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加快金融体制改革_金融论文

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加快金融体制改革_金融论文

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体制改革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重要任务。坚持邓小平金融思想,以邓小平理论指导金融工作实践,充分发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的作用,是我们全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邓小平金融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金融思想科学地阐明了银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商品货币银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金融思想,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金融事业的坚实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金融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于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提出的“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的重要论述。1986年1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当前经济情况和下一年度改革设想时,明确指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193,《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他深刻地指出我们几十年计划经济条件下金融体制的主要弊端,指明银行长期不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抓经济的主要原因,反复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要使银行成为我国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

党的十四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同志又多次强调要搞好金融工作。1991年春,他同上海市负责同志谈话时明确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P366,《视察上海时的谈话》)认真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把握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正确认识和发挥银行的作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具有主导和推动的作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精细地分析了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他曾提出货币是“第一推动力”的著名论断。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产业资本运动(G—W—P—W'—G'),还是商业资本运动(G—W—G'),都要通过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动表现出来,因而资金的运动就成为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主导、调节和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体制决定金融体制,而金融体制又反作用于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任何一个方面,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够离开金融市场的主导、调节和推动的作用。

1.金融市场是联系产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发展,需要货币资金作为“第一推动力”。不论在任何时候,没有甚至哪怕只是弱化金融市场的推动力,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就不能发展,甚至会萎缩下去。无论是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还是劳动力和技术信息等在市场上的流动,都是通过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都需要有金融市场的密切配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提供更多的货币资金量,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2.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货币资金的投入,是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规模和范围上都实现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商品,提供更多的信用结算工具,才能促进市场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金融业的发展,依赖于货币资金的投入。没有比较发达完备的金融市场,不具备资金流入和增值的基本条件,不能保证资金的自由进出,就不可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3.市场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必然是开放型的市场体系。金融市场体制的开放性,是创造良好的吸引外资环境,真正实现金融国际化的前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要求金融市场必须向深层次发展,与国际金融市场对应。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必要条件,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基本调节机制。

4.金融市场对各类企业公平竞争、转换经营机制具有积极促进的效应,同时也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在竞争中,通过无情的、公平的金融市场,实现公平的资源优化配置。在经过统一的同一的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交易竞争中,使保护落后的经济封锁与垄断最终宣告无效,使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获得更加可观的发展动力。

5.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育的催化剂,是各类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运行的润滑剂和粘合剂。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对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发育和完善,具有催生、助长的重要作用。通过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生产资料市场、生活资料市场,以及包括科技信息市场、劳务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和繁荣,并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市场经济整体,为国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以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

术的杠杆

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要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要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实现优胜劣汰,要利用反应灵敏的各种经济信号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这一切,都需要有银行作杠杆,需要有规范的货币市场作保证,需要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作先导,需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而不是货币发行公司或金库。

1.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银行杠杆的出色手段 市场经济体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时,更重要的是通过竞争,通过企业自身的实力,在金融市场的价格杠杆作用下,重新配置有限的资源:鼓励先进,再接再厉;惩罚后进,破产兼并。

银行是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银行信贷要实现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金融市场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部分,才能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中充分发挥催化、粘合和组合各类生产要素的作用,迅速形成生产力。银行自身也具有企业机制,也要通过对企业的扶优汰劣实现自身的经济增长。银企关系在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所以说,实现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2.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金融调控和管理体系 我们确立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金融调控和管理体系,实现行政协调为主向市场协调为主的转变。

根据邓小平要以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的思想,特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金融调控和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实行信贷资金“切块”管理,进行银行信贷资金比例管理、资产风险管理的探索;利用中央赋予的区域金融调控政策,灵活运用信贷、利率、结算等杠杆,适时调节资金营运;充分利用中央银行融资券、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特区的货币供求关系等等。特区金融市场体系初步建成。

3.充分发挥银行优势为企业所有制改革服务 在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进程中,银行担负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都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资金、机构网络、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企业在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实践中,十分需要金融机构的帮助。实现经济体制改革,银行必须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和实行股份制改革,大力推动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努力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且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再就业工程。

标签:;  ;  ;  ;  ;  ;  ;  ;  

学习邓小平金融思想加快金融体制改革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