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刘成杰

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刘成杰

山东中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基坑开挖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在开挖中要通过科学的控制手段,全面地落实好基坑降水技术.确保基坑降水需求得到有效实现。在开挖中,作业人员要严格地依据相关施工标准来展开作业活动.结合施工的具体特点,对基坑降水技术规范和流程进行严格遵守,真正对地下水位进行降低,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来说,做好基坑降水技术的落实,也是减少各类基坑事故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基坑降水;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经济在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稀缺,人们对于地下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比如城市中正在兴建的地铁工程,摩天大厦的地基越挖越深等。有效的基坑降水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施工工地区域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避免因为地下水过多带来的流砂、管涌、坑底失稳、坑壁坍塌等问题出现,以此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1基坑工程特征及分析

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其基础工程施工一般是比较复杂的,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比较大,而且大多数位于市政管线、通讯电缆的密集之地,严重影响了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尤其有些城市的建筑基础是软土地基,这种地理条件导致其房屋基础的不稳定性,更容易发生塌陷的现象。基坑工程设计及施工具备一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开挖环节中,由于其较高的造价,较长的施工周期,导致基坑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甚至拖延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

基坑开挖必须先降水,我们通过优选基坑降水方案,并且严密观测地表沉降,对地下水进行控制。由于地下水下降造成水下土层的压缩固结,伴随附加的地面沉降。实践证明沉降量随距降水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在距离降水点一定距离内为明显影响地带。为了确保基坑底板的稳定,防止周边土体的松动,避免出现开挖面的土体隆起、基坑底部涌水的现象,必须确保基坑土层地耐力的提升,预防质量安全事故。

2工程实例的应用分析

某工程包括一栋26层住宅楼,一栋24层办公楼,一栋商业会馆及一栋保留用房,总建筑面积86700m2,总占地20000m2。采用群桩基础,该办公楼底部厚度为2500mm,其高层住宅楼地板厚度大约是1600mm,其底板下垫层的厚度为120mm。场地上部地层为1.0~2.0m厚的杂填土。其下为混少量粘性土的粉细砂及粉土,厚度1.5~2.5m,不均匀分布,透水,含水。下部中粗砾砂,厚度2.5~5.5m,透水性强。底部为强风化混合花岗岩,顶面埋深10.0~20.0m左右,弱透水弱含水地层。初见水位0.8~2.0m,稳定水位埋深1.0~2.0m,主要为孔隙水。

2.1基坑降水方案

降水工程的目标是完成基坑内最大坑深的降水,在施工过程中可能要加大地基的开挖深度,这样降低深度在江水设计中能够给后续工程留有一定的余地。此外,基坑开挖的工期十分紧张,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基坑降水工程,同时把地下水位降到基坑深度以下。

基坑工程降水会改变基坑周围土壤的受力状态,一方面水位下降加强了土壤的自重应力;应一方面地下水从静止转向流动,必然引发渗流作用。力学计算难度很大,本工程简便起见,只考虑坑外土体在重力方向发生单方向的渗流。

针对工程地质的主要结构问题,本工程采取的技术是:轻型井点法和管井井点法,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滞留水渗出等问题。观景的深度一定要够,同时能够按具体需求,留有可以加深深度的泵头和能够及时调节抽水速率和功率的泵头。基坑内一定要不知若干个疏干井点,加速开挖土体内的地下水疏干。住宅楼等其他项目工程统一划片,布置轻型井点和管井,在一次施工中统一进行基坑降水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基坑降水主要施工流程

2.2.1施工前期准备

根据井点系统的设计进行计算,轻型井点法使用的降水设备为4台2BL-6型的JSJ60射流泵。排水量为每小时25m3,井点立管设置为直径38的钢管,长度为8.0m,井点管的底端1.2m位置是滤管,二者之间采用橡皮管相互连接。

2.2.2井点管安装施工

因为工程的上方大约用2m厚的杂土,不方便冲孔工作开展,为了保障冲孔的安全性,根据基坑开挖坡顶线位置在坡顶线外50cm左右的位置开挖沟槽,深度约1.0m。井点管铺设采用水冲法,利用高压水冲刷土体,用冲管拢动土体助冲,把土层冲成圆孔之后埋设井点管。注意在冲击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摇动冲水管,使得圆孔的直径达到300mm左右,方便沙石的填充。为了达到井点管抽水切断外围水进入基坑的内部,井点管应该埋在粉质黏土或是淤泥粘土的上部,同时要结合相关的地质报告、现场施工实际冲击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井点管掩埋的深度合理准确。

总管应当处于井点管外侧50cm处,在铺设前同样要开挖沟槽,把槽底填平,将配好的管子一根根放入沟槽内部,在端头处穿上螺栓,垫上橡胶的密封圈,然后拧紧螺栓。井点管铺设完毕之后,应当把抽水设备、总管和井点管进行相互连接,并且进行抽水预试验,检查是否有漏水、漏气、堵塞等异常情况出现。此外现场要存放少量的粗砂,防止产生死井,以便于再次冲孔安装井点管。

2.2.3管路安装

在所有井点管完成铺设之后,用吸水胶管把井点管和总管相连,同时用铁丝捆牢,然后再与抽水设备连通。此后接通电源就可以进行抽水试验。在这期间监察出水是否正常;主管路的流水坡度是不是坡向射流真空泵;集水管和井点管连接的胶管在进行抽水试验中是否有漏水漏气的现象等等。凡是出现了异常情况,应当及时进行检修和维护工作,之后再次试验,直到没有问题产生方可投入实际工程的基坑降水工作中。

2.2.4井点降水施工

一套轻型井点管安装完毕之后进行抽水试验,在井点使用过程中应当保证抽水的连贯性。在抽水试验一切正常之后可以开始实际抽水作业。抽水开始之后没天要观测3次水位和水量。当水位达到了预先设定好的水位目标并且保持稳定之后,可以每天观测量减少到1次。在监测过程中要及时整理检测的记录,绘制相关的曲线图,分析水位下降的趋势,然后进行合理的时间预测,保障基坑降水工作的质量和精度。

3基坑降水技术相关应用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周边建筑物和路面出现沉降,需要在降水井点管和建筑物间增加回灌井点,井点的位置和数量按施工方案或设计要求,然后选择清水对其持续回灌,确保地下水得到具体补充,保证地下水维持基本不变情况。

在抽水初期,需要检查井点管的淤塞情况,避免死井。同时可以利用内水流声和管道表面的观察,判断其是否发生潮湿等问题。如果死井数量超出10%范围,则会直接影响其整体降水效果,通过高压水对其予以反复冲洗。

监测基坑属于支护设计关键内容,支护监测作为重要监测手段,可以直接掌握基坑周围环境变化等信息,进而保证支护土体具有较高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利依据,以实现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

4结语

总而言之,对建筑工程的基坑施工来说,基坑降水是其中关键的施工内容。通过基坑降水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含进行降低,提髙施工安全性和地基的穏定性,确保整体施工的质量。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进行严格论证,做好相关的施工控制,选择符合施工条件和环境的降水技术.确保施工的整休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鹏飞.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2016(21):9~13.

[2]吴军.浅谈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科技,2014(2):228~231.

[3]黄瑞.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4(5):287~290.

论文作者:刘成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索论文_刘成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