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论文_李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论文_李鹏

李鹏 乌鲁木齐市第39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015-01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经常会“无用”的提问,比如,“对不对”、“说得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等等,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课堂气氛表面热烈,教学效果值得怀疑;有些教师的提问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还有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有些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

二.探索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一个问题的提出如果学生很快就说出答案,我认为这样的问题一定不是好问题。恰当的提问的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思维价值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我首先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计算: + 、 - 、 - ,

并说出解题依据: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1、这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题中,有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你能把这几个算式改写成最简分数相加减吗?(学生改写成 + 、 - 、 - )现在这几个算式还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吗?(不是)是什么呢?(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好吗?(好)板书课题。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设问,巧引妙传,自然地导入新课,突出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渗透。

2、今天要学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刚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在思考的转折处设问,引起学生积极思维。

3、你能把异分母分数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吗?引导学生依据旧知识,探求新知识,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法则。

4、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算理,做到既明算理又明算法,牢固地掌握新知。

上述提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算理法则。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情景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适当的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吴正宪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案例:她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是,课刚开始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猴王要给猴子们分桃子,他对两只小猴子说:“请你们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两只猴子听了,连喊太少太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猴王听了,接着说道:“那就这样分吧,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小猴听了,想了想接着对猴王说:“大王,能不能再给多些呢?”猴王略作思考说道:“这样吧,就把600个桃子分给300只小猴,再按照这个标准把桃子分给群猴,这样总可以了吧”小猴子听了,高兴的笑了,连声对猴王说:“谢谢大王。”猴王也笑了,同学们想一想,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猴王笑得秘密是什么?生动的情境,引出关键的问题。

(三)、问题提出问后要及时追问

如我在教学鸽巢问题时首先出示主题图后说,如果把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笔。请问“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最少”老师及时追问“为什么是2支呢,最少不是0吗?这里的2支笔是研究的是什么情况。”问题一出同学们都陷入了思考,纷纷动手探究,有的拿笔实验,有的同学在纸上画,有的2、3个同学小声议论着,经过探究发现这个2支研究的是笔筒中铅笔数最多的那个最少可能是几的情况。那么信息中的“总有”、“至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为同学们明确了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如果能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反问,则会出现另一番教学效果。如解答应用题:“学校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这道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在此产生思维障碍,这时我点拨性地提问:“如果我们从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入手,会发现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同学就自告奋勇地回答:“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一共有15份”我趁热打铁接着问:“既然知道了总的份数,下面是不是该考虑每一份的本数了呢?”还没等其他同学回答,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问道:“老师,既然每一层的份数不同,那么每一份的本数是不是也应该不等啊?”听到这位同学的发问,我十分高兴,因为他说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我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后,接着问道“: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为什么每一份的本数会不等呢?如果我们从总份数角度考虑,是不是就可以求出每一层书架上放了多少本书呢?”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如此一来,这道难题就很容易地被解决了,其中的奥秘就是我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要点之上,加之学生富有灵性的反问,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最终得以拓展。

(四)、提问要有引导性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

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得出“把上下两个底面剪下叠起来,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两个底面的直径、半径、周长,是否相等”,“上下两个底面的对称轴是否相等”等多种检验方法,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言,课堂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需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要注重提问的实效,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从学生的数学思维出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李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论文_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