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施玲玲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215200

摘要:目的:研讨在新生儿护理中开展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参与实验,入选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两组,Ⅰ组接受常规标准抚触护理,Ⅱ组接受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对比观察两组的干预情况。结果:相比Ⅰ组,Ⅱ组干预后第1d的哭闹率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d相比,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相比Ⅰ组在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上均显著缩短,在出生第3d睡眠时间上显著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引入音乐及先俯后仰卧位抚触,能够使新生儿获得更理想的干预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音乐;先俯后仰卧位;抚触

新生儿自母体娩出后,容易受周围陌生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刺激而产生恐惧感,进而表现出哭闹、不安等问题,此种情况下不仅会严重降低新生儿的睡眠质量[1-2],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难度[3-4]。音乐疗法、抚触是现代护理学提倡的两种干预方法,前者能够通过轻柔的旋律让新生儿缓解不良情绪,而后者则可利用有序的手法刺激新生儿的皮肤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起到改善胃肠功能等效果[5-6]。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尝试对新生儿实施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护理,取得较满意的实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新生儿均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出生,其中男婴55例,女婴45例,胎龄37~42周,平均(38.74±1.05)周;出生体重≥2.5 kg,平均(3.23±0.28)kg。入选新生儿家属均知晓且同意参与本实验,母体无伴发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等可能影响新生儿发育的因素。按随机数表法分组,Ⅰ、Ⅱ组(50例/组)各项基线数据经统计对比(P>0.05),满足研究对照条件。

1.2 方法

Ⅰ组接受常规标准抚触护理,按照先“仰卧-头胸部侧卧-四肢”、后“俯卧-背臀部”的顺序给予抚触处理。Ⅱ组接受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干预,即在胎儿娩出24 h且喂奶后开始抚触,每次持续10~15 min,抚触按照“背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足与四肢”的顺序进行,并在抚触过程播放《摇篮曲》、《小夜曲》等轻音乐,音量控制在40~60分贝左右。两组同时接受常规基础护理,如注意保暖、每日安排1次沐浴及口腔护理等。

1.3 评估项目

观察记录两组干预后第1~3d的哭闹情况,记录两组的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出生第3d的睡眠时间。

1.4 统计数据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录入和处理实验数据,采用X2和t检验,由率描述计数资料,由(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P<0.05,表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对新生儿哭闹率的影响

相比Ⅰ组,Ⅱ组干预后第1d的哭闹率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d相比,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是医院临床的特殊群体,其大脑皮质层纹状体尚处于发育阶段,且无完善的神经髓鞘,因此相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在外界各种因素刺激下出现全身应答反应[7-8]。手法抚触是现代新生儿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抚触手法不同,所取得的效果也有明显的差异。

常规标准式抚触以先仰后俯位进行,此种情况下新生儿面部及四肢无着落,新生儿安全感较低,因此极易在初次抚触时出现哭闹、拥抱反射等情况。改良抚触手法模拟新生儿在宫内时胎头俯屈、四肢停靠于腹前的姿势设计,主张先俯后仰卧位操作,相对能够提高新生儿安全感,能够让新生儿在较熟悉且放松的环境下接受抚触护理,进而减少哭闹、不安等情况的发生。

音乐疗法对脑部的内啡肽分泌有刺激作用,具有镇静、催眠等效果,目前已在精神科、外科及产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9]。相关研究实践表明,音乐配合改良抚触手法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实施,对改善新生儿的睡眠质量也具有明显帮助[10]。本研究实验中,我们对此看法基本相同。Ⅱ组新生儿在接受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护理后,该组抚触第1d的哭闹率明显降低,仅为74.0%,而Ⅰ组按常规标准式抚触后哭闹率达到98.0%;并且,相比Ⅰ组,Ⅱ组在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及出生后第3d的睡眠时间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整体干预效果较Ⅰ组更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推行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是一种可行干预方案,能够减少新生儿的哭闹,改善新生儿的排便状况及睡眠质量,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许列红.浅谈音乐配合婴儿抚触对母婴的影响[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

[2] 唐群英,刘仁莲,俞世英.睡眠障碍婴儿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11):25-26.

[3] 王雅芬,李俊,朱芳,等.婴儿夜醒与家庭抚育环境的关系[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2,23(2):113-114.

[4] 张嵘,王新华.浅谈婴儿抚触[J].新疆医学,2004,34(4):52-53.

[5] 陈巧玲,魏永新,崔丽霞,等.音乐治疗后辅以抚触疗法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5):40-42.

[6] 石磊,甄庆丰.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前沿,2017,26(9):254-255.

[7] 郑丽婷.先俯后仰卧位抚触联合音乐干预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80):178-179.

[8] 明美红.轻音乐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监护病房患儿睡眠的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7):46-47.

[9] 谢萌,施玲玲,周丽娜,等.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974-976.

[10] 陈志燕,李爱莲,王小红.抚触加穴位按摩配合轻音乐对新生儿睡眠影响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6):153-154.

论文作者:施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施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