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促进小学生识字教学最优化论文_蔡永莉

多管齐下,促进小学生识字教学最优化论文_蔡永莉

四川省会理县横山乡中心小学 615121

中国汉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条件,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呢?

一、引用典故、故事启发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有一次上课时,我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一位主管造字的老先生认为天下许多事情都坏在女人身上,所以造字时他经常把贬义的字眼跟女人联系起来。老先生认为,心胸狭窄乃女子通病也,于是造出了“嫉”字。还有许多类似的字如“奸、妖”等也是这么造出来的。后来,老先生告老还乡,一个才女接任,看到“奸、妖”这些字,大为不悦,发誓要用女子旁造出最美的褒义字来,于是脱口而出:女子就是好!这就有了“好”字。女主管心潮澎湃:少女,妙也!于是又有了“妙”字。汉字本身有表意的作用,有的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例如讲“阔”时,我给学生讲了曹操修花园门的故事,他在看工匠为他修的大门时,在门上写了个“活”字。讲到这儿,我也把“活”字写在门上,让同学们去猜。等他们想了半天,终于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我时,我才解释其意:“门”上写“活”字意为阔,曹操是嫌工匠们修的门太大了。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在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这个生字。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下子掌握了这些字。

二、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和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小学生的识字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识字的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拉、拍、推”这三个字时,我先让学生做动作,再让学生来说这些字。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高了,潜能也被发挥了出来:这三个字都要用手的动作,所以都有一个“提手旁”。一个小朋友说:小朋友摔倒了,我用手拉他,左边是个“提手旁”;小朋友站起来了,所以右边是个“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又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记混的字时,我为这两个字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泼”,当你洗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波”,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随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把字音读准,达到了使他们整体感知生字的目的。

三、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在引导学生变换形式时,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教学中游戏法的使用倍受儿童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有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苹果、开火车、跨栏等等。游戏不仅能在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学生从中享受到了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四、教给方法——学会学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内容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到“浓厚的兴趣”进而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总之,巧妙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问题。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蔡永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多管齐下,促进小学生识字教学最优化论文_蔡永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