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经济学70年:学科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论文

中国国民经济学70年:学科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

郑州大学商学院 汤 凯

摘 要: 国民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度综合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其早期发展深受苏联模式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及中国市场化的推进,逐渐成为一条本土化明显的经济学分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民经济学在理论研究、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被逐渐边缘化的问题。应处理好国民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等经济学科的关系,强化理论研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明确国民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统一学科专业,强化人才培养,制定系统的学科发展规划,多方面推动国民经济学科体系建设。

关键词: 国民经济学 发展历程 前景展望

一、引言

国民经济学现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项下第一个二级学科,“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主要进行国民经济战略与规划、体制改革、政策设计、宏观经济运行模型、国民经济监测预警与综合评价、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等方面的研究。它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2013)。国民经济学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从世界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科”(林木西、黄泰岩,2018)。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任务和重大问题,国民经济学科不断成长壮大,不但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应用人才,而且在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民经济学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

二、国民经济学学科起源与沿革

(一)国民经济学学科起源

关于国民经济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重商主义”时代(K.维克塞尔,1983),那个时期国民经济学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与政治经济学比较接近的学科(林木西、黄泰岩,2018)。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孟克列钦(Antoine de Montchrétien)出版《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论》一书,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以表示该书主要是研究“整个国家的经济问题”而并非“家庭管理”(鲁友章、李宗正,1979),所以“在那时叫做国民经济学是很适当的,因为这个名称适当地表达了它含有的概念”(K.维克塞尔,1983)。

第二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18世纪欧洲,由意大利经济学家贾玛里·奥特斯最先使用,其主要经济学著作即为《论国民经济》(奥威毕克,1981),当时的“国民经济学”主要指“研究一国国内经济现象的学问”(王雅莉,2007)。

第三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学出现于19世纪,多集中于德国、奥地利,其理论出发点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一书。1841年,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在其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提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是一门“世界经济学”,对一切国家具有普遍性,但每个国家差异明显,故他主张建立“国民经济学”,即“如何使某一特定国家在世界当前形势下,让农工商业取得富强、文化和力量的那种科学”(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961)。随后,奥地利经济学家卡门·门格尔(Carl Menger)、德国弗赖堡学派代表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瑞典学派创始人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等学者纷纷出版了以“国民经济学”为名的著作,探讨国民经济学研究内容、对象、方法等,使国民经济学愈加清晰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

所有的目光凝集在马国平身上,使他周身都滋生出一种巨大的气场。陈山利带头鼓掌。不约而同地,全体官兵都鼓起掌来。

英国、法国两国经济学家多认为国民经济学等同于政治经济学,对于此,马克思也抱有相同的观点,一方面“国民经济学”一词在马克思手稿中多次出现,另一方面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理论来源(林木西,2016)。

(二)马克思早期著作关于国民经济学的认识

国民经济学的前身是国民经济计划学。“国民经济学”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于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江苏分会所编的《国民经济建设》一书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构建自己的经济学科体系,由于当时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中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与之相适应,中国的国民经济学科也是在接受苏联计划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建立之初多以“国民经济计划学”“计划经济学”等称之(刘瑞,2017)。例如,1950年国家模仿莫斯科大学建制设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其成立之初设立的“八大系”中便有“国民经济计划系”;1950年辽宁大学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中就有“计划统计专业”。

(三)欧洲国家对国民经济学认识的分歧

2.2.2 年龄;老人和儿童对药品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为老年人和儿童对药品的代谢和排泄慢,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婴幼儿的身体没有成熟,对有些药品比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

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在方法论、理论观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卫兴华,2008)。例如,哈耶克(F.A.Hayek)在为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作的序言中写道,“没有一个地方像德国那样,古典经济学衰落得如此干净利落……这部分出于方法论的考虑,但更多则是对古典英国学派实际结论的强烈厌恶,因为这个学派阻碍了以‘伦理学派'之名为荣的年轻团体的改革热情”(卡尔·门格尔,2001);K.维克塞尔(1983)认为,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存在差异,英法古典经济学是“国家经济学”,而现代国民经济学则是“国计民生”经济学,“这个名称指的是国民家计或国民家计的理论”。一些以“国民经济学”为名的著作在这些国家相继出版,例如,德国历史学派创始人威廉·罗雪尔于1843年出版了《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德国学者狄尔于1934年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原理》,奥地利经济学家卡门·门格尔1871年首次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原理》,瑞典学派创始人维克塞尔于1901年、1906 年分别出版了《国民经济学讲义》第一卷与第二卷。可以说,国民经济学的诞生符合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经济自由的要求,随着重商主义向重农学派发展,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逐渐改变,国民经济学与传统的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的界限逐渐清晰,它不限于理论分析而更强调实践性或应用性。“国民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其定义就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方法的理论”,因此,“早期的国民经济学接近于政治经济学,后来的国民经济学则接近于应用经济学”(顾海兵、齐心,2005)。

综上所述,“国民经济学”在17世纪重商主义时代已经存在,后在英国、法国等国受到削弱,在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得到较好发展,但与中国的“国民经济学”有明显差别,中国国民经济学建立发展更多受到苏联“国民经济计划”的影响(林木西、黄泰岩,2018)。

三、中国国民经济学学科演进脉络

(一)中国国民经济学早期创立:国民经济计划学阶段(1949~1978年)

马克思把“国民经济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代名词使用,这在其早期著作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1844年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马克思对此文给予高度评价并做了详细摘要,其摘要命题则为《〈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多次使用了“国民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家”的概念,提出“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但是,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根源的钥匙”;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马克思也是用国民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加以评论:“国民经济学能够把这整个发展只作为某种事实,作为偶然需要的产物来把握……在国民经济学家看来,生产、消费以及作为二者之间独有的交换和分配是孤立地存在的”,仅在此摘要中,马克思就使用了 “国民经济学”17次、“国民经济学家”5次、“现代国民经济学”3次;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文中,马克思指出:“既然李斯特先生把迄今为止的所谓世界主义的国民经济学同他的国民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来,认为前者是建立在交换价值的基础上,后者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从这种学说谈起。此外,既然生产力的联合应该体现国 家的统一,我们也要在考察上述的区别之前先考察有关这种联合的学说。这两种学说形成了与政治经济学不同的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基础”(马克思,1979)。由上可以看出,马克思早期著作认为“国民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并无本质差异,“所谓的 ‘国民经济学’不过是 ‘政治经济学’的另一种称谓”(卫兴华,2008)。

国民经济学科一经设立便开始了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1950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任命马纪孔教授为经济计划系主任,系内设立国民经济计划、统计学、经济地理、农业经济等教研室,分别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及专修科学生;同时,开设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研究生班,聘请苏联经济计划专家布列也夫首次全面讲授国民经济计划学,该班当时有中国学员20余人,学员在俄文翻译帮助下学习了苏联的计划理论与方法,钟契夫教授、刘宗时教授、闻潜教授、雷启荃教授等新中国第一批国民经济学学科教研骨干均出自该研究生班。这也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创立。

国民经济学科早期教材多以“国民经济计划”等命名。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学科教学及教材选择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并采用苏联的通用教材,多以“国民经济计划”等命名。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计划教研室出版的《国民经济计划》 (六册)教材就是苏联教授的讲稿。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还翻译了一批当时苏联最新的计划经济论著,如《苏联国民经济工资计划》《苏联国民经济运输计划》等。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实践深入推进,苏联教材的弊端不断显现,聚焦中国建设实践逐渐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学者的关注重点。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钟契夫教授等学者根据“一五”计划要求并结合苏联计划理论,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国民经济计划讲义》(六分册)教材,这一教材的出版也标志着国民经济学科体系开始正式形成(刘瑞,2017)。

另一方面,其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国民经济管理,且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一些高校新设或将原先的“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改为“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教材建设不断推进。1982年7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中央党校等12所院校共21位学者汇聚一起,商讨编写一部适应改革开放的教科书,并将其定名为《国民经济管理概论》(后改名为《国民经济管理学》),该书于同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中国第一本以“国民经济管理”命名的教科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国民经济学由计划学派转向管理学派(刘瑞,2017);1983年,北京大学在管理学院新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招收了首批国民经济管理本科生;1986辽宁大学在全国率先将“国民经济计划”本科专业更名为“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并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学科体系配套改革。一些学者也逐渐从国民经济计划学向国民经济管理学转型,如中国人民大学胡乃武教授、辽宁大学张今声教授都是我国较早从国民经济计划学转向国民经济管理学的著名学者。胡乃武教授分别于1982年参与了《苏联国民经济计划学》的翻译校对、1983年参与了《计划经济学》的编撰,后向国民经济管理学转型,于1985年主编出版的《经济杠杆导论》一书主要关注于国民经济管理手段等问题,于1989年主编出版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一书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国民经济管理理论框架;辽宁大学张今声教授于1982年编写《国民经济计划方法》,后分别于1984年主编出版《国民经济管理原理》、1988年出版《国民经济管理概论》、1990年出版《国民经济管理学教程》等。

(二) 中国国民经济学繁荣时期:向国民经济管理学过渡(1978~1992年)

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开始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打破,原有的经济社会关系及组织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国民经济运行由直接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对企业由管理转向指导”。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学科发展也呈现出典型的过渡、分化特点。

国民经济学与中国其他经济学科相比,可以说是一门最具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科。首先,它与政治经济学联系紧密,尽管其学科边界有待进一步明确,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其次,它与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国经济学流派有一定渊源,但它们之间又不能说是同源;再次,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受到“苏联模式”与之的深刻影响,但现代国民经济学已经脱离“苏联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最后,国外有与中国国民经济学较为相似的学科,诸如美国经济学会分类中的E、H、O、P,但是却找不到与中国国民经济学完全相同的学科(顾海兵、齐心,2005)。“正如国内一些学者所说,国民经济学发展必须国际化,但更多是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因而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要处理好‘本土化与主流化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经济学既是一个‘历史学科’,又是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渊源与其从国外寻找莫如从自身挖掘,其学科边界、研究对象与其同其他学科去比较、界定,莫不如靠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林木西,2011)。

1998年,教育部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归并和规范化改革,本科专业国民经济管理被列入教育部本科招生专业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为:020105W),全国只有7 所高校获准继续招生(1) 后扩大至8所,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辽宁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四川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 ;2012年,教育部再次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正式将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纳入本科招生专业目录内专业(专业代码为:020103T)。研究生学科设置方面,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目录中在经济学门类下设置了“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含:国民经济系统分析)”(学科代码:020109),1997年对这一目录进行调整,其中将“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更名为国民经济学,正式将国民经济学列为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第一个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20201),并沿用至今。但是,仍未将本科专业“国民经济管理”统一改为“国民经济学”,造成了本学科本科专业名称与研究生学科名称不统一的状况。

总之,中国国民经济学科是新中国成立后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而逐步构建起来的。在早期阶段,其理论渊源、教学科研实践等都受到苏联经济学科的深刻影响,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客观的、自然的,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学发展的必经阶段(陈璋,2015)。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国民经济学科是向管理学科靠拢还是向经济学科靠拢的分歧。在当时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管理学科迅速发展,而国民经济计划又是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从而导致了许多高校将转型后的国民经济管理学科偏向于管理学科。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国民经济学者向经济学科靠拢,主张在经济学科的基础上发展。例如,1986年厦门大学钱伯海教授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国民经济学》(上、下卷)一书,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国民经济学”概念的学者,为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民经济学学科发展低谷时期和新挑战(1992年至今)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也有市场”的著名论断有力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随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国民经济学科发展产生强大压力、动力,彻底校正了传统国民经济计划学科的方向,也促使中国众多高校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撤销或转型为国民经济管理和国民经济学。

一方面,继续部分地沿袭着早期的计划经济传统,相关教材建设仍保留计划经济时期的鲜明特征。例如,1979年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教研室编著出版的教科书《国民经济计划学》(上、下册);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李震中教授主编出版的《计划经济学》;1986年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罗季荣教授出版的《宏观经济计划学》;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钟契夫教授主编出版的《计划管理原理》等。

1)协同处理方案是最彻底的厂内消耗途径,既实现了渗沥液零排放,又避免了炉膛温度的骤降、波动以及对蒸汽量、产电量的影响。同时浓缩液回喷入炉对抑制NOx的生成具有正面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母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

由此,针对游客在景区的核心需求,如何运用化繁为简的方式获得最全面的游玩方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游客时间,全面统一的查看某个景点的景观魅力,又可以让游客们感觉到旅游的轻松便捷,自由自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数为8所,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时开设有中外合作办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辽宁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2)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s://www.eol.cn/。 。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显示,中国共已设置国民经济学硕士点80余个,博士点20余个(3) 主要有: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厦门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除此之外,郑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军事科学院、南开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国民经济学相关博士研究方向。因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故当前国民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共6个,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

四、国民经济学科中国化及应用

经测定,正交试验条件对杂环胺含量水平影响如表11所示,各试验组检测到的HAAs总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未检测到MeAac、PhIP。该结果表明,红外蒸汽烤制过程中,正交试验组1(A1B1C1)烤鸭HAAs总含量为1 250.41ng·kg-1在所有试验组中含量水平最低,试验组8中HAAs总含量为3 981.93ng·kg-1在所有试验组中含量水平最高,试验组1HAAs总含量与其他试验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国民经济学科的中国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教材,标志性成果主要有1997年继续保留本科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7所院校教师编著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高等学校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干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学科团队编著的《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学系列教材》、辽宁大学国民经济学科团队编著的《国民经济学系列丛书》,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雪山环绕着的油葫芦自然保护区,地处祁连县野牛沟乡境内。山谷河滩花草密布,清澈见底的小溪泛着银光蜿蜒而行,云杉、圆柏林立山间,景色清新怡人。

表1 国民经济学科建设代表性教材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统计。

除了教材建设,国民经济学科中国化过程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有:2001年辽宁大学“面向21世纪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获国民经济学科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4年辽宁大学黄泰岩教授获批教育部第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成为国民经济学科第一位长江学者;1983年成立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是全国最重要的国民经济学学术团体,截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35次年会;2015年“首届国民经济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2015全国第一套《国民经济学辞典》正式出版;2018年以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领域权威专家钟契夫教授命名的“钟契夫国民经济学科发展基金”正式设立;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三所高校经济学院创办的全国首份国民经济学专业刊物《国民经济评论》正式创刊,该刊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国民经济学’自身学科气质的学术阵地,凝聚学术氛围、展示学术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该刊也被定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会会刊。

五、中国国民经济学科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国民经济学科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变迁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有效吸收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多元化趋势明显,具有极高的开放性、本土性和实践性,从而使其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但是也应注意到,在当代中国西方经济学日益主流化的背景下,国民经济学发展相对迟缓,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国民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逻辑层次等方面尚存在争议,规范性方面仍较为模糊;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界尚未对国民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达成一致意见,仍存在“宽派”“窄派”和“中派”的分歧(花冯涛,2011)。

为更好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学科发展:一是处理好国民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虽然国内学术界对将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区别看待已基本形成共识,与国外的“国民经济学”也进行了明确的学科分割,即国民经济学名称上存在一定的国外色彩,实际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倾向于“本土经济学”“中国特色应用经济学”。但是,在国民经济学科建设中,既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国民经济学科更体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又需开放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及经验教训,兼容并包,推动国民经济学理论创新。

二是国民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应向更强调宏观特性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倾斜。既需要稳定国民经济学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战略规划、国民经济核算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同时针对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环境污染严重、人口红利消退、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方面,国民经济学应深化这些领域的研究,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领域内,国民经济学在研究内容与方法方面应区别于“区域经济学”,更强调从整个国家的视角去探讨不同区域间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吴晓求,2015)。

三是多方面推动国民经济学科体系建设。应进一步从战略层面确立国民经济学科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突出国民经济学科作为应用经济学下第一位排序的引领性,制定系统的学科发展规划,规范学科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方法;统一学科专业,将现行“国民经济管理”本科专业改为“国民经济学”,使该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名称一致;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等的国民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带动作用,有效整合学科建设资源,构建国民经济学科集群;根据不同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长与优势,打造一批国民经济学科建设品牌,突出学科建设特色方向;推动国民经济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拥有国民经济学硕士点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培育,通过多种形式为国民经济学科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奥]卡尔·门格尔著,刘洁敖译:《国民经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陈万煦译:《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荷]奥威毕克著,彭松建译:《外国人口思想史选译之一 ——奥特斯》,载于《人口与经济》1981年第1期。

[5][瑞典]K.维克塞尔著,刘洁敖译:《国民经济学讲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6]陈璋:《关于国民经济学学科发展问题的思考》,载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年第5期。

[7]顾海兵、齐心:《关于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思考》,载于《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4期。

[8]花冯涛:《国民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个文献回顾》,载于《东南学术》2011年第2期。

[9]林木西、黄泰岩:《国民经济学(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10]林木西:《关于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载于《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1]林木西:《国民经济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对象》,载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第6期。

[12]刘瑞:《国民经济学科形成与演化》,载于《国民经济评论》2017年第1期。

[13]刘瑞:《国民经济学科的发展》,载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年第5期。

[14]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5]王雅莉:《国民经济学学科意义、性质与建设的探讨》,载于林木西、张静:《科学发展观与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卫兴华:《国民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载于《人民日报》2008年11月3日。

[17]吴晓求:《对如何发展国民经济学的几点建议》,载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年第5期。

[1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①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重构河南产业与技术结构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2400410263)。

中图分类号: F0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151(2019)18-0038-08

标签:;  ;  ;  ;  

中国国民经济学70年:学科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