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人格与其护理学基础成绩的相关性论文_苑金月 刘胜男 申香丹指导教师

护生人格与其护理学基础成绩的相关性论文_苑金月 刘胜男 申香丹指导教师

苑金月 刘胜男 申香丹指导教师(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摘要】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护生人格特征,分析与其护理学基础理论成绩及实验成绩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 对吉林省某高等学校2012、2013 级护理学专业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的学生中情绪焦虑的人数较多,占35.5%,一般和稳定的各占31.8% 和32.7%。护生情绪稳定性与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成绩具有相关性,与实验课成绩不具有相关性。

结论 护生情绪稳定性与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成绩具有相关性,针对研究结果对护生加以正确的诱导,必然对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护生;人格;护理学基础; 成绩【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06-01

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们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而且对今后的求职和职业选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不但理论基础要扎实,而且各项技术也要熟练。本文研究的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格与其护理学基础成绩的相关性,由于《护理学基础》是护生学习的第一门与护理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而课程成绩又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2],故选择护理学基础成绩作为成绩评估标准。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某高等学校。

纳入标准为护理学基础已修完、参加了各项操作考核以及期末考试的2012、2013 级护理学专业在校生,排除重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30 份,收回有效问卷222 份,有效回收率为96.5%。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L量表分如高于18,显示被试有掩饰倾向,测验结果可能失真,故排除两份L 量表分数高于18 的问卷。

剩余有效问卷数220 份,其中2012 级护理本科生62 名(28.2%),2013 级护理本科生49 名(22.3%),2013 级护理专科生109 名(49.5%)。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由接受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进入到每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目的,说明调查资料的保密性,在获得同意后完成资料收集。

1.2.2 一般人口学资料 包括一般特征(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班级)、护基成绩(理论课和实验课)等。

1.2.3 艾森克人格问卷 选用的是龚耀先教授1983 年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中文版,共85 道题,、在结果分析方法上发展了T分表和各维度的分级方法。各维度a 系数在0.63-0.87 之间,总量表为0.76(P<0.01),分半信度系数在0.62-0.83 之间(P<0.01),重测信度系数在0.63-0.87 之间(P<0.01)。各维度之间效度相关系数在0.11-0.56 之间(P<0.01). 艾森克人格问卷由N 、E 、P 、L 四个量表组成, 记分方法是指定题目得分和。N 、E 、P 量表分别测量的是情绪的稳定性( 神经质维度)、内外倾向性( 内向 外向维度)、心理变态倾向( 精神质维度) 三个个性维度的不同倾向和程度, 这三个维度上的不同程度的倾向性, 便构成了一个人的独特的人格特征。L 是后来加进去的一个效度量表, 它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即反映被试者的社会朴实或幼稚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艾森克人格测验是一种自称测验, 本文只研究了N 量表,神经质(又称情绪性), 分数高于14 表示焦虑、忧心仲仲、常郁郁不乐,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低于9 则表示情绪稳定[4]。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处理,采用百分比、秩和检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t 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以≤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012 级护理本科生62 名(28.2%),2013 级护理本科生49 名(22.3%),2013 级护理专科生109 名(49.5%)。

其中男生9 名,女生211 名。朝鲜族38 名,汉族166 名,其他民族共16 名。年龄在19 岁到24 岁之间,平均年龄20.7 岁。

2.2 护生情绪稳定性状况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N 量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情绪稳定性分为焦虑,一般和稳定,得出情绪稳定性状况结果看出情绪焦虑的学生人数较多,占35.5%。

2.3 护生情绪稳定性与理论课成绩护生情绪稳定性在理论课成绩等级上具有差异性2.4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实验课成绩护生情绪稳定性在实验课成绩等级上具有差异性2.5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理论课,实验课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对情绪稳定性与理论课,实验课成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情绪稳定性与实验课成绩不具有相关性,与理论课成绩具有相关性。

3 讨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课属于操作性课程,不需要什么基础和太多知识积累,只要在每堂课认真听,多练习就可以,几乎都可以当堂完成,学生不会有什么压力,一般情况考核时分数都会比较高。而理论课则不同,考试内容是整本书的知识,需要的是一学期的知识积累,知识内容较多,并且需要考试前努力复习。这时情绪稳定性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考试的发挥。所以会出现护生情绪稳定性与护理学基础理论课成绩具有相关性,与实验课成绩不具有相关性的结果。

诸多调查结果显示焦虑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适度的焦虑对学习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正常焦虑还是神经过敏性焦虑,都会激发起个体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进而达到更高的目标,在考试期间保持适当的学习张力对成绩还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过度的焦虑又会给学习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长时期的过度焦虑不仅不利于学习,而且还会引起行为和个性的改变。

综合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过度焦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学生阅读过程,使阅读所需时间增加,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损害学生的智力水平,降低了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厌学情绪关系密切,产生学习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心理效应和行为。但也有学者认为焦虑情绪对学习成绩没有影响。总体上来说,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存在一种负向关系,考试焦虑达到一定限度后,程度越高学习成绩越低。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中内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从而促成一个良性循环。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并且针对研究结果加以正确诱导,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效利用教育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曾志嵘, 夏欧东, 杜 华, 朱汉译, 周增桓 . 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和讨论. 科教文汇,2006.08[2] 陈列.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J].中华护理教育, 2009, 6(7):324 - 326.

论文作者:苑金月 刘胜男 申香丹指导教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护生人格与其护理学基础成绩的相关性论文_苑金月 刘胜男 申香丹指导教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