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戴 玉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摘 要:“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的全球性倡议,旨在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最终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是关键,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急需人才。本文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探索有效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为世界各国所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的行列中来。然而,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风俗、语言等多有不同,导致各国在推进“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遇到梗阻,亟需一大批熟悉复杂多变国际商务环境、深谙各国风土人情、顺畅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的专业性、高层次、高素质人才。[1]因此,高职院校在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来抓。

一、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高职院也必须谋势而动、顺势而为、顺势有为,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找准创新点、适应新常态。然而,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首先,外语语种教学的单一性。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第二外语课程不足的问题,除英语外,其他语种的课程基本缺失。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使用的语言约2488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2]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够确保学生在掌握英语之外,还能掌握沿线国家的其他语种,比如俄语、马来语、阿拉伯语等,对于增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一带一路”相关国情文化教育“缺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多元化是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推因。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能够顺势而动,积极了解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言类、贸易类、营销类课程之外,增加了文化类、沟通类课程。然而,在文化类、沟通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多以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而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文化内容偏少、偏弱,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情文化教学内容的缺位,对于高职学生未来从事跨文化交际工作极为不利。

最后,外语专业文化内涵建设不足。高职外语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强调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也较为注重内涵性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然而在外语专业建设时,仍然缺乏创新性,表现为对本科院校的照搬照抄,不能有效坚持市场导向、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偏重讲解,实践锻炼较少,把学生考级过关作为重点,忽视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学生缺少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与环境,因此,多数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薄弱。

二、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种子形态可直接反馈遗传信息,其形态与种子的生产、脱落、传播等过程具有直接联系,对植被的恢复以及演替具有直接影响。种子是植被成长的主要来源,为植被的恢复演替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基于种子形态特征与植被恢复演替的影响分析,阐述了种子形态特征对植被生态布局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离不开跨文化素养厚实的“双师型”教师。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生活过的教师占比非常少,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假使缺乏跨文化意识和素养,必然导致在教学中信心不足、效果不佳。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提升教师的跨文化素养。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引入外教资源,通过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合作联盟,形成“一带一路”沿线高校教师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外教入高职院校文化交流的方式,从事外语教学工作,举办文化讲座和论坛,向师生介绍其国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不断提高教师对不同文化环境的认知能力、识别能力、应变能力。二是开展“一带一路”课题研究,无论是政府层面抑或是学校层面,都可以把“一带一路”作为专项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出成果之后,举办专题研讨会,以文会友,多方研讨,增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的深度,实现研究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三是支持教师外出访学。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建立教师交流机制,选派优秀教师骨干到这些国家进行访学,开展体验式学习,使其真正感受属地国的文化样态,感受文化魅力,无疑将极大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最后,适度性。高职院校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区别。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来看,必须要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这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几千种语言,民族文化各异,风土人情有别,对于良莠不齐的高职生而言,要尽数掌握,显然意欲难为。对此,要抓住重点、掌握典型,把学习俄语、阿拉伯语、马来语等作为重点内容,并熟悉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不断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为其职业发展做足准备。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1.优化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

杨德平平时对人和蔼,乐于助人,做事雷厉风行,泼辣果敢,可在护林时却很较真,一丝不苟,对畜啃人伐等破坏生态环境者六亲不认。有一次,连队的一位干部的亲属在林带里放羊啃食了树苗,杨德平坚持罚了他200元钱。他说:“我不管你是不是干部的亲属,损坏了树苗就得处罚。”

首先,实用性。语言的学习原本就是为了应用,而非从理论到理论,是为了在实际交流中让沟通双方听得懂,理解意思,达到有效交流目的。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多元的、多视角的过程,涉及到诸多知识和学科,要求交流方要清晰了解对方的风土人情、国情文化、社交礼仪等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能停留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层面,而是要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能力的维度。简单地说,就是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政治互通等工作对接时,能说得好、说得通,以顺畅的语言交流促进“一带一路”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

2.强化师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跨文化素养

其次,渐进性。人的文化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阶段性、渐进性的特点。对于教师而言,提升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要从学生现有认知特点着眼,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亲身体验等方式来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人文风貌等融入教学,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可以采用工学结合、产教研深度融合等方式,给予学生体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机会,进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唯有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学生才能对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属性进行有效辨别,进行交流。对此,可以通过优化培养方式来激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一是在课程教学时注重导入文化背景。跨文化意识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结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见缝插针”,要积极融入文学知识、历史事件、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对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在讲到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教学内容时,结合阿拉伯国家的历史,为学生讲述“骑在骆驼的尾巴上”来表示“知足常乐”的来龙去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4]二是在第二课堂引入文化元素。第二课堂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外语学习第二课堂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外语配音、外语角、诗歌朗诵、话剧、影视欣赏、美文欣赏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元素融入进来,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从而逐渐形成跨文化意识。三是深入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一个国家、一种典型语言的专题式讲座,直击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迁移能力。

3.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高职学生教学模式

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改变传统填鸭式、单向度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被动灌输式”教学向“主动探索式”教学转变。从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积极探索推行行动导向、情景式、任务式、仿真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能力,使其慢慢养成跨文化交际能力。[5]此外,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的方式进行,探索“课堂进企业”“学生进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到“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企业和项目建设中进行“顶岗实习”,增强人才培养的实务性和实用性,为我国培养储备更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总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基本切入点,立足于培养和满足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需求,培育出更加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推动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但现在不管怎么说,麻糍娶的是外乡人,而且最让人无话说的是,现在我们岭北镇的人与外乡人结亲的是越来越多,这样就更没话讲了。所以,只能讲麻糍啊,老来得子啊什么的。既算不上得罪他,也算不上恭维他。而麻糍呢,一只耳进一只耳出,你们爱怎么说怎么说。所以,大家更是叫他麻糍了——软乎么,好说话呀。

(5)医院医疗经费使用限定范围,医疗业务中的每一笔款项用途应详细列出,全面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各医院主管部门以及医院自身必须要提高对医疗成本使用过程的监督力度,整治目前医院医疗经费使用与记录弄虚作假的问题,建立严厉的奖惩制度,让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得到相应的惩处。与此同时,为了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医院资金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院还应健全医疗成本评价体系,为保证医院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欧阳文萍.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9):123-124+154.

[2]袁芝妹.高职院校商英专业学生多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海外英语,2018(15):44-45.

[3]朱黎明.基于“一带一路”商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55-157.

[4]陈鹿.浅谈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5):75-76.

[5]焦圣华.专科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与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海外英语,2014(20):78-80.

收稿日期:2019—03—02

作者简介:戴玉(1984— ),女,四川眉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9)03-0025-03

标签:;  ;  ;  ;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