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36例疗效观察论文_徐爱年 齐永福

中药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36例疗效观察论文_徐爱年 齐永福

徐爱年 齐永福 (武威市中医院儿科 甘肃武威 733000)

[ 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72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常 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内服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的自拟翘荷汤,外用中药散剂,疗程为5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热退、疱疹消退、 口腔溃疡愈合、食欲改善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在热退、口腔溃疡愈合及食欲改善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痊愈率72.22%(26/36),总有效率91.67%(33/36),对照组痊愈率58.33%(21/36),总有效率75.00%(27/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

[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治疗;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感染;翘荷汤/ 治疗应用;中医药疗法;儿童

[ 中图分类号] R1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115-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 病毒A-16 型(Cox16),肠道病毒71 型(EV71)多见,不同时 间、地域发病病原比例不同,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 岁 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疱疹为 特征,并伴有发热。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 髓炎、肺水肿、心肌炎、循环障碍等,甚至死亡。近几年有发 病明显增多,易于爆发流行,传染性强等特点[2]。笔者以自拟 中药方内服外用治疗轻症手足口病患儿36 例,疗效满意,现报 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武威市中医院2015-04/2010-10 门诊共72 例患儿,按就诊顺序排号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组各36 例。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9 例;年龄10 个月至7 岁, 其中<1 岁2 例, ~ 3 岁22 例, ~ 5 岁8 例, ~ 7 岁4 例, 平均 2.7 岁。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10 个月至7 岁,其中 <1 岁3 例,~ 3 岁24 例,~ 5 岁6 例,~ 7 岁3 例,平均2.5 岁。 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部分患儿伴有咳嗽、流 涕、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卫生部2010 年及2014 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有流 行病学资料;发热;手足皮疹;口腔溃疡和疱疹[3]。

1.3 纳入标准

(1) 普通轻症手足口病患儿;(2) 年龄10 个月至7 岁; (3)病程<3d;(4)症状、体征典型,均有明显的口腔溃疡和 疱疹;(5)就诊前未服用任何药物。

1.4 排除标准

(1)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包括早期及可能发展为重症的 患儿;(2)有其他并发症;(3)有严重过敏史;(4)发热不退 自行加服解热镇痛药;(5)依从性差,不能完全坚持中医药治 疗。

1.5 治疗方法

观察患儿口服自拟中药翘荷汤,方药:连翘、薏苡仁、生 地各6g,荷叶、薄荷、蝉衣各5g,竹叶、栀子各3g,藿香4g组 成,水煎服,少量频服,必要时适当加入矫味剂,根据患儿年 龄剂量作合理调整。咽痛剧者加板蓝根、射干、浙贝母;恶心 加竹茹、苏梗;肌肤痒甚加白藓皮;疱疹显著加滑石、泽泻、 丹皮、赤芍;口渴喜饮加麦冬、花粉;大便秘结加大黄。外用 中药由青黛、黄连末与冰硼散各10g 混匀涂于患处。口腔局部 外用中药,将中药散剂直接喷于患儿口腔疱疹和溃疡处,每日 3 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对症处理,口服利巴韦林10mg/kg, 将蒙脱石散3g与5% 碳酸氢钠溶液10mL 混合配制,外涂于口 腔溃疡处,每6 小时1 次,有继发细菌感染者选用合理抗菌素, 高热予布洛芬退热。所有患儿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 口腔卫生护理,嘱清淡,富含维生素饮食。两组均以5d 为1 个 疗程,1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6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 食欲改善时间。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 拟定。(1)痊 愈: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2)显效:体温正 常或有低热,疱疹结痂,明显减少,口腔溃疡大部分愈合,饮 食正常;(3)无效:仍有发热,疱疹,口腔溃疡未减少或增 多,进食少。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 料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手足口病于1957 年首次在新西兰报告,1959 年提出手足 口病这一诊断名称[4]。近几十年来全球多次发生本病,遍及世 界各地。中国发现本病是在1981 年的上海,从2006 年以来很 多地区多次发生,已成为常见的传染病。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卫生部先后几次颁布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都有中医药治疗内 容,并制定专门的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5]。虽 然本病在祖国医学中无专门论述,但与其相关疾病早有论述, 如宋?《小儿药证直诀》载有:“其疮有五,肝为水疱,以泪 出如水,其色青小”“病疱者,涕泪俱少,譬胞中容水,水去 瘦故也。”基本概括了本病的疱疹特点。《育婴家秘》所云: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失司,极易发病。时行疫 毒经口鼻而入,蕴于肺脾,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 发为疱疹。”基本概括了本病的发病机制。祖国医学认为本病 属于“温病”“时疫”范畴,为感受湿热疫毒时邪,由口鼻、 肌肤而入,内侵肺脾心,再自内向外透发。肺主皮毛,脾主 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心主血脉,开窍于舌,故疮发于手足、 肌肉、口舌。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自拟方翘荷汤选用 连翘、生地、栀子清心胃之火,解毒消痈;荷叶、薄荷、竹 叶疏泄风热,其性轻凉上浮,易于透邪外出;蝉衣解毒利咽 止痒;藿香芳香化湿和胃;薏苡仁健脾渗湿,该方组方合理, 配伍严谨,结合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及小儿病理生理特点, 故多用轻灵之品。外用青黛、黄连、冰硼散直接作用于患处, 清热凉血,解毒敛疮,并可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内外合 用,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本病西医尚无特效治疗 方法,多选用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中医药对于本病的防治 具有显著优势,且越来越被医学界认可[6]。观察组采用纯中药 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时间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有基础方,方便临床使用,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节约医 疗资源,减轻患者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版)》[EB/OL].http:// www.moh.gov.cn,2014-01-21.

[3] 国家卫生部.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 年版)[J]. 医药导 报,2009,28(3):404-405.

[2] 詹国媛,董淑红,刘艳薇等.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 病的疗效及安全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4,8(26):117.

[4] 赵成松,赵顺英. 手足口病的疗效概况和应对策略[J]. 中 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4(6):419.

[5] 孙传兴.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 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1998:172.

[6] 王雪峰. 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J]. 中国实用儿科 杂志,2012,24(6):421.

论文作者:徐爱年 齐永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中药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36例疗效观察论文_徐爱年 齐永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