELISA法检测心脏病患者易产生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2(30): 第96-97页.

[7]王柳溪, TP-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抗体易产生假阳性原因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9): 第1085-1086页.

[8]周武杰与王守芳,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外医疗, 2008(36): 第164页.

[9]徐传和等, 老年人梅毒抗体检测假阳性率偏高的临床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7): 第1495-1497页.

[10]朱岷, 胶体金法检测HBsAg漏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1): 第92-93页.

论文作者:李月华,王玉新,李,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  ;  ;  ;  ;  ;  ;  ;  

化学发光法检测老年人梅毒螺旋体抗体假阳性率偏高原因分析论文_李月华,王玉新,李,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