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论文_秦朝明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论文_秦朝明

(潍坊市委党校,山东 潍坊 26240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实现国家治理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关键词:法治;国家治理;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新的时代必须不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实现国家治理的根本性转变,让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实践者和维护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无论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无论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保障。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和根本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证明,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魂”,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与中国法治建设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人民作出的历史选择,是我国宪法明确确定的。今年宪法修改,在第一条增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修改的一大亮点。在宪法法条中规定党的领导,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宪法依据,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有利于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使命,而决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这也与西方国家的“宪政”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与党的领导是一致的。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集中统一体现在国家的法律中,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从本质上看, “党大还是法大”,就是一个混淆是非的伪命题。因为党和法本质上的一致性,也就意味着根本不存在谁主谁次、谁大谁小的问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依靠。我们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的工作,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都要确保党的主张得到贯彻实施,也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道路决定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目标,这是唯一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入挖掘与大力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的优秀基因和精华,同时又积极借鉴吸收国外法治建设的有益成果,决不照抄照搬别国既有的制度模式。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基本要求和根本属性,是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唯一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行。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最高体现,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要充分认识宪法和宪法实施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宪法的权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把宪法的实施作为法治建设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宪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不断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等制度,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让宪法成为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人民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工作布局,实现法治中国的建设。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核心在于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虽然各有侧重,但本质上相辅相成、想得益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优化整体布局、促进协调发展。要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着力于共同推进,聚焦于一体建设,不断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提质增效。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力量源泉也在于全体人民。人民主体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特征,依法治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从根本上看是一致的,都需要法律提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和保护人民的原则,把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落脚点放到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上,保证人民既能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又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切实维护好社会各方面的公平与正义,积极创建和谐社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保证全体人民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法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高度重视法的制定与实施。要善于通过法的制定实现执政为民,在法律上正确确定和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通过法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最大多数人谋求利益。也要善于通过法的实施实现利益整合,既要保护合法利益,又要抑制非法利益,从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努力做好全民守法。只有社会大众的法治素养普遍提升了,法治精神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要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努力做到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在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论文作者:秦朝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论文_秦朝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