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文献综述论文_周安琪

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文献综述论文_周安琪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4)

摘要: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尤为重要。劳动力市场作为现代要素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解决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确定了由于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产生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确实存在,在中国则更多地表现为制度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分割 制度因素 实证研究

一、国外劳动力市场分割文献综述

劳动分割理论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约翰•穆勒和凯恩斯时代,他们曾公开反对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力市场具有竞争性质的学说,而倾向于具有非竞争性质的其他学派(Mill,1885;Cairnes,1874)。

正式提出并最早阐释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多林格和皮奥里(Doeringer and Piore),他们在1971年的著作《内部劳动力市场及人力政策》一书中,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且是以工资、福利和雇佣特征为依据划分。 两类市场具有明显的对比特征:主要劳动力市场工资高、福利待遇好,次要劳动力市场工资低、福利待遇差;主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环境舒适且工作稳定,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环境较恶劣且劳动力流动高;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作晋升机会多,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晋升机会少。同时,两类市场间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分配机制有显著不同,市场间劳动力流动程度低。

在分割理论提出之后,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实证检验了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情况,该理论由此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证实。Bosanquet和Doeringer(1973)通过对比英国和美国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年龄收入曲线和工作稳定性,作图分析了英国劳动力市场,得出尽管英美两国劳动力市场存在许多不同点,但都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结论。 Ziderman(1986)通过以色列劳动力市场的想过数据,计算其劳动力市场的明瑟收益率,得出了以色列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结论。

虽然分割理论逐步得到了认可,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证支持,遭到了其他理论的质疑。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利用竞争的相关理论就可以解释,次级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工资低是由于他们自身能力低下,与劳动力市场分割无关;人力资本理论和新增长理论认为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教育水平高的国家经济也得到了高速增长,这与分割理论所认为的教育仅仅是起到选择的信号作用观点相悖。这些导致了一段时间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被边缘化。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实证工具和条件的完善,分割学派进一步完善了分割理论,增强了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Dickens和Lang(1985,1988)的两篇实证文章代表着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复兴的开始。他们通过以上一年工作时间超过1000小时且不在政府工作的,作为家庭核心的男性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存在着两个独立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市场间劳动力流动的阻碍因素为非经济因素。

此时,分割理论在马歇尔等经典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随着主要劳动力市场工会等组织的出现,劳资双方的谈判成为了决定工资率的重要因素,工资水平会较高;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雇主也会通过提供高于完全竞争工资水平的效率工资来激励工人。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研究多是以Dickens和Lang的实证方法为基础。Hiebert(1999)对加拿大三个最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分割进行了验证,考虑了性别、种族和年龄等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对就业影响显著,移民一般从业收入低、稳定性差、前景不好的工作。 Reid和Rubin(2003)通过对美国劳动力市场1974-2000年的长期跟踪研究,主要考虑性别和种族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美国白种男人比女人和非白种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绝对优势。

二、国内劳动力市场分割文献综述

中国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构成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这种分割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制度性分割。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种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趋向转变为一种多元劳动力市场。因此,在不同时期,我国学者对分割理论的研究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在我国的改革中,存在着体制内市场和体制外市场之分。体制内市场主要由国有企业的固定劳动者构成,以计划调节为主;体制外市场由非国有企业劳动者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构成,以市场调节为主。他们肯定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按照劳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决定增减雇佣劳动力,按照市场工资支付报酬(李萍、刘灿,1999)。 即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同时,也有学者提出,我国存在着三元劳动力市场,即完全竞争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和不完全竞争的城镇劳动力市场。根据三元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农村市场、城镇一级市场和城镇二级市场。城镇一级市场往往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且工作稳定,工作晋升机会多;城镇二级市场一般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且劳动力流动高,工作晋升机会少(朱镜德,1999)。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目前最细的一种分法是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四元,即与农村农业部门、农村非农业部门、城市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四个经济部门相对应的四元劳动力市场。四种劳动力市场主要是:农村农业劳动力市场;农村非农业劳动力市场;城市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城市正规劳动力市场。通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城市正规部门、城市非正规部门和农村非农业部门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贡献,非正规行业也将在未来城市发展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朱农,2001)。

综合以上学者们的论述可以发现,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在不同层次上被划分为多个子市场,每个子市场都有特定的供需运营机制,但彼此也并不相互独立,具有一定的重叠性。而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特点就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不仅存在体制内市场和体制外市场,在国有部门内部劳动力市场中里同样存在着内部一级市场和内部二级市场的分别(谌新民,2004)。

对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产生的原因,学者们通过研究得出了部分观点。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是以一种制度性分割的形式存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固定化和长期化也带来了诸如贫富差距扩大、经济效率降低、就业量和产业量减少等负面问题(赖德胜,1996)。

也有学者认为,由于政府对生产要素市场和生产的干预,造成了收入大规模从农村外转移,对农业发展和第一产业经济增长造成阻碍(蔡防、都阳、王美艳,2001)。

有学者研究得出,户籍制度是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因素,此外还包括由户籍制度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比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劳动监管保障和法律建设等(王德文、蔡防、吴要武,2004)。

三、文献综述述评

国内外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研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框架体系,且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结论观点。国外学者的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强调社会性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改革开放的特殊国情,结合西方学者的研究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进行划分,研究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象、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这些研究和结论观点都十分值得我们肯定并加以应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一,我国学者的研究缺少定量研究,既缺少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实证检验分析,也没有找到可以检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经济效率的影响的模型。第二,目前学者研究所找出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出现的原因往往独立性很强、关联性很弱,忽视了众多因素联合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对其的影响。

参考文献

[1]Lindbeck A and Snower D.J. The Insider-Outsider Theory of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The MIF Press, 1988.

[2]Peter Doeringer, Michael Piore. 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 [M]. Lexington, MA: D.C. Heath, 1971.

[3]Cholas Bosanquet, Doeringer Peter. Is There a Dual Labor Market in Great Britain? [J].The Economic Journal,1973,(Jan) :421-435.

[4]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⑵:27.

[5]Willam T. Dickens, Kevin Lang. A Test of Dual Labor Market Theor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 (Sep):792-805.

[6]Daniel Hiebert. Local Geographies of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Montreal , Toronto , and

Vancouver , 1991[J] .Economic Geography, 1999,75⑷:339-369.

[7]Lesley Williams Reid, Beth A Rubin. Integrating Economic Dualism and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 Effects of Race, Gender,and Structural Location on Earnings, 1974-2000 [J]. Sociological Quarterly, Summer, 2003, 44⑶:405-432.

[8]李萍,刘灿. 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经济学家,1999,6(6):18-22.

[9]朱镜德.中国三元劳动力市场格局下的两阶段乡——城迁移理论[J].中国人口科学,1999,(1).

[10]朱农.中国四元经济下的人口迁移--理论、现状和实证分析.人口与经济,2001(1):44-52.

[11]谌新民.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就业效率的改进——基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一种分析. 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02期.

[12]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6).

[13]蔡巧,都阳,王美艳.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J].经济研究.2001(12)

[14]王德文,吴要武,蔡肪.迁移、失业与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一为什么农村迁移者的失业率很低?[J].世界经济文汇.2004(1).

论文作者:周安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文献综述论文_周安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