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论文_罗卫华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100013

目的:分析我院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由中药引起的55例不良反应报告的一般情况,用药品种,用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中药22种,其中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78.18%),中药ADR的临床表现为对皮肤系统损害率高(34.54%)结论:应加强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

关键词:不良反应;中药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2011年~2013年我院收集到的1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分析,由中药引起的ADR为55例,占报告例数的31.07%;引起ADR的中药品种数为22种,占85种涉及药物品种总数的25.88%。可见,随着中药及其制剂在临床的日益广泛应用和人们对中药的不合理使用,由其引起的ADR发生率有迅速上升趋势,为此本文就我院17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由中药引起的55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77例ADR报告中,筛选出由中药引起的ADR报告表共55例,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55例ADR报告的比例、用药途径、药物品种以及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ADR比例

表1 2011-2013年中药ADR占不良反应报告比例

3 讨论与分析

3.1我院2011年至2013年的中药ADR比例分别为35.00%、29.17%、31.07%,占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较大,且有逐年增加趋势。随着中药制剂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中药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1]。

3.2从表2可见,引起ADR的中药品种较为分散,但中药注射剂ADR例数明显较多,中药注射剂的ADR涉及范围大且品种多。提示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品种及频率均较口服及外用中药明显增多,临床应加大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监管。今后应重视和加强中药ADR的及时和准确上报。

表2中可见2例药品联用发生的ADR,一例为中成药联合应用,一例为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抗菌药联合用药,提示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应减少口服药品数量,避免重复用药,增加引起ADR的因素。多种中药注射剂联用或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应确保注射器的冲洗,避免因中药成分复杂,发生沉淀、结晶、析出等现象引起不良反应。临床中应重点关注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的的ADR监测。

3.3中药ADR的临床表现中以皮肤损伤为主,主要以皮疹、荨麻疹、皮肤红肿、瘙痒、局部发热多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的的损伤,表现有心悸、血压升高等。.在上述ADR中以过敏性休克及循环系统的ADR最为严重,若抢救不及时能危及生命[2]。在中药注射剂使用时应密切注意。

3.4不同给药途径对中药ADR的影响 在55例中药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较其它用药途径发生率高,为78.18%,与文献相符[3]。可能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分复杂有关。临床采用该种用药途径,在使用前应认真观察色泽及澄明度,应合理选择作为稀释液的大容量输液,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以减少ADR的发生。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应尽量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注”的给药原则。

3.5从统计分析结果可知,上报中药ADR的科室以内科为最多(占45.45%),其次为药剂科(占20.00%),其它科室散在报告。分析内科患者较多,中药尤其中药注射剂用量较大,ADR的发生率也较大。药剂科对ADR的收集整理上报重视,对所知ADR能及时上报。应继续加大对不良反应上报的重要性的宣传,完善ADR上报制度,防止ADR漏报。

参考文献

[1] 任冠桦,袁穗榕,王邵晟,我院1544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10 Vol.21 No.27,2576~2578

[2] 姚国强,方海霞。鱼腥草注射液过敏死亡的教训[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1):74

[3] 高东宸,张丽雅主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71

论文作者:罗卫华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55例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论文_罗卫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