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模式研究

中国会计模式研究

周晓苏[1]2000年在《中国会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会计模式的基础理论,会计模式的构成及其发生演变过程,中国会计模式的运行及其在世界会计模式中的地位。 本文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论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会计模式多是从外部比较为主的局限性,对会计模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会计模式应该遵循的原则、指导思想及会计模式的职能等观点。其次,论文提出了会计模式导向理论和会计模式要素理论,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些理论进行论证。第三,论文分析了中国会计模式的构成和运行,以强有力的论据说明中国会计模式的运行方式和特征。第四,对一些著名会计专家有关会计模式的论述和分类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划分会计模式的新方法。 各章梗概和主要观点如下文所示。 前言 在会计模式的研究中需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如何定义会计模式?其次,在定义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会计模式的框架,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中国会计模式有什么影响?对组成会计模式的各个要素有什么具体要求?会计模式应该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会计模式的运行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国情?以上问题的解决,对于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管理体制,都有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 导论 会计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它体现了特定国家环境对会计在社会经济中所发挥作用的基本要求,即会计模式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从本质上反映了会计模式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也是开展会计工作应该依据的范本。 会计模式的构成要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会计管理体制——指特定国家组织和管理会计事务的方式、形式以及制度的总和。一个国家会计管理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与该国家的经济体制有直接关系。 会计规范——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标准,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若干层次。 会计信息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生成、处理、报告会计信息功能的有机整体。 会计职业管理体系——指为了保证会计职业的规范运行和会计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序流动而建立的会计行业管理体系。 在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若干国家在会计原则和财务报告方面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就可以根据特定标志将这些国家的会计实务归结为同一类会计模式。对各个国家会计实务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按企业经营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按影响所及的势力范围分类,按照经济体制分类,按照会计在委托—受托关系中应承担义务分类 论文槽要 通过对各国会计模式和各种会计模式分类进行分析,可以将会计模式的特征归纳如下: 客观性、抽象性、系统性、融通性、稳定性。 在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模式是环境因素作用于会计理论内涵而形成的会计理论外延, 是会计理论与环境因素的交集。 ”NrtHeqtsbeZMSWpe 会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会讣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 中国建立会计模式的基本原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服从宏观经 济目标的实现,服务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 会计模式的职能,是指会计模式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利作用,包 宏观经济发 展和对微观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各种作用。会计是一个经滩息系统,所以会计模式的主要, 职能是信息的加工和传递。由于不同国家会计模式的构成和运行方式不同,·在会计模式主 二 要职能之外赋予了不同的社会职能。一般地说,会计模式的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行为监督职 能、资源分配职能、利益保护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 中国建立会计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处理好会计国际协调和中国国情的关系,处理好继 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会计模式完善与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关系,处理好选择性和可比 性的关系。 复三章中因会针杨式导向的历史滴变 影响会计模式导向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所有制结构、国家的政治法 境、经济皆理 体制和企业筹资方式等.一个国家的会计模式导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会计 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会计信息指标体系。为了便于分析和判断不同国家会计模式的基本 导向,作者将环境因素对模式导向的影响以及模式导向的主要特征汇总并列表,试图籍此 对会计模式导向的界定有所帮助。 通过对中国1949年建国以来至1978年的20年间会计历程的简要回顾,可以看出,计 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会计模式属于政府计划导向,会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确保国家计划的制 订和执行。这种模式导向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配置资源的必然要求。 在体制改革时期,中国会计模式也在发主相应的变化,从前述的宏观计划导向逐步向 宏观经?

孙新宪[2]2013年在《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题目是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会计模式是会计实务体系的高度理论袖象,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为实现会计目标,由各种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会计标准形态,是各要素最佳组合的体现。会计模式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从会计模式研究、企业会计模式研究再到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体现了其规律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特别是基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框架,各国会计信息及其会计准则日益国际趋同,然而由于各国会计目标、会计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性质、科技水平、法律、文化等各异,因而各国会计模式除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外,其他部分仍将保持其各自特点而运行,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本研究哲学逻辑起点是马克思主又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其会计逻辑起点是会计对象,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本文中吃、论点是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包括方个分论点,遵循"总论-分论-总论(结论)"逻辑思路,采用唯物辩证法、形式逻辑、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系统研究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本文共分9章。第1章导论。主要论述选题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国际国内文献回顾与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论文创新之处。第2章适应民航企业发展的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首先系统论述会计模式基本理论,其次与国外主要民航企业会计模式对比分析,再次分析了民航企业所处会计环垢基于民航企业会计实务,剖析了良航企业现行会计模式类型、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国家会计改革要求、国家民航发展战略、会计信息报告国际趋同及民航企业发展,提出构建良航企业t理型会计模式,包括内涵、特征、目标、原则、功能、构成要素、框架及运行等,其构成要素包括民航企业会计目标、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知巧管适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国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及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本文第3-8章主要围绕上述六个方面分别系统论述。第3章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基于系统论、信息论,首先从会计核算理论、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核算载体等H个维度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借鉴了国外民航企业会计核算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开放性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运用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法构建了民航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度民航企业信息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南航信息化程度较高。第4章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与知识管理。首先从会计管理内容、会计管理过程、会计管理手段=个维度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管理先进经验,再次系统论述知识管理型的民航企业会计管理体系重构,包括重构基点、目标、原则、框架、重点及其实施,最后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开展了民航企业财务风险巧警实化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民航企业财务风险较小。第5章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首先系统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了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同时就民航企业会计规范体系进行国际比较,最后论述政府主导型的民航会计规范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建议国家制定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及民航企业相关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同时民航企业自身重在巧部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第6章内部控制导向的良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企业组织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巧涵与特征,次借鉴国外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发展趋势为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再次就民航会计组织体系类型与企业核沁竞争力关系实化,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导向的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可提升民航企业心竞争力,最后论述巧部控制导向民航企业会计组织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内容与重点及实施。第7章国际化的良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运用系统论、企业国际化理论,首先论述该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其次剖析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现状、问题及原因,最后论述昏际化的民航企业会计人才体系重构,包括重构目标、原则、要素与框架、重点及其措施。第8章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运行与未来展望。首先论述该模式运行外部环境保障,其次阐述该模式运行组织保障,再次论述该模式运行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最后述民航企业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内涵及国际化运行展望。第9章研究结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首先归纳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分析与明确了未来继续深入研究的肉容与方向。本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旨在促进中国民航企业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杨兴龙[3]2007年在《新中国会计模式的选择与变迁》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完善,人们对会计模式的认识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并开始探索会计模式本身的理论问题。会计模式的研究从描述性分类到演绎性规范,逐渐成为会计理论体系中一个亟待完善的分支,因而,关于会计模式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学术意义。同时,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处于攻坚和深化时期,面临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会计理论研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鉴史可以知今,透视和分析我国会计模式演进的路径,并着重分析影响我国建国以来会计模式演进的影响因素,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实质性地推动力量,对我国当前会计改革的深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般认为,会计模式问题是国际会计研究所关注的范畴。本文对其内涵进行了扩展,将其用于一国会计发展的纵向比较,从而将其与会计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进一步地,笔者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将会计模式划分为技术性和制度性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以求更好的厘清我国会计模式的发展脉络。顾名思义,技术性会计模式是指会计中超脱了各种具体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同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联系的属性,一般包括会计方法和会计惯例等,本文结合我国建国以来会计模式的演进,对其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制度性会计模式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影响因素决定着一国在特定时期会计模式的根本属性,本文着重从意识形态、国家理论和路径依赖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在文章的最后,笔者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对新准则颁布和实施的几点思考。

贾改仙[4]2008年在《建立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准则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逐步与国际接轨。在会计方面,具体表现为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考虑实际情况,新准则没有对物价变动会计做出具体规定。但事实上,自2003年起,国内物价就开始有上涨的趋势,尤其是2007年以来,CPI指数一路上扬,物价变动的现实对会计界提出了挑战。物价的变动,对传统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鉴于此,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在总结物价变动会计研究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在中国建立物价变动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并尝试着研究建立物价变动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该文采用比较、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将新旧会计准则对比的基础上,从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规范会计处理方法和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建立物价变动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对已有的四种比较完善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从其程序中归纳出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构建的思路,会计模式由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组成,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其关键在于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从会计准则和会计模式的概念出发,结合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产生应用过程中,总结出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和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关系,物价变动会计准则的建立关键在于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选择,准则的制定在模式产生之后,模式的选择是准则制定的基础。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物价总体上涨同时结构性特征明显的实际情况,得出结论:中国的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应着重反映相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并提出双物价指数模式,同时指出物价变动会计准则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会计学家、会计实务工作者、社会部门以及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崔胜利[5]2007年在《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依靠知识和技术手段,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受到高度的重视。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占有和培养,并加强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企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决策。而传统会计理论重视对物力资源的核算和控制,对人力资源虽然在理论上承认它是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但在会计核算和控制方面,没有反映和提供人力资源取得、开发和使用等方面的耗费和人力资源产生效益等数据资料,也没有真正体现人力资源应有的权益,相对于物力资源是远远落后了。因此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开展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把人力资源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得以正确反映、计量和确认,对于掌握人力资源信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加快形成我国的智力型经济体系,尤其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人力资源会计实施提供一个切实有效可行的核算模式。本文在对人力资源会计相关基本理论作介绍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以及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分析。由于这三种核算模式在理论上都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加大了在实践中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难度。为了改变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存在的困境,笔者基于可操作性、可比性、重要性的原则,并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人力资源权益会计模式。在构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模式的过程中,第一,对原有对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和会计核算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减少了核算过程中的复杂性,增加了不同企业之间数据的可比性;第二,针对人力资源价值货币计量的局限性,加大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使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第三,由于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比具有特殊的流动性,为了保护物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对人力资本参与利润分配设置了门槛:第四,为了使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更快地全面推行,本文还对影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运行的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虽然还存在种种不足,但人力资源会计作为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分支,需要一个完善和实践过程,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人力资源会计定能在我国推广开来,并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佟玲[6]2014年在《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不可逆转。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为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供基本保障,也是经济监管的基础信息源。会计目标是通过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集团在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的引导下产生或改变经济决策行为,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实现的,因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供给是保障会计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了构建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规则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意义。会计规则建立在会计概念结构基础上,具有很强专业独立性和客观性,危机后的G20峰会也要求在独立的会计规则制定程序框架内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规则。随着世界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监管的范围不断扩大。鉴于经济监管行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监管规则对会计规则的影响程度不断提升:一方面,监管当局积极关注会计规则的发展完善并参与其中,促进提升会计规则质量,全力支持、推动会计规则实施,这是监管活动对会计规则发展完善产生的正面效应;然而,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伴随着监管部门促使会计规则片面朝着有利于监管目标实现的方向变迁,对会计规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受损、背离会计概念框架要求,进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会计目标的实现难以确保,具有负面效应,譬如,后危机时代,IASB征求采纳的“预期损失模型”就是金融监管诉求对会计规则产生不利影响的产物。因此,为了维护会计规则的相对独立性,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并助于监管目标顺利达成,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应选择分离与协调的存在模式,以使两者能够适当分离、相对独立以实现各司其职,同时,加强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互动、有效协调两者关系,使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能够共同致力于为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转和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论文站在会计立场,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在诠释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首先揭示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现状及问题,进而分析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最后设计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鉴于论文探讨的是一项会计管理体制问题,可以为会计规则制定部门发展完善会计规则、监管部门探求监管手段和方式变革以改进监管规则提供政策性建议,以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同时,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系统深入研究将为我国全面推进会计规则相对独立发展的制度实践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诠释可以丰富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存在模式的理论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补充价值。本文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税收学与法学等学科知识,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比较研究、历史分析、案例分析的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进行较为系统深入探究:(1)利用文献研究法对选题相关领域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以准确把握选题,拟定研究框架,全面展开研究;(2)大量运用归纳演绎分析方法,准确分析、把握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监管诉求对会计规则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论证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提出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3)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的差异性和共性进行了具体剖析,以寻求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与特殊性,为阐释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关系机理提供理论支持;(4)运用历史分析法厘清了金融工具减值、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历史演进脉络,以追根溯源,把握会计规则应受监管规则不当影响,在发展变迁中的矛盾冲突,进而找到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路径;(5)运用案例分析法支持、佐证理论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如选取西班牙银行动态拨备案例进行分析,为诠释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提供支撑。(6)实证研究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以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创新。本文站在会计立场,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的全新视角,将金融监管、税收监管和企业生产监管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内,从经济监管高度展开对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系统研究。(2)理论分析创新。①在理论层面系统分析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②基于经济学效率视角,运用现代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和交易费用理论诠释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3)制度设计创新。本文探讨了会计规则和生产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构思了安全生产监管资金投入诉求的表外披露模式,提出了制度设计方案。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会计规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会计规则的这些特征源于会计的固有理论结构。(2)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应选择分离与协调的存在模式。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具有关联性和共同属性,应加强互动、有效协调;同时,两者之间具有差异性,源于会计与监管目标各异,为满足各自目标诉求,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需要适当分离、各司其职。(3)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根源于经济监管行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均作用于企业这一微观经济载体,其是两者规制作用得以同时发挥的“附着物”。(4)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异同特征明显。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性根源于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存有不同,且难以取得一致;两者均属于具体制度安排,都具有政府管制属性。(5)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具有必要性。会计准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适当分离与协调遵从了会计产权的“自然优序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监管当局公共会计产权主体诉求对个体微观会计资源的“妨害”,降低制度运行的内生交易费用,其本质是一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制度安排选择。(6)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具有有效性。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适当分离与协调可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7)会计信息具有“供给”边界,会计信息仅能扩张至其具有可替代性的“供给”边界点,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全部信息需要,不应混淆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

石天唯[7]2008年在《法国会计模式分析及其对中国会计模式的借鉴》文中提出关于我国会计模式构建的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较多的课题之一。法国是号称是“计划经济”作得最好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会计模式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很多因素方面与我国十分相似,比如高度集权的政治传统决定国家在会计法规制定中的主导地位与会计制度和准则的统一性特征;崇尚集体主义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会计人员对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无争议服从性;政府对经济进行统一规划与宏观调控的经济传统决定了会计法规制度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对经济整体把握的需求,等等。本论文从对法国会计模式的分析出发,将其与我国会计模式现状进行全方面的对比,鉴于我国新准则实施背景下现存会计模式与法国会计模式的社会影响因素的相似性,结合我国会计实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对法国会计模式的有益借鉴来优化我国会计模式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议与设想。本论文采用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在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上,搜集分析中外文献资料,确立研究框架,并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数据有机结合起来,得出最终结论。笔者认为影响中法两国会计模式的环境因素在文化与传统、政治法律体系、宏观经济环境、资金提供者、会计标准化管理、外部环境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进而提出中国会计模式对法国经验的借鉴:1.对企业分别实行以会计准则和税务处理为导向的会计制度来解决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2.按“帕累托改进”渐进地进行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3.要求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的相关性;4.进一步加强会计法规的强制统一性;5.鼓励发展社会责任会计。

马杨厉[8]2007年在《我国政府会计模式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末,我国的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使得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改革严重滞后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我国预算会计有大的发展。而从国际上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新公共管理影响下对政府会计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同时,一些国际性组织也致力于推动政府会计的改革,以促进提高各国的财政透明度、为市场机制良好的运作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本文在上述大环境下展开研究,目的在于为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构造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有效支持我国预算和财政管理改革又可在较高程度上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模式。本文探讨政府会计模式,主要侧重宏观层面的研究。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本文认为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政府会计模式的构建需要先讨论清楚两类核心问题;一是我国的政府预算、财政管理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政府会计信息?现行的预算会计为何不能提供这些信息?;二是与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理论倡导的政府会计模式相比,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正是从这样两类问题出发,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提出了以支出周期概念为核算核心,以会计实体概念构造组织框架的政府会计模式。

朱元午[9]2001年在《中国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的中国特色——兼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义》文中提出针对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和近年来会计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 ,本文根据邓小平理论 ,通过系统的环境分析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或中国会计应当具有的特色。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1)邓小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2 )社会主义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政治方向 ;(3)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服务是我国会计的首要目标 ;(4 )实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强制性的会计规范 ;(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体系应成为维护国家会计统一性的文化条件。本文还指出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以及实证研究在我国的局限性 ,认为它们只能作为某种参考和补充。

尤雪英[10]2007年在《税会关系模式:国际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双重转轨”,税法和会计标准作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两者在改革、完善中均过多强调各自目标而忽视相互协调,造成税会“过度分离”,从而给税收征纳和会计核算带来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困难。因此,立足我国特殊国情,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研究构建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富有前瞻性的新型税会关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以“模式”研究为中心,通过社会环境因素分析法,对国际上两大税会关系模式的成因进行比较;以公平与效率为议题,对两大模式的效应进行对比;在中、西环境因素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构建的税会关系模式。本文的主要结论(创新)包括:第一,比较科学地分析了“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两大模式的成因、特征与效应。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存在于普通法系、政府较少干预经济、资本市场发达、股权分散、公司治理外部化、会计职业界规模庞大且训练有素的环境;欧洲大陆模式存在于成文法系、政府较强干预经济、资本市场较不发达、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治理内部化、会计职业界规模弱小的环境。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在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直接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一点是勿容置疑的。但同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财务丑闻却又在不断地侵蚀着资本市场的效率。另外,该模式在税负公平、税收行政效率和对财务欺诈及逃税的发现与惩罚方面却比欧洲大陆模式逊色许多。第二,提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元”税会关系模式。由于我国经济正处在“双重转轨”阶段,社会、法律、文化等各方面正经历新旧交替,多元化情况复杂。因此,要解决当前税会“过度分离”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必须优先在理论上阐明适合我国国情的税会关系模式,然后在该模式的引领下,逐步建立、完善会计标准、税法及其它配套法律、措施,最终达到理顺税会关系,解决现行税收与会计实践中的问题这一目的。为此,本论文在既立足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又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构建动态的“三元”税会关系模式的观点,即适用于上市公司的“适度分离”模式、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适度融合”模式、适用于小型企业的“高度融合”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会计模式研究[D]. 周晓苏. 天津财经学院. 2000

[2]. 民航企业会计模式研究[D]. 孙新宪. 天津财经大学. 2013

[3]. 新中国会计模式的选择与变迁[D]. 杨兴龙. 重庆工学院. 2007

[4]. 建立我国物价变动会计准则问题的研究[D]. 贾改仙.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5]. 关于我国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及应用分析研究[D]. 崔胜利. 四川大学. 2007

[6].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D]. 佟玲. 天津财经大学. 2014

[7]. 法国会计模式分析及其对中国会计模式的借鉴[D]. 石天唯.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8]. 我国政府会计模式研究[D]. 马杨厉. 上海海事大学. 2007

[9]. 中国的会计环境和会计的中国特色——兼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义[J]. 朱元午. 会计研究. 2001

[10]. 税会关系模式:国际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D]. 尤雪英. 厦门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会计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