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发展_文献计量论文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之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计量学论文,文献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1]。国外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始于1917年,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我国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较国外要晚半个多世纪,从目前可以检索到的资料看,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3],但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早期论文是1979年沈中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新颖的〈科学引文索引〉》一文,之后相继发表了一些介绍性和应用性的论文,并逐渐应用到各学科领域。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情报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本文利用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源,从主题、题名、关键词三个检索项,以“文献计量”、“论文统计”、“引文(证)分析”、“著(作)者分析”、“载文分析”、“布拉德福定律”、“洛特卡定律”、“普赖斯指数”、“齐普夫定律”、“文献增长”、“文献老化”、“集中与分散定律”、“科学计量”、“情报计量”、“信息计量”、“网络计量”、“链接分析”、“词频分析”、“同被引”、“文献耦合”、“H指数”、“影响因子”、“核心期刊”等检索词进行检索,经去重整理后得到我国1979-2008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计量学论文6653篇,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3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 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阶段

一个学科发文量的多少及其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个学科的发展状况、进展及趋势。早在199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汪冰就对我国1979-1989年间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论述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取得的进展[4]。30年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按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1979-2008年我国公开发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统计表

①2008年数据系2008年7月31日之前CNKI和维普数据库的数据。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79-2007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论文数量的发展状况,结合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介绍推广阶段、普及应用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2.1 介绍推广阶段

1979-1983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介绍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论文数量较少,年发文量不超过20篇,年均论文为8.8篇,且以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文章为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2.2 普及应用阶段

1984-1989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的普及应用阶段。这一阶段年发文量在20-100篇之间,年均论文40.7篇,除了继续介绍和评述国外文献计量学研究进展外,还涉及了文献计量学在科技预测与管理、学科建设、图书馆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利用载文统计、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学科研究方向、核心作者、核心期刊,以及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内容。

另外,在这一阶段,文献计量学的内容被搬上了大学的讲坛,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出版了文献计量学方面的专著,如邱均平的《文献计量学》;开始着手研制建设论文和引文数据库。这为下一步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全面发展阶段

1990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应用进入规模化、系统化、现代化的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年发文量在100篇以上,年均论文量达到了336.6篇,研究的文献类型包括了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图书、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网络信息资源等,其主要特点是:

(1)建立了一批具有相当数据规模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献数据库。主要的有: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为我国的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核心期刊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先后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出版了四个版本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3)文献著录格式进一步规范。199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了[1999]17号文件,批准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修订发布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范了文献的著录,对文献计量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文献计量学得到了全面而广泛的应用。应用范围涉及了《学科分类代码表(GB/T13745-92)》中57个一级学科,其中第一阶段有5个学科,分别是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第二阶段涉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农学、中医学与中药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临床医学等19个一级学科;第三阶段应用领域扩大到了除动力与电气工程、宗教学之外的所有一级学科,发文篇次列前20位的学科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与中药学、农学、基础医学、药学、体育科学、管理学、生物学、林学、地球科学、教育学、经济学、物理学、心理学、化学、数学、法学、畜牧兽医科学,这也充分说明了文献计量学具有较强的学科辐射力。

(5)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发展。1997年,丹麦学者T.C.Almind和Peter Ingwersen首次提出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概念,之后这一术语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使用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5]。国内在公开发表的期刊上撰文介绍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是邱均平,他在2000年信息计量学讲座的第一讲中,详细介绍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6],之后网络信息计量学迅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3 论文主题分布的发展

从总体来看,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侧重于载文分析和引文分析,表2前三项合计占所有论文量的2/3,其中:涉及某学科发文和引文分析的有112篇,某一期刊载文和引文分析1891篇,某一(某些)机构分析355篇,某一国家(地区)发文和引文分析82篇,某一学科方向的分析1429篇,某类(几种)期刊分析315篇,基金资助论文的分析60篇。

表2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主题分布情况统计表

*不包含2008年的论文数量。

分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中,文献计量学有关定律、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面的论文占近80%。第二阶段中,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文献计量学有关定律、文献计量学应用等方面的论文占了全部论文的近80%。第三阶段的研究侧重于应用研究,利用载文统计、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学科研究方向、核心作者、核心期刊。有4090篇论文研究某一期刊、机构、地区、学科、研究方向,某几种相近期刊一年或若干年的载文分析、作者分析和引文分析,占全部论文量的近2/3,其中:研究某一期刊的有1857篇,某一研究方向的有1395篇,某一(些)机构的有353篇,某类(几种相近)期刊的294篇,某一学科的有109篇,某一地区的有82篇,其他方面的28篇。近年来,国内引文分析方法也有所拓展,不断有学者利用共引分析等方法研究学科发展态势,开展引文分析的可视化研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1990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而全面的发展,对于运用统计分析资料建立适合于各种情报现象和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本阶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核心期刊和期刊影响因子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2000年以来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逐步展开。通过对某研究方向的文献计量分析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成为近年来文献计量学研究增长最快的研究主题。

4 作者队伍的发展

30年间我国共有7787位作者发表了12823篇次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见表3。分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有40位作者发文45篇次,第二阶段201位作者发文271篇次,第三阶段7612位作者发文12507篇次。随着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杰出作者。为了反映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程度,我们按照独著系数为1;二人合著第一作者为0.7,第二作者为0.3;三人以上合著第一作者为0.7,第二作者0.2,第三作者及以后均为0.1的系数计算当量发文量,当量发文10篇以上的作者如表4。

表3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作者发展变化情况统计表

表4 当量发文10以上的作者一览表

分阶段来看,当量发文2篇以上的第一阶段有王崇德、方平、龚义台、王洵、杨廷郊等5位,第二阶段有邱均平、王崇德、赵红州、刘植惠、王秀成、范并思、刘永胜、罗式胜、陈子玲、方太强、张贤澳等25位学者,而第三阶段当量发文5篇及以上的作者就有94人,他们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核心著者群,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对文献计量学的许多问题进行各个方面的探索研究,形成了稳定的骨干研究力量。

5 期刊分布的发展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发展和普及,载文期刊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所统计的6653篇论文,发表在1771种期刊上,其中1010种期刊仅载文1篇,占1.13%的20种期刊刊载了33.83%的论文,这些期刊我们称之为第一区的期刊,约一半的论文刊载在占4.18%的66种期刊上,说明大量论文已经向少数期刊集中。在此,笔者将处在第一区的期刊作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载文的重要期刊(表6)。

表5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载文期刊年度分布

表6 文献计量学论文载文的重要期刊

上述重要期刊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农学、医学、科学学、出版发行等学科领域,说明这些学科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主力阵地。

6 今后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在内容和手段上也产生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文献计量学研究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6.1 “三计学”合流的趋势

从研究内容来看,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信息)计量学有合流的趋势,并逐步融合到信息计量学这个统一的学科体系之下。虽然GB/T13745-92《学科分类代码表》将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信息)计量学分属于文献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情报学这三个不同的二级学科,但事实上它们本身就是有着血缘关系的姊妹学科,都是以文献作为主要的计量研究对象,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甚至完全重合之处,难以完全把它们区分、割裂开来。它们之间所不同的只是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将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到不同的研究领域就会产生不同的学科分支。当文献计量学被应用于考察科学活动特征和规律时,它通常被称为科学计量学;当文献计量学方法被用于量化处理更为广泛的信息源和信息传播过程时,它又被称为信息计量学或情报计量学;当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被用于网络数据和网络信息数量特征的分析时,则被称之为网络信息计量学[7]。而随着以电子出版物为典型代表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出现,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三计学”合流并最终发展成为信息(情报)计量学提供了物质支撑,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6.2 信息化趋势

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为文献计量到信息计量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事实上,目前全文数据库提供了文献文本中的任何知识单元作为检索和统计的基本单位,文献计量学的计量单元已不仅仅是以文献单元包括其中的标引项作为统计单位的计量,而开始深入到文献的内部知识单元和相关信息,如题名、主题词、关键词、词频、知识项、引文信息、著者、出版者、日期等等。基于这种文献内容细节的计量分析达到了传统文献计量所达不到的深度,从而使文献计量学从文献计量发展到了文献信息计量阶段,并继续向着信息计量学境界发展[8]。

6.3 自动化趋势

在文献计量学研究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对所获取的大样本数据进行有序化处理。目前的文献信息数据库解决了文献计量学研究中的数据获取的问题,但它们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有限,而且不以文献计量学研究为目的,因此有必要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合理利用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套录功能,设计和建立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库管理系统,用光盘数据库检索系统中设置的专用指令或配置的专用软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统计,通过自建专题文献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计量分析工作。国外学者在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常用的软件主要有:Bibliometrics、Toolbox、Bibexcel、Data view、Bibtechmon等等,国内也已有作者进行了软件的开发实验,如王曰芬等运用SQL anywhere 5.0和PB9.0开发了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综合分析软件[9],王伟等运用VFP对目前常用的国内外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研制了光盘数据库统计分析软件(CDSAS)[10],刘等用SQL2000和PB开发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系统[11],崔雷等用VFP开发了文献计量共引分析系统[12],周军等引入了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的概念和技术,设计了CSSCI的引文分析系统[13]。这些系统都是针对特定的数据库环境,缺乏通用性,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有较大影响的商业化软件系统。其他研究者也大多采用Excel、VFP等软件工具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套录、转换以后,以计算机为手段开展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今后必将有更成熟、通用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问世。

另一方面,作为提供文献信息检索的全文和引文数据库系统,目前除了少数系统提供简单的数字统计之外,大部分系统都缺乏有关文献计量辅助分析功能,但都提供了文献管理功能,用户可将检索到的文献按引文标准格式、Ris格式、RefWorks格式、CSV格式、文本格式或者用户自定义格式输出,然后通过EndNote、Endexpress、Reference Manager、Procite、Refworks或者自编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国外目前基于SCI、SSC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定期发布,提供了对全球主要期刊进行评估的系统、客观的方法,基本科学指标(ESI)深层次分析工具提供了对科学家、机构、国家/地区和期刊进行排序的数据[14]。SCOPUS系统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提供了对某研究方向、学科领域的引文索引、“热榜”排行、引文追踪、同引分析、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年代分布、被引次数分布、H指数等的直接检索,从而实现对期刊、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及机构的评价[15]。国内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目前提供了知网节,用户在检索到某一文献时,系统提供了相似文献、共引文献、同被引文献、二级参考文献和二级引证文献等,同时提供了所有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16]。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5年出版了《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2007年CSCD与美国Thomson-Reuten Scientific合作,以ISI Web of Knowledge为平台,实现与Web of Science的跨库检索[17]。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文献计量学的进一步发展,基于CSSCI、CSCD和其他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辅助分析软件将开发出来并获得应用。

6.4 网络化趋势

文献计量学的网络化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大量学术期刊和其他信息资源以网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信息载体由以纸本为主向纸本和网络并重转变,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成为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数据源;二是随着网上文献信息的日益增长,信息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网上文献信息数量激增,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必然要随之扩展到网络领域,这是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收稿日期:2009-02-20

标签:;  ;  ;  

近30年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发展_文献计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