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柳阳

(铜陵市人民医院;安徽铜陵244000)

癌症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30例癌症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服务,现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肿瘤科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中随机抽样130例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全部患者均经病理学切片检查后确诊为癌症。依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130例癌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均65例。观察组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35:30,最低年龄为21岁,最高年龄为75岁,观察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3.53±4.2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28例、大专及以上11例。对照组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38:27,最低年龄为20岁,最高年龄为78岁,对照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2.64±5.2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28例、大专及以上13例。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后P>0.05,可做进一步的对比与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服务。根据医嘱为患者实施治疗性的护理,口头进行简单的心理安抚。

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干预服务。①心理疏导。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由于疾病本身或者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会逐渐出现以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期长、觉醒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日间瞌睡等症状为主的失眠现象,对患者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改善癌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应该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并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②改善环境。护理人员在针对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期间,需要对探视时间和探视人数予以严格的控制,减少干扰。夜间需要减轻噪声,降低光亮度或者关闭灯源,保证病房内温度和适度的适宜性,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癌症患者的睡眠质量。③情感支持。由于癌症的治疗时间漫长,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社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担心被家属抛弃,会因为疾病症状的加重而影响睡眠,并丧失信心,放弃治疗,无法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对此,护理人员需要维护患者的自尊心,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掌握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分散注意力。并向患者家属讲解家属陪伴和关心对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让患者感受到家属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对比。调查和整理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干预工作的依从程度及对本次护理干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和统计。采用生活质量WHOQOL-100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服务后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及认知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估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组130例癌症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服务期间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处理。采用(±s)对组间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予以表示,并采用t对各项指标的差异性予以检验,采用[n(%)]对组间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予以表示,并采用卡方对组间差异性予以检验,组间差异显著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对比

据统计,两组癌症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服务前,组间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服务后,组间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数据见表1。

3 讨论

癌症作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恶性疾病,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医学科研工作者对癌症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治疗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人体在夜间会产生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褪黑激素,能够预防和避免人体内氧化物损害脱氧核糖核酸,抑制雌激素的产生,从而减缓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睡眠障碍作为癌症患者的常见疾病并发症,癌症患者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疼痛、疲乏、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不仅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失眠作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实也属于一种心理反应。多数癌症患者在确诊后,无法接受和正视疾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烦躁、恐惧、否认等负性情绪,心理压力较大,对癌症患者的预后产生了很大影响。焦虑和抑郁是癌症患者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患者睡眠障碍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予以癌症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服务,观察组在予以癌症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服务的基础上实施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结合所得结果,前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较比后者明显偏低,前者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38%和96.92%,较比后者护理依从率84.62%及护理满意度86.15%明显偏高,前者护理干预后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安眠药物及日间功能评分较比后者各项睡眠质量观察评分明显偏低,前者躯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认知水平评分较比后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偏高,组间差异经检验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与癌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癌症患者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更具有优越性。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癌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稳定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癌症损害提供了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值得予以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信息:柳阳,女,本科,护师

研究方向: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论文作者:柳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柳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