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更年期女性自杀致重度喉外伤的护理及家属的应对方式论文_尹桂红

1例更年期女性自杀致重度喉外伤的护理及家属的应对方式论文_尹桂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探讨的案例是一位更年期女性刎颈割腕自杀致重度喉外伤、出血性休克,在急诊全麻下行“气管切开,颈部清创,喉功能重建,咽重建,左手腕清创,血管神经吻合,肌腱探查修补术”,术后收治我科。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加强心理护理和社会家庭支持,患者康复出院。此案例是一例刎颈割腕致重度喉外伤、多发伤的患者,故期望通过此次护理经验的总结分享,为今后护理此类患者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更年期;刎颈割腕自杀;喉外伤;应对方式

1.个案简介:

患者,女,49岁,因7小时前患者家属发现其用菜刀割伤喉部与左腕部,伤口出血量多,不能止住,患者已呼之不应,于2016年6月4日送我院急诊。经相关科室会诊后,遂在急诊下行“气管切开,颈部清创,喉功能重建,咽重建,左手腕清创,血管神经吻合,肌腱探查修补术”,术后送ICU监护生命体征。术后第三天转至我科。入科后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气管切开,自主呼吸,生命体征平稳,腕部敷料包扎固定妥,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5级。后予抗感染及护胃、化痰及加强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6月13日予以颈部拆线,病情稳定后于06月28日更换金属气切套管并予试堵管,嘱其练习堵管发声,继续予抗感染治疗及雾化等对症支持治疗。堵管后患者呼吸平稳,于7月6日带管出院。于8月8日再次入院,次日拔管出院。

2.护理:

1.气管切开护理:及时正确吸痰: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口腔护理,避免感染。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予生理盐水微泵持续匀速气道湿化,并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节气道湿化的速度。预防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气管套管,并且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拔管护理:堵管期间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如果呼吸平稳,发声好,咳嗽排痰功能佳,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前应做好急救准备。拔管后 24 h 仍应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出院前要教会患者或家属套管的护理方法和要点。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和上呼吸道保护能力,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意外情况发生,应迅速处理。密切观察伤口、皮肤温度、指端色泽、患肢弹性、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返流情况,详细记录,一旦患肢出现色泽苍白或浅灰色或呈花斑状,手指弹性张力下降,皮温下降等循环障碍,特别是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告之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心理护理:随着全球疾病谱和疾病负担的变化,精神疾病和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刎颈患者伤后情绪极不稳定,再加上气管切开期间,患者言语功能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有效沟通,更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非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指出【2】: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皮肤的接触都可以减轻患者孤独不安的心理。配合医生做好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其写出对疾病和有关症状的认识及感受。耐心“倾听”每一诉说,在适当时机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解释。指导其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教会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消除其消极情绪,教育患者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每一事件,消除自卑情绪,树立生活信心。勇敢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有效的心理干预是预防患者再次发生自杀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干预,就是要以人为本。

4、社会与家庭支持:当一个自杀未遂导致重度创伤时,作为一种极大的心理应激源,不仅给患者也同时给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应激。作为家属,患者备受煎熬的痛苦状态及高昂的医疗费用,都将给家属从心理、生理、经济上带来极大的压力,使家属感到心力交瘁【3】。因此,护士在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还需给予患者家属一些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家属不同阶段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需求【4]。家庭治疗使患者情绪及心理向积极方面转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用药护理:术后心理卫生科会诊后医嘱予氟西汀、奥氮平治疗。氟西汀具有抗抑郁效果,联合奥氮平可以提高抗抑郁疗效【5】。奥氮平治疗抑郁的常见副作用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在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过度睡眠的观察,监测患者血压波动。向患者讲解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嘱患者避免突然改变体位【6】。使用抗生素期间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6、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实行由轻至重,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以恢复前臂的旋转为最初目标。因为前臂没有组织结构上的破坏,容易较快地恢复。腕部的功能以腕背伸为主要目标。手的功能以恢复握、捏为主要目标。被动运动时动作要轻柔,练习的强度以患肢承受力为度,循序渐进,坚持不懈,随时调整功能锻炼计划。

3.讨论:

家属作为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其心理状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还要兼顾到家属对应激的应对方式,根据不同的应对方式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使得家属积极地应对,和医护人员一起帮助患者克服不良心理,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做到心境稳定安宁,恢复现实中自我角色意识,以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回归家庭。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 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2

[2] 杜鹏,姚梅芳. ICU综合征的防治与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27-29

[3] 冉丹丹,邹海欧. 肺癌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及其对身心状况的影响[J]. 现代护理,2007,2(19):12-12

[4] 曹民佑,石福强,胡玲玲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1:6759-6763

[5] 叶其群. 氟西汀(百忧解)联合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观察[J]. 湖南医学,2012,23(15):12-12

[6] 冯扣兰. 奥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副作用观察及护理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15-15

论文作者:尹桂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1例更年期女性自杀致重度喉外伤的护理及家属的应对方式论文_尹桂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