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董树蓉论文_董树蓉

董树蓉

(四川省江油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702)

【摘要】目的: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探究分析其对患者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在观察组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相较于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评分要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状态,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冠心病伴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063-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固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与此同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就冠心病而言,该病症不仅伴随多种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受到疾病的困扰,患者往往伴随有焦虑、抑郁等诸多不良心理反应,对临床治疗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成了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有效措施,而在本文中,就从我院选取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了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现报告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在对照组内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为(58±4.62)岁;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9±3.65)岁;两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故组间可实施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1)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其中,常规护理主要可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护理、饮食干预以及注意事项的告知等[2]。

(2)在观察组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进行护理,其中,健康教育主要指促使冠心病患者对引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有足够充分的认识,为此,这也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的致病因素、治疗原则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此外,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同时应该遵照医嘱,对患者给予降压药以及为此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另外,还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运动指导,以达到提升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作用。心理疏导: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伴有心前区疼痛的情况较为常见,不仅具有较长的治疗周期,同时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信心丧失的情况,最终促使形成焦虑抑郁的情况,为此,这也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并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适时给与患者心理疏导和干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告诉患者相关的成功案例,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

1.3 评价指标

心理状况可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即SDS,和焦虑自评量表,即SAS进行评定,在评定完成后,评定分数越高,则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心理状况越差。

评价指标主要可分为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统计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统计以χ2检验,若检验所得的P值<0.05,则代表所对比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相较于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评分要明显较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此外,冠心病还可由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出现破裂,血小板聚集以及粘附度增大,释放出血小板因子,激活凝血系统,进而促使血栓的形成,继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出现闭塞,最终导致心梗或猝死。此外,血小板在血栓中还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此,在临床中不仅要对心绞痛进行治疗,而且应该对患者采取抗血小板将聚集治疗。此外,冠心病的范围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以极易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也就导致冠心病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最终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4]。

就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护理措施而言,该护理措施的优点要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1)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多的情况下,可有效促进患者对冠心病健康知识的认识,进而促使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2)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的情况下,可促使患者快速找出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因素,从而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生活产生的影响;

(3)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护理措施的展开过程中,即提升了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改善了焦虑抑郁评分,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看出,相较于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评分要明显较低(P<0.05);相较于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要明显较低(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和心理状态,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敏.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34+36.

[2]罗艳.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3):30+33.

[3]毛杰云,高芳,刘晓琴.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0):161+163.

[4]孙洪波.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在改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213-214.

论文作者:董树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董树蓉论文_董树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