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通过展陈设计有效表达展览主题信息论文

博物馆如何通过展陈设计有效表达展览主题信息

周 欣

(深圳博物馆,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 博物馆作为知识文化载体,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实现博物馆教育职能,提高主题展览在短期展出的传播准确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博物馆是怎么通过展陈设计使主题信息更形象地表达?深圳博物馆几个代表性的主题展览的设计应用可诠释,明确的观众定位、舒适的观展行为、有感染力的氛围营造、富层次的空间节奏、诱导性的动线带动,以及场景和互动参与的沉浸体验,这些多层次多维度的渗透方式,能使观众获得更好的理解展览,增强展览信息被吸收转化的效果,让观众获取不一样的启发和感悟。

关键词: 主题信息;传播;空间设计;动线;教育;环境心理

在全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学习强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的不断深入。博物馆作为科学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阵地,博物馆陈列展览,尤其是主题性展览,在博物馆教育推广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题展览展出时间有限,提高展览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文将结合近年来深圳博物馆的几个主题展览,诠释博物馆怎么通过展陈设计应用为观众有效传达主题信息。

1 明确主题展的社群定位,建立展区的认知构架

当你和一个人交流时,如果你用了他熟悉的语言,那么他会更明白你的意思;如果你用了专属于他的方式,那么他会把你记在心里。

——Nelson Mandela(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阿托伐他汀钙配合单孔双管冲洗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相对简单,患者创伤小,值的广泛推广。

展陈设计是以展览空间为载体,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以多种媒介为手段,以服务观众为诉求的信息传播过程设计。不同的群体定位,其心智和认知构架决定了内容和形式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想达成信息的有效传播,就必须对观众进行展前调查评估。有了明晰的展览定位和轮廓,才便于清楚地建立起整个区域的认知构架。

博物馆观众一般分为三类型:专业型、学习型和一般观众。(1)专业型观众关注重点一般不在内容的趣味性,而在于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2)学习型观众带着一定目的或好奇心来观展。他们更希望得到准确清晰、具有逻辑性的信息。(3)还有占数量大多的一般观众,博物馆作为是其社交休闲的场所。他们更倾向于简单易懂的版面,如信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趣,会使他们更愿意去了解。

而另一类不同于专业型观众的展览,是以艺术欣赏为目的的文物艺术品类展览。这类展览的版面信息不宜过多,焦点应在展品本身。书画传递的意境宜由观众更多地自主观赏,发挥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

【图1-1】 《多彩萤石》展览以手绘和图片结合解释化学概念的展墙版面设计

以深圳博物馆《2017年暑期矿物展—多彩萤石》为例。作为科普展,此次展览定位的对象是学习型的中小学生观众。他们求知欲强,但抗拒枯燥乏味的说教式信息灌输。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策划设计时把大量的文字转化为直观有趣的绘画或图片。在明快的色调中,他们显得更愿意获取信息,对信息重点也更为清晰明了,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高效吸收。愉悦的观展体验还会让观众口口相传,带动更多的同类观众观展,达到提升展览普及的效果。如【图1-1】

2 注重人体工学和行为心理,提升展示设计的表达意图

展览信息是否有效传递的问题,关系到观众是否能顺利观展。在良好的展陈设计中,首要原则是重视设计与人自身的关系。观众的活动范围和行为方式形成特定的尺度。展品和信息展示在高度设计上应让人觉得方便且观看舒适,它更与人体的尺寸关系相互协调。

不同的展示高度起着不同的陈列作用。黄金陈列区的高度一般处于70-180cm之间,是人的眼睛最易看到的。80cm以下区域一般不易别注意,一般用于放置垫高实物的展柜或储物区。180cm以上的区域较高,近处观看需要抬头,但非常适合远处观看,可用于Logo等标识性等的展示。最佳视域、视觉、视距与空间的关系可见(图2-1)。

自视点s在垂直面内所形成的26°夹角内布置展品较为理想。 d:视距 h:展品高度 d≈2h

【图2-1】 展示区域以及观者视域、视觉、视距与空间的关系

构成观众观展行为的主要分为生理和心理两部分,也就是观众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其中生理行为包括“动态尺度”(动/互动)和“静态尺度”(休息/交流)。展陈设计还应考虑人们自身定位和场所体验的心理需求,符合人们的习惯方式,并与人体工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结合。展陈空间设计如果超出人的舒适范围,就会使观众本能的产生抵抗心理,大大降低展示设计的表达意图。

3 营造具感染力的氛围,提升观众的体验性和认同感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展陈的组织方式可以影响视觉秩序和人的心理感受,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情景,提高空间趣味性,并增强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体验性和认同感等。

依据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对论所说的“四维时空”概念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的“辩证时观”,(展示空间是时间和三维空间的高度结合,离开一定的时间,人们无法全面认知和感受展示空间。)

现代场景利用科技手段,制作出具有真实感、空间感、流动感、立体感的陈列方式。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给了展示设计更多的呈现手段,我们正进入场景感知时代。互动展示、虚拟展示、合息投影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新概念的出现都不断渗透到传统展示当中。震撼身心的场景让观众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抽象展示信息形象化的目的。

《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展览形式设计结合藏地佛教习俗与传统藏区装饰的应用,以营造藏式寺院宗教氛围为重点,使藏传佛教艺术精品与寺院建筑工艺进行视觉融合。

展览中主要设计应用:1、墙体主体色调以象征权利和英勇善战的红色为墙体,另一部分展墙外围仿造黄色边玛墙。2、展标区域搭建寺院主殿天顶,柱头、柱身、等造型,利用宗教内涵彩画装饰,走道布达拉宫大型壁画和镂空木刻结合,渲染出神秘凝重的宗教氛围。3、内容丰富的展板,修饰以金漆木框。4、利用代表性门框、门帘、帷幔等,仿造藏区宗教装潢艺术,让观众走进西藏,感受地域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西藏地方艺术感染力。

【图3-1】 展标区域仿藏式寺院主殿布置

【图3-2】 五彩经幡和珠峰雪景

【图3-3】【图3-4】 视频播放区和投影区的黄色边玛墙和帷幔布置果图

定理3.2 设(X,τ)为拓扑空间,U∈τ,U为CSI-开当且仅当对X中的任意可数既约闭集A,若Aδ∩U≠Ø,则A∩U≠Ø。

展览中这些仿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建筑风格的装饰氛围带观众穿越时空,体验身处当时当地的历史空间。更易渗透展览的文化信息。

【图3-5—图3-8】 《千年马约里卡》前言罗马立柱、欧式墙体装饰线、对称半圆拱门设计和圆拱形假顶通道。

4 规划动线带动空间节奏,二次升华主题意境

展览空间中的动线设计由主体(人)和客体(动线)两部分构成。客体方面涉及空间大小、体量、形态和配置、布局、灌洗等诸多因素;主体方面包括人的身体条件、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等,二者相互影响。观者路径也是链接展陈空间的纽带。

那么,法院的行为是否经得起检验?家属的质疑又是否站得住脚?记者日前来到福建龙岩,试图解出事件背后的疑团。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释即:和泥制作陶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老子在《道德经》这段关于“无”和“有”辩证关系的话,很适合于解释展陈空间关系。我们生活中真正使用和有价值的往往是“无”的空间,展陈空间中亦然。符合观众平衡感和对应感的展陈空间,能让观众更深入理解展览主题。展陈规划中创造出适当的喘息空间或停顿方式,能提供一定的联想空间,让观众能停下来思考,帮助观众充分消化庞大的展示信息,从而达到增强信息传达效果。

小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若然出众,在成熟之后肯定会声名远播,这个声名还不需要新闻的炒作,只靠人口传播,很实打实,这个女孩可以催进当地青年荷尔蒙的分泌,让他们的聊天话题有个落脚点,一直到她远走高飞。真正的尤物总是属于大城市的,属于全人类的,属于……反正不属于你我的。

来到博物馆,在室内空间的观众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进入展厅后,展示信息的灌输,由观者在空间序列的运动中实现。观众不希望是被牵着走,而是跟着感觉走,是被吸引着运动。良好的动线设计在展览陈列中起到诱导作用。动线中加入互动环节,更有力协调展示信息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式中,vout和iout为PDM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Vbus为直流母线电压;ibus为输入到直流母线的电流;ic为流过输出电容Cout的电流;Rs为总寄生电阻,其组成部分为Relay寄生电阻和线路寄生电阻。

陈列中的动线设计,即通过展品在展示空间中陈列位置与方向路线的安排与设置,有目的的引导观众在展示陈列空间中参观行走。动线也可理解为参观路线。利于流动是动线规划的最大原则。

《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空间设计和动线走向、休息区设计可参见下图。

深圳博物馆的《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展览核心内容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瓷器。装饰造型主要是参考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建筑特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讲究秩序和比例,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圆顶穹隆,和希腊式的梁柱结合是文艺复兴时期明显的建筑特征。比例作为建筑造型的决定性因素。

【图4-1】 《祥云托起珠穆朗玛》展厅空间效果

【图4-2】 《祥云托起珠穆朗玛》展厅平面路线图

5 构建复原场景,让抽象描述变得简明具象

场景复原是以合适的手段和技术还原或半还原现场,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博物馆展览中的很常见的一种展示形式。其陈列语言在展陈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整个展陈中起到调节和贯穿作用,让展览升华、大大增强展览的艺术感染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派遣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我国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常州纺院)作为江苏省3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试点高职院之一,已有来自16国数百名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其中部分留学生选择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这些留学生大多没有汉语基础。因此,开设双语课程不仅是教学要求所必需的,也能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

下面在具体展览出发,分析其逼真场景的辅助构成元素,探讨手段运用技术等方面。

动线设计从意图上与人们的内在心理情结相关,从表现上对各种空间情节加以连接,组合成具有结构性的整体情景,营构舒适的场所氛围,并经过从情态到意义的升华,从而达成环境场所的情境创造。

场景设计应用如《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还原的诵经佛堂场景,通过半开放式展陈手法,借助顶布、镶布、柱饰、胜利幢、地毯等饰物,配以佛龛、藏式柜、供桌、供灯盒、净水晚等辅助文物,将藏区“扎仓”现场呈现于观众,增加现场融入感。《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馆藏经部古籍善本展》古人书房场景。场景辅以清代镂空木门、古典书架、红木桌椅、青花陶瓷缸、古书挂画和古诗集、桌案笔墨纸砚等仿造古书房场景。【图5-2】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展》设置了15个改革开放代表性事件复原场景,包括中英街、百货商店、制衣厂、蛇口工业区等,改革开放场景最常用的是极具仿真效果的立体硅胶人。硅胶人、铜塑人与当时历史情境融合,构建立体景深的场景。引发观众集体记忆,与观众在情景环境中共情共鸣。【图5-3 、图5-4、图5-5、图5-6】

【图5-1】 《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诵经小佛堂复原场景

【图5-2】 《传承之道——深圳博物馆馆藏经部古籍善本展》古人书房场景。

【图5-1】【图5-4】【 图5-5】 【图5-6】:《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展》中“20世纪80年代制衣厂”、“20世纪80年代百货商场”、“ 20世纪80年代广州高第街”、“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复原场景。

6 撬动参与、引导探索,实现多维教育价值

早期的展览设计绝大部分是单纯的信息陈列,几乎无互动可言。对于过度说教式的信息表达和展示方式,激不起观众的兴趣或共鸣,长时间处于疲惫观展的观众就可能产生抵触逆反的心理,有的甚至会抄近路逃离现场。

之后几天,佩恩海湾的居民都可以看到孤独的虎鲸妈妈,时而浮出水面低鸣,时而潜入水中。一个星期后,当地记者在海湾附近发现了虎鲸妈妈的尸体。很快报道出来了,“一个绝望的妈妈,一个孤独的妈妈,在它的孩子被捕捉后的七天终于去世了……”

随着皮亚杰(Jean Piaget)的“知觉空间”、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心理空间”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的“意蕴空间”等理论的建立,空间体现出更加丰富的主体性特征。因而主题展览展陈设计的重点不在于空间本身,而是转化为建立“人与空间物的关系”。

时代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带来摄影、观影方式的变化。虽然好作品的根本标准是拍出人物灵魂的东西。然而美颜摄影和修图软件、滤镜的一再升级,似乎所谓“灵魂”的东西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媒体的角度来讲,在坚持一定的原则、标准之后,并不能摒弃新技术、新事物的诞生和新形式、审美的变化,即便它只是一段时间的流行,也不能排除在外。如果“人像”的风向标可以立意更广阔一些,也许对于时尚的模仿痕迹会淡一些,形式会更加多样和出彩。

粒粒吐一下舌头。又一次举起相机拍树,却感觉身后有一双眼睛,她很少这么紧张,不禁绷直了身体,顺手理顺了头发。果然一张风景没拍完,一张脸再次出现在了粒粒的镜头里。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直接与环境接触产生的效果。传统的博物馆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种,即被动型与主动型。被动型主要是隔着玻璃展柜静态展示,主动型则主要是活动的模型和机器。儿童和成人的思维角度不一样。孩子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而成人比较倾向于阅读展品标示。青少年更多通过行动而不是别动的观察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体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博物馆能为观众提供一个安全的探索空间。通过接触模型或游戏形式,观众由“静态”观展转变为“动态”参与。主动探索发现展品的意义,为不同年龄和层次的观众提供多维的教育价值,更有力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

主题展览以问答对话以提问方式展开,能启发观众主动思考。以深圳博物馆2017年暑期科普展《多彩萤石》为例。展览问答对话以提问方式展开,展板信息以黑板提问形式切入【图6-1】,仿萤石六面体晶石形态制作活动知识魔方,观众手动切换立面魔方的三个面,互动探索中完成互动【图6-2】。《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为丰富观展体验,互动现场,添置布达拉宫360全景拍摄多媒体设备,多角度探索藏传佛教奥秘。《中部非洲传统兵器展》中与中非部落族人塑像同框感受成为中非部落民族的原始激情【图6-3】。在《巴蜀汉风》汉服试穿互动体验中学习汉服穿戴步骤和相关礼仪【图6-4】。

【图6-1】 《多彩萤石》绘画黑板提问形式切入【图6-2】《多彩萤石》活动知识魔方

【图6-3】 中非兵器与部落族人同框

【图6-4】 《巴蜀汉风》汉服试穿体验

你可能会怀疑:“他们真的在学习吗?还是仅仅是在玩耍?”但事实如果观众能带着对知识探索的热情离开,那本身便是一种收获。你也可以反问“观众真的只是在玩吗?还是他们只不过是在学习呢?”

综上结合深圳博物馆主题展的展陈设计实践,博物馆可以通过明确观众定位、优化观展行为、营造有感染力的氛围、规划富层次的空间、设置诱导性的动线,以及构建复原场景和互动参与的沉浸体验,这些多层次多维度的渗透方式,有效表达主题信息,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增强展览信息被吸收和转化的效果,达到启发和感悟的教育目的。

博物馆作为校外教学的补充场所,肩负重要教育推广任务。做好主题展览,从展陈空间设计中进一步提炼主题信息,提高展览主题信息的有效表达和优化提升。主题展览在展出期间,应给予观众充盈的科学文化知识补给和有利其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让每一个来到博物馆的观众都有所能感悟、体会和收获,是博物馆展和观众的共同期盼。

参考文献

[1] 张业康.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时间与空间[J].黑河学刊, 2013(05):30-33.

[2] 俞吾金.简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J].社会科学,1982(06):78-79.

[3] 温婷婷.荣格与分析心理学[J].大众心理学,2006(05):47-48.

[4] 傅立宪.论马丁·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空间问题[J].湖北 社会科学,2012(11):97-99.

中图分类号: G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8(C)-0129-05

作者简介: 周欣(1981.10—),女,海南琼海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展陈设计

标签:;  ;  ;  ;  ;  ;  ;  

博物馆如何通过展陈设计有效表达展览主题信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