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脑健康教育_右脑论文

论健脑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课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已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一个热点。减轻学生负担,是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与学的关键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减轻负担和提高效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根本问题是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我们进行了健脑教育的尝试。

健脑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使脑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首先,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理论基础。人脑有140亿个神经元,容量为1000万亿信息单位,但可惜的是人脑功能的开发不到10%。可见,潜能是巨大的。健脑教育的使命,正在于开发大脑潜能。

其次,我国在开发大脑潜能方面不断取得可喜的成果:史丰收速算法的计算速度在某些方面超过电子计算机。他不用传统的从低位算起的方法,而采用从高位算起。东北一所小学的美术老师搞记忆实验,他的学生能背《新华字典》。你随便说哪一个字,学生即刻能说出这个字的页码和一字不差地背出全部辞条。河南周口地区儿童智力开发研究所以音乐静坐等为手段的“放松学习”,使四岁的幼儿6个月学会2700多个汉字,会读书看报,能写日记和短信。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柳大华以1对19象棋蒙目比赛,创造了世界之最,显示了人的记忆、计算的超凡能力。还有,几十年前的歌曲,往往我们还能出口就唱,为什么呢?就是节奏和旋律成为歌词的载体,有助于人们的记忆。

以上简要论述了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探索和实验,总结出开发右脑,把音乐、静坐引入学习过程的“全脑学习法”。“全脑学习法”可成为对学生进行健脑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科学用脑,注重右脑的使用和开发

要科学用脑,必须注意右脑的使用和开发,发展形象思维。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左脑操纵语言,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产生直观、形象,进行想象。当今左脑的大部分,如计算、书写、装配等功能,正在被计算机所代替。所以日本学者警告说:“不会使用右脑的人,将被计算机取而代之,成为无用的人。”

当前的教育多是重视知识——逻辑记忆,不重视形象记忆。据原北京市教育学院院长温寒江调查,北京市现行小学教材3-12册中的练习,共2100个练习题,其中培养观察力的47个题,占2.2%;形象记忆的练习题5个,占0.24%;培养想象力的题21个,占1%。这项调查具体地揭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传统的教育方法,偏重于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理性思维。这些活动多集中于大脑左半球,造成大脑左半球的超负荷运载;而大脑右半球的功能远远未得到开发。同时,传统学校教育的工作模式破坏着人的自然才能,导致师生双方的大脑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应当看到,以开发大脑潜能为目的的“右脑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古人以右脑活动占主导地位,语言的产生带动了人类左、右脑的第一次协调,称为“左脑革命”。现在的“右脑革命”将实现人类左、右脑的第二次协调,产生智慧的大飞跃。美国声明从1990年1月1日起以后的10年为“脑的10年”,号召全国官员和人民用相应的研究和活动来响应。从这个高度来看,对学生进行健脑教育,实施全脑学习法,是培养21世纪创造型人材的战略措施之一。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实践表明,科学上的任何发现和发明,都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学校教育既要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又要训练他们感觉、体验、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这就是全脑学习的要旨。所谓全脑学习法,即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有意识地使左脑、右脑协同活动,使各自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用脑效率。当然,在现行的学校教学中,不少老师已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形象化教学手段,特别是电教手段,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些教学活动尚未提高到科学用脑的高度。全脑学习法使运用这些手段贯穿学习全过程,更自觉、更系统,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体系。掌握形象思维学是全脑学习法的核心。钱学森教授指出,掌握形象思维学会掀起新的技术革命。

二、实施全脑学习法要求“三个结合”,“两个引入”

(一)全脑学习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把符号与形象结合起来。应使学生明确,没有形象伴随着的记忆,就是死记硬背。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彻底摆脱死记硬背。例如,在数学公式的推导中,可把符号与形象结合起来。

例:可以用运算法则推导:

运用形象推导:

可以直观地得出:

这两种推导方法都运用,即实施了全脑学习。

(二)全脑学习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把阅读和朗读结合起来。人凭借语言进行思维,在学习时阅读的是书面语言,朗读的是口头语言。脑解剖学告诉我们:左右脑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左右脑都有语言功能和指挥语言表达(听、说、读、写)的语言中枢,但左脑主要负责语言的说法、语意和语言的逻辑性,而右脑有着语言的情感、情调和语言的节奏感的功能。就情感来说,左脑控制情感,右脑负责情感的表达。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调动和重视朗读的节奏和情调的作用。古人学习时的吟颂,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助于记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应继承下来,运用于学习过程。有人发明了朗读增强记忆器,以声音反馈的原理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全脑学习法要求用脑与动手相结合。俗话讲的“心灵手巧”、“手巧心灵”,生动揭示了脑与手的密切关系。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刺激大脑,是健脑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左手的活动,有利于激活右脑,从而促进脑的发育和发展。

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都形成了各自的用手习惯,全世界约10%左右的人为“左撇子”。他们多富于形象思维,反应敏捷。为了激活右脑,就应有意识锻炼多用左手。北京市东城区一批小学实验“右脑体育”,学生练“健脑指导操”、“左脑肢体操”,既有利于开发右脑,又有利于左右脑功能的协调,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另外,全脑学习法还要求注意左右脑的交替使用。心脏持续工作的奥秘就在于做功和休息交替进行,甚至休息的时间比做功的时间长。据测,小脑在24小时中,做功与休息之比是9:15。这表明,疲劳是可以预防的,其奥秘就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这样,不仅可以做到持续工作,而且能提高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文、理科的交替进行,就是注意到左、右脑的交替使用。革命导师马克思把解数学题作为休息,就是他消除疲劳的一种方法,是他特有的一种健脑术。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音乐引入学习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保加利亚乔治·拉扎诺夫博士实验、总结出“超级学习法”。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音乐引入学习过程,使学生边听音乐边学习,用音乐来平静人的大脑,采用特殊的有节奏的方法,使人的记忆力大幅度提高。他创立的无紧张学习法,使人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在我国,音乐的益智功能,正日益受到重视。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研究出多项成果,华中工学院开设《音乐与智力》课,受到学生欢迎。中国音乐治疗会团结各界人士,开展了音乐益智的多方研究;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出版了“环境音乐”音带,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广泛应用。现在很多大中学生、科研工作者、已习惯在背景音乐下从事脑力劳动,普遍感觉有安神益智功能。

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信息(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对疏导大脑的整个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由于想象力的增强,使彼此分散的潜意识和众多孤立的信息组合起来,推动人的创造性思维。音乐诱发出人们心中潜在的巨大力量,使思维活跃。把音乐引入学习过程,可使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产生变革。

很多中学生喜欢听音乐,一般的习惯是边做事边听。虽然这样欣赏音乐也能起到休息头脑、调剂精神的作用,但效果有限。实验表明,全神贯注地听赏音乐,健脑效果会更好。

一次课后,20多人自愿留下做了一次10分钟的音乐导引入静实验。先讲放松静坐要领5分钟,然后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音乐4分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乐曲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这首乐曲被称为智力音乐。智力音乐的重要特点是节奏与人心跳节奏相近。节奏被看成是探讨大脑智力的关键所在。音乐节奏与心跳节奏同步是音乐灵魂的神奇之点,在听赏音乐过程中,人的心率、脑电波总是趋于和音乐的节奏同步。实现较慢的心跳能使大脑的效率飞跃提高。所以,听赏音乐以每分钟60拍为好。《G弦上的咏叹调》的节奏就是每分钟60拍。它深沉含蓄,旋律舒缓,是表达人类与大地之爱的乐曲,把同学们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空间。他们这样抒发各自的感受:“随着音乐的进行,感到轻松舒畅,听音乐时,脑子里很空,只有音乐,没有别的想法。”“觉得全屋中只有我一个人,心中似乎有一轮明月。”“有一种进入梦境的感觉,梦到一片苍茫的大海……睁眼后有初醒的感觉。”“好像进入一个极其安静的世界,进入半睡眠状态,而且很愿意继续下去,盼望这种境界再长些。”他们脑海中浮现的还有:森林、田野、草坪、小溪、湖水、沙滩、小雨、山村、炊烟……大家沉醉在大自然优美的怀抱中。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他们普遍感觉心情恬静、头脑清醒,这表明全神贯注地听赏音乐收到了健脑的效果。

这样的实验,我们做过多次,每次都受到欢迎。一些同学还能坚持在家里这样做。

(五)习练静坐,探索新的开慧途径。学习的心理障碍是紧张。紧张使人六神无主,心慌意乱,造成遗忘,思维颠三倒四。紧张使人愚钝,放松使人聪慧。中医理论认为,很多疾病是由于血脉不通造成的,紧则僵,松则通。体育比赛、艺术教育都注重心理放松的训练。健脑学习法要求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怎样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启示我们,可以训练实施健脑静坐。

印度教育部正式宣布,在320所中央小学开设瑜珈课,由政府派有经验的瑜珈老师任教。

近几年,在国外兴起一种独特的开发人体智能的方法,谓之“超觉静坐技术”。其方法是按一定要求闭目凝神静坐,逐步达到入静,使人由兴奋思维状态转为平静进而达到超觉状态,即“入定”或“忘我”状态。凡练过此项技术的人,都感到头脑清醒,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心平气和,记忆增强。由于超觉静坐具有健脑益智功效,在世界上已广泛流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正在推行这项健脑术,有几百万人正在实践它,还有不计其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家从事这项研究。

日本川烟爱义博士花了半个世纪的岁月研究和实践健脑方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3分钟超觉静思”,仅仅用上3分钟的时间,就能使人精神焕发。他认为,超觉静思使人精神集中,是控制意识的钥匙,他还举出众多事例说明,超觉静坐是杰出人才的精神支柱。

一代学者,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诗歌、戏剧、历史、古文字、书法等诸多领域都卓有成就。他生前非常注重“静坐养身”。年轻时,他在日本留学,因用脑过度,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心悸、头痛、失眠,每夜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记忆力很差,苦恼中几乎自杀。后来,他开始习练静坐,早晚半个小时,不久,奇迹出现了,他的超人记忆力又回来了。

国内外的研究和成功学者的事例,引发我们思考:怎样走上聪慧之路?一要读书,二要实践。还有没有第三条途径?东方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定能生慧”,这是先哲给后人的启迪:除“闻慧”、“思慧”外,还有“修慧”。这“修慧”指明了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考方式,即一种科学用脑、开发潜能的方式。对“修慧”的规律应进行深入研讨。

脑力活动必须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有敏捷的思维。这就应了解脑活动的规律。脑电波测试表明,人处于松弛状态下,脑电波稳定而有节律,学习效率高。在脑力活动前与活动中,通过一定方式诱发这样的脑电波,自然能够提高用脑效率。可以通过静坐来实现这一点。人的活动可分为三种状态:清醒状态、睡眠状态和入静状态。打个比喻:清醒状态有如微波荡漾的湖面;睡眠状态好象结成薄冰的湖面;入静状态恰似平静的湖面。入静状态是临界状态,好多事物的临界状态都是微妙的,蕴藏着潜能。人脑的活动,不外乎对信息的存贮和加工。“平静的湖面”呈现高灵敏度,适于对信息的捕捉、存贮、运用、加工,优于“微波荡漾的湖面”,即入静状态优于清醒状态。因此,古人云:“定能生慧”。定就是入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止、定、静、安、虑、得”,揭示的就是开慧过程吧!

以“松、静、自然”为法则,习练静坐的学生普遍感到精力充沛,身心愉快,睡眠好。学生们说:“每天早晨静坐之后,都有一种头脑清醒冷静的感觉,上课精力比以前集中了。”“最突出的感觉是精力充沛,每天晚上做功课,再也不犯困了。”“静坐后,觉得心情舒畅,脾气也比平时好多了。”“遇到问题不急躁,烦恼少多了。考试前的紧张情绪也有减轻,解题时头脑灵活。”从数量统计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效能,静坐后感到精力充沛的占50%,感到身心愉快的占31%,感到睡眠好的占23%。实验表明,静坐是健脑的有效途径。

静坐应超前进行:上课前、做作业前、睡觉前、考试前。在脑力活动前,通过静坐,诱发大脑的最佳状态;睡觉前静坐,有安神作用,有助于睡眠。静坐时间可长可短,短可3、5分钟,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好。学生每天完全有条件抽出这样长的时间来练习。据报载,台湾江翠国立中学实施“坐禅教育法”。该校每个班在上课前先用5分钟坐禅,让学生静坐闭目收心,集中注意力。老师则复习一下上一堂课概要,揭示一下即将上课的大纲,然后再正式上课。刚开始,不少学生误认为坐禅是宗教活动,感到不适应甚至排斥,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大都习以为常,并且从中受益,不但学业大大进步了,而且普遍提高了品德修养,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实验表明,深化教改,既要吸收国外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又要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被称为跨世纪的课题——健脑教育,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也呼唤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广泛、深入研究。

标签:;  

论脑健康教育_右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