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柴伟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柴伟光

(哈尔滨市老年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假体类型的不同将采取生物型的为观察组,采取骨水泥型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8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优良率为83.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假体选择。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064-0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较为严重的疾病,该病病程长、致残率高,是骨科治疗较为棘手的难题;该病病因主要有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达到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经临床CT、X线证实,术后病理检测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置换术治疗;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疾病患者、手术不耐受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8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为(58.9±2.7)岁;其中创伤性坏死7例,酒精性坏死4例,激素性坏死3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3例,原因不明性坏死1例;对照组患者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59.3±3.2)岁;其中创伤性坏死6例,酒精性坏死6例,激素性坏死2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3例,原因不明性坏死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检查,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选取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选取患者侧卧位,将臀大肌切开,长度10cm左右,在后外侧进行手术入路,在髋关节后从股骨附着位置将外旋肌群送节后切断并牵引;将关节囊切开露出股骨头,将股骨颈切断,取出股骨头,清除关节骨赘,行髋臼扩髓,选择角度并保持稳定后将假体植入,观察组植入生物型假体,对照组植入骨水泥型假体,检查假体对位情况、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情况,确定后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取Harris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畸形四个方面。优:评分在90分以上;良:评分在80~89分之间;可:评分在70~79分之间;差:评分在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81.2±12.9)min、(320.5±52.8)ml、(18.1±3.9)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8.5±14.2)min、(318.7±55.1)ml、(17.8±4.5)d;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肺栓塞1例,假体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肺栓塞3例,假体松动2例,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病的主要发病因素有激素使用过量、血液功能异常、长期饮酒、交通事故等,保守治疗难以取得效果,多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上手术方式较多,常见的有关节融合术、截骨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关节融合术会使患者失去蹲坐能力,截骨术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提供符合生物力学的关节[2];该手术的主要固定方式有生物型和骨水泥型,生物型假体能够通过骨小梁的生长,使骨和假体之间固定;骨水泥是采取骨水泥将假体和骨组织结合,达到固定效果[3]。本研究对生物型假体和骨水泥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表明了人工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少,相比骨水泥型更具有优势;总之,两组疗效相近,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固定方式,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世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2(10):80-81.

[2]蒋荣辉,袁耀.肖鲁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127.

[3]刘汉平,葛崇林,李家民.9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68-69.

论文作者:柴伟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柴伟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