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小课教学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小课教学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小课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冯媛媛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 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经过初创期、成型期、成熟期,已经开始迈入新的发展时期。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小课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当下的小课教学应更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播音主持艺术;小课教学

自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起,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可以说,全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已经“遍地开花”。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早期教学体现了“师傅带徒弟”的特点:教师示范→学生跟读→教师指出问题→学生纠正问题。这种方式尽管简单,但体现了专业“口传心授”的特点。近年来,各地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普遍认同了“大课加小课”的教学形式,即大课以理论讲解为主,再分组实施小课,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定向指导。然而,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小课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

一、小课不“小”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小课设置,通常会依据学生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针对大课所讲授的理论内容,结合自身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讲解与辅导,较为优化的小组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

尽管从人数规模上小课确实不大,然而从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说,小课必须给予重视。小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专业性。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既是新兴学科,也是交叉学科。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学科的建构基本在哲学、美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四个学科基础上。小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把握专业理论、深化认识与理解,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实践性。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认识的层面,而是要落实于实践层面,才真正地掌握了知识。如果说理论的学习依靠的是大课的讲解与引导,那么实践目标的实现就要依靠小课训练的实施了。

(三)针对性。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自身声音条件、理解能力、语音面貌、综合素质等方面也有很大不同,对于专业的学习和素质的提升,小课的地位不言而喻。学生在小课中可以得到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准确认识自身问题、正确理解练习方法、明确专业学习任务与目标。

(五)统一教材而缺乏小课实用性教材。 目前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大多选用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播音教程》,也有部分学校选用自己教师编辑的教材。有些教材比较陈旧、缺乏创新、信息量不足。尤其缺乏系统、新颖、真正适用于小课训练的实用性教材。

二、小课现存问题

除以上因素外,皮肤含水量、光泽度、粗糙度等也会影响皮肤表观颜色的视觉效果。当角质层含水量降低[16],皮肤光泽度低、粗糙度高时,皮肤反射光线的能力降低而呈现黯淡状态,从而影响人眼对皮肤整体肤色的判断。

(一)重基本功训练、轻灵活运用。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小课教学较为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比如气息的灵活运用、吐字的张弛有度、共鸣的调控自如,当然这是必要的,然而如果只有扎实的基本功,而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那么,“播”无法鲜活、“说”也无法入心。这就无法实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播音理想。

四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往的小课教学,基本局限于教室的环境,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指出问题,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对于播音人才的需求。小课教学也需要“走出去”。小课教学要拓展实践平台,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比如有些学生在喜玛拉雅、荔枝等APP上传自己的作品,甚至成为了平台的特约主持。这些平台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增强专业实际应用水平,拓展多方面能力的提升。目前有些高校对于小课成绩的测评已经把实践学分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这对学生将有一个更充分和切实的评价。另外,针对小课教学的方法,各高校间可以通过研讨、考察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探寻提升小课教学质量的好方法、好对策。

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做实岗位管理。重估价值,再造流程,践行岗位评价。知识经济时代,他们树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样板!

化学防治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但化学农药所含的高毒性会给稻米带来较高的农药残留,对环境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化学防治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人们从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提出了新要求。

(四)统一流程而缺乏因材施教。 当下的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小课教学,没有很好地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语音面貌、理解能力、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不同,基本采用统一化的流程,较为机械地讲解要点,在因材施教方面挖掘不足。克隆式的教育,已经不合时代的要求。

结合强度是涂层在各种服役环境下保护基体的重要前提,是一项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对结合强度测定的各种测定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涂层和基体材料、涂层厚度、结合强度范围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尽量避免由于测量方法和结合强度计算方法的不同带来的误差。在测量某种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时,在表征和评价指标相同的情形下可以对多组实验结果进行测量对比以减小误差。提高基体和涂层的结合强度是保证涂层稳定性的重要前提,在对其进行准确测定后还应进行优化,应针对不同涂层性能需求选取的表面预处理以及喷涂工艺和喷涂参数进一步改善涂层的组织均匀性和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六)教师示范性不强。 小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分析、改正问题的方法、日常训练与努力的方向等方面的引导与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在当下,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素养欠缺、教学经验不够等方面的原因,在课程中无法做到较好的示范与指引,造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解 如图13,作FM∥BD且作FN∥CE且不妨将D,E看作动点,则FM,FN是D,E带给F的双重作用下的分解.因为所以以其构建平行四边形如图,即点F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型,沿FP方向.同时,所以PF∥AG,且线段AG满足

三、小课的突破与延伸

(一)教学方法的革新。 小课教学的方法方面要遵循几个注重:

(三)重外化、轻内修。 新时期,对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他们要有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伦理观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目前的小课教学中,较为重视的是对于学生专业基础、专业能力的要求,对于学生学识底蕴、内在修养的引导与培育仍需加强。

(二)教学内容的深化

二要注重利用讨论互动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播音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情投意合、心灵沟通的过程。小课教学中,切忌教师一味讲解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应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融入教学中来。张颂老师提出,播音教育是一个由己达人的传播,“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启发、思考、追问”。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可利用讨论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参与,让学生在表达自我中碰撞思想的火花,使听觉、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同步提升。要做到“把兴趣点、兴奋点、捕捉点、症结点、执着点、解析点、顿悟点结合在一起,殚精竭虑,反复探究,总会茅塞顿开。”

《师说》一文推崇师道,强调师者的传道责任,是韩愈传道努力的见证。他所传的“道”是中国独有的哲学概念,是人道,不宜以“the Way”“doctrine”“truth”这类宗教哲学意味浓厚的词汇来诠释。随着中国软实力的提高,许多中国特色的词汇逐渐被西方世界所接受,如Feng Shui(风水)、Xi Dada(习大大)。因此,对于《师说》中有关儒道释义的“道”完全可以直接音译为“Dao”,并将其具体含义加以注释,将这一英译加入世界哲学概念系统中。而对于《师说》中其他“道”义的翻译,应在充分把握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力求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三要注重互助小组的建立。所谓的互助小组,指的是“问题学生”与“非问题学生”的互助互听互练。比如有些同学前后鼻音不能区分,在小课训练过程以及课下练习中,可以和语音准确的同学共切磋、同训练,成为彼此的“耳朵”。互助小组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课堂中的教学环节,更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形成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教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

(二)重声音控制、轻情感引导。 齐越老师说,“播音要真动情、动真情”。播音员的声音是有温度的,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声音。“把思想、感情、语言溶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播出的节目才是有骨有肉的。”然而在小课的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了用声的技巧性,加之情感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复杂性,学生往往比较重视自身声音的控制,忽略了情感的融入。

小课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当下各地高校小课教学并不理想,可谓是“问题重重”。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要注重统一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因材施教。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是经过专业和文化课的双重选拔后进入各个高校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征、语音面貌、声音特点等等,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要加以调整。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个性鲜明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比如,有的学生声音浑厚扎实,但亲和力欠缺;有的学生声音温和甜美,但气息控制不足。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做针对性训练,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声音控制能力、语言表达功力。

融媒体时代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来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规格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要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

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不应仅仅把教学内容放在知识点的梳理,而应更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会用、实用、用好。要使教学内容符合和反映广播电视发展的新形势,具有先进性,突出“新”。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理论知识为起点,以能力提升为目标。

处理好大课教材与小课针对性教材衔接的关系。毋庸置疑,实践教学是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得失的关键。小课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性的教材必不可少。小课教材要注意与大课教材的对接,使学生深化对于理论部分的理解认识,强化实际应用的能力水平。

(三)教学能力的提升

此外,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还会对电网可靠性产生影响。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相对传统发电是较新的概念和实践,还在不断探索和改进的阶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网可靠性。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机制体制管理的不断完善,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将日益发挥其独特优势,提高供电可靠性。分布式发电的合理配置可以降低峰荷时系统对电网输送容量的需求,以避免输配电的阻塞。利用分布式发电满足尖峰负荷的需要,从而延缓相应的输配电建设投资。但用户的分布式电源在属性上是不会由电网根据自身需要配置的,在需要的节点实行节点电价,有利于用户从自身利益出发配置分布式电源,帮助电网延缓设备投资[11]。

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关键。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应注重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知止而后有定”,只有不断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胜任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张颂老师在《语言传播文论(第三集)》提到,“教播音,得会播音;研究播音,得有实践体验。作为应用型、实践型学科,任何教育者、研究者,都不能脱离实践。”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只有这样,在专业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传道解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题为《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报告中指出,“教学条件、教育投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师资是事关教学质量好坏的最主要问题。”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质量的高水准、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健步伐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2]张颂.语言传播文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6-0138-02

作者简介: 冯媛媛(1980.8—),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讲师

标签:;  ;  ;  

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小课教学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