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会计报表_会计论文

论绿色会计报表_会计论文

绿色会计报表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会计报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相比较,后者往往把会计核算主体局限在无生态的环境中,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簿记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所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记录和报告。而绿色会计则以如何补偿自然资源的耗费而展开,力争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目的。综合起来,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成本、价值和收益,平衡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以达到改善整个世界环境资源状况和协调经济发展的目的。

绿色会计报表又称绿色报告,是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提供给政府、环保部门、企业所在社区、管理者及其职工以及附近居民等使用者,用以反映企业资源利用和耗费补偿情况、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以及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情况的会计报表,是会计对环境挑战而提供的有力回答。

绿色会计理论从出现至今仅有20多年,相对而言,尚处于研究探讨阶段。在此,笔者仅就绿色会计报表的编制发表已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 “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环境保护支出”的观点

在研究中,理论界有些学者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对象应包括:

1、自然资源损耗。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损失和自然资源损耗, 后者又由自然资源超耗成本和“自然资本”消耗成本组成。

2、改善资源环境所得收益,即企业通过环保所得收益。 包括利用“三废”收益、接受外单位对污染损失的赔偿和政府发放的环保资金等。

3、环境保护支出。用以反映企业在环保工作中所作的贡献, 并提出一系列核算帐户,如资产投资、业务费用、回收费用等。

和以上核算对象的内容相适应,该观点的支持者主张编制“资源环境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登记“自然资源损耗”(原因是自然资源的损耗会带来企业人造资本的增加,于企业而言是收益的增加)和“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负债方登记“环境保护支出”。同时,该观点认为在合理的条件下,企业对社会资源和环境的贡献应等于其收益,即在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等于负债,表明“社会资源资产总平衡,环境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也达到了绿色会计中的理想境界。若绿色会计报表中资产大于负债,说明企业行为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采取行政措施予以干涉,督促其增加环保支出;若其资产小于负债,则表明企业重视环保,应得到政府的肯定和鼓励。

该观点从其核算对象的内容出发,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核算帐户,主张用“资产=负债”来编制资产负债表,寻求出绿色会计所要实现的理想状态;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大小,来确定企业在环保方面所作贡献的有无及大小,从而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奖惩。但是笔者认为,该种观点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一是严格说来,绿色会计报表应是一组能全面反映企业资源和环境状况的报表,而上述观点仅仅提出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理想;二是其编制基础“自然资源损耗”+“改善资源环境收益”(资产方)=“环境保护支出”(负债方),与传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出入较大,往往令人费解;三是其编制过程中,可以看出有和损益表中部分项目重叠的倾向,易造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混淆。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该观点有其可取之处,但从全面反映资源和环境状况方面考虑,有欠妥之处。于是,笔者提出另一种绿色会计报表的编制办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二、利用会计要素编制绿色会计报表

也许就我国目前状况,要使绿色会计报表一蹴而就,是不太现实的。但是,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许一种理论在初期不很完善,但只要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就一定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绿色会计学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和学科,其所生成的绿色会计报表也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笔者认为,编制绿色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反映资源和环境状况,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预测。这是绿色预算应反映的内容。

2.企业是否有效利用了资源。资源总是稀缺的,预算只是初步规划了如何有效利用它,但经过实际的生产经营,资源利用状况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编制绿色资产负债表予以反映。

3.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绿色成本的发生情况。企业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一定发生了相应的成本。成本项目有多种,需要编制绿色成本计算表来确认。

4.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过程中发生了成本,支出一定费用,相应地也取得收益作为补偿。在提交的“绿色损益表”中,应对此进行客观、真实的反映。

5.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绿色会计的特征之一是其计量单位的多元性,不仅可用货币基本计量单位,还可选择实物、百分数、指数等,进行辅助计量,甚至可以用文字进行叙述。企业的存在,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取得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对其社区、附近居民带来影响。完整的绿色会计报表对此也应有必要的阐述。阐述过程中除了借用数字、指标外,文字的解释也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一)绿色预算

为合理利用已有资源,有效控制各项支出,企业会计部门应编制绿色预算。首先设置一套可行的会计计量标准,以有效控制和评估企业在绿色会计方面的业绩;其次,合理预计所需支出,如节能装置、净化设备的购买等。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合理估计将要发生的额外环保费用,列入非常项目;另外,对在某一年度较大的绿色环保支出,可借鉴传统会计中递延摊销的处理方法。总之,绿色预算可帮助企业达到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绿色资产负债表

绿色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是“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资产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总称,目前多强调前者即自然资源,其具有有用性、天然性及有限性等特点。绿色资产在入帐时,可用购入价格、评估价格,也可用各年投入的,由生产成本逐年结帐累计形成的成本入帐;绿色负债主要是环保负债,其包括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以及其他应交款等;绿色权益主要由“绿色资本”、“环保基金”和绿色权益表中转帐而来的“绿色利润”组成。“绿色资本”是国家因其对自然资源拥有所有权而形成的国家权益;“环保基金”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需专款专用的资本,性质与盈余公积金相同。

(三)绿色成本计算表

绿色成本是“以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产品生产前后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按所测定的自然资源消耗标准,对产品投入进行计量和控制,并列计必须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治理补偿性费用,使其成为必要消耗与必要补偿组合而成的产品价值的载体”。相对于传统成本而言,绿色成本内容更为广泛和复杂,因为其在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故又被称为发展绿色经济的一条“绿色通道”。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前者主要有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耗费补偿成本、勘察成本、生产成本等内容,后者包括环保产品成本、环境损失成本和环境污染补偿成本。在上述成本中,凡能分清成本对象的,计入“生产成本”,不能分清的,先计入“制造费用”,再按一定比例进行归集和分配,以编制出完整的绿色成本计算表。

(四)绿色损益表

绿色成本的发生必然带来相应的收益作为必要的补偿。绿色收益主要有国家颁发的对环保所作出贡献的奖金,利用“三废”所得收益及相应的税收减免收益,所得污染赔偿以及其他社会效益;绿色费用有前述的绿色成本以及应列于管理费用下的“环保费”等,诸如污染的罚款、所付税金等。通过绿色收益与绿色费用的比较,得出“绿色利润”,结转后形成绿色资产负债表中绿色权益的组成部分。

三、对我国现阶段编制绿色会计报表的建议

绿色会计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理论和实务尚欠完善。尤其是我国会计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又有自己特殊的国情,要在短期中大范围形成系统完整的绿色会计报表有以下难度:一是理论体系的不完善,给报表形成带来障碍;二是在计量中,绿色会计计量单位的多元性造成所披露信息的多元性,难以寻求统一的信息基础,给可比性方面带来不便;三是现今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跟不上;四是在环保立法方面,尚未形成健全的绿色法律体系;最后是企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现阶段编制绿色会计报表,比较可行的办法是:

(一)对污染严重和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或企业,要强调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督促和帮助其编制较系统的绿色会计报表,或是在现有会计体系中设立有关资源和环境的科目,对重点项目和业务摘取资料形成绿色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罚款与赔付情况,已采取的治理污染的措施及效果,对今后环保工作的计划和设想等等。再逐步过渡到其他行业和企业,力争使绿色会计报表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肯定和应用,以发挥更大的效用。

(二)对于普通企业,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增列有关绿色会计中资源和环境的项目,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左方资产类“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之后增列“绿色资产”科目,右方负债类“应交税金”之后增列“应付环保费”科目,右方权益类下增列“绿色资本”、“环保基金”科目等。另外,在损益表中“环保支出”、“管理费用”下增列“污染费”等子科目。

总之,绿色会计报表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必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了解和借鉴国外绿色会计理论,结合本国国情,研究、探索和试行并进,争取早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并得到积极有效的利用,这是我国会计界目前的任务之一。

标签:;  ;  ;  ;  ;  ;  ;  ;  ;  ;  ;  ;  ;  

论绿色会计报表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