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华

(红安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北 红安 438402)

【摘要】 目的:本次主要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应用于危重症监护病房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从中挑选出10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依照护理差异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与试验组,其中行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而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者为试验组。护理后通过统计比较两组效果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与死亡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可观,患者满意度高,死亡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 危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效果;无缝隙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238-02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抢救、治疗与监护危重患者的场所,因患者的病情随时会出现变化,因此ICU的治疗与监护工作沉重[1]。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在ICU中的应用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保障ICU病房护理的全面性[2]和连贯性,及时发现护理中已存在或者潜在的细小缝隙,通过分析其问题的根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整改,为明确无缝隙护理的效果,本次主要对无缝隙护理运用在ICU的效果展开探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患者均为ICU患者,治疗期间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根据研究要求均分患者为两组,在参照组中,女性病患总计27例,男性病患则为23例;年龄最小在22岁,最大78岁,年龄均值在(40.58±5.27)岁;最短病程6个月,最长3年,病程均值(1.02±0.19)年。试验组中,26例女性病患,24例男性病患;最小年龄23岁;年龄最大80岁,年龄中位值为(41.42±3.7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平均病程(1.18±0.07)年。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对比无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 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即对ICU病房检出人员的次数进行严格监控;在外部人员进入ICU病房时需确保其穿戴无菌隔离服。

1.2.2试验组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1)制定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案或者模式,护理科室内定期举行专题性的讲座,对ICU患者临床护理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的了解;明确各护理人员的职责,通过考核机制的完善,建立无缝隙、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反馈出的护理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统筹分析,并积极采纳患者提出的合理有效的建议,综合护理人员制定出解决的方案;明确规范排班制度,细分化护理内容,并对交班的制度予以明确,最大化配置人力资源。(2)护理服务无缝隙:确保护理流程标准化,做到全程服务的无缝隙。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给予个体化的治疗与护理,尊重其参与权与知情权;向患者或其家属耐心讲明护理的内容与目的;密切观察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并给予对应的心理疏导。(3)护理安全的无缝隙:每日定时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做好防控措施。健全仪器、器械与药品等管理制度;及时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与其家属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1.3 疗效评价

(1)对患者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评定,本次满意度问卷自行设计(由患者家属代为填写),评定的内容有:护理服务的质量、护理服务的态度、患者就医环境、护理安全性以及舒适度五项内容,每项分值均为20分,因此护理满意度总分在100分,很满意:患者自评评分超过85分;一般满意:自评评分60~85分;不满意:患者问卷自评评分低于60分。(2)对患者死亡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和t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分析

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0%,试验组为90%,P<0.05,具有统计学(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患者死亡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本次护理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死亡例数为2例,占比为4%;参照组死亡例数为8例,占比为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χ2=4.0000)。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且经济条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对临床护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ICU患者来说,因其具有特殊性,病情复杂且危重,稍有不慎便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

无缝隙护理管理属于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其能够及时对ICU患者护理查缺补漏,有目的性提出护理改进措施[3],对可能出现的护理缝隙及时弥补;同时无缝隙护理还通过业务流程重组、优化智能以及创新机制等手段,形成有效性、连续性以及针对性的管理体系[4],弥补了传统护理管理中的不足现象,达到科学管理。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后,其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0%,而参照组仅实施了常规性的护理,护理总满意度在70%,P<0.05,有可比性;同时参照组患者的死亡率(16%)显著高于试验组的2%,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提示无缝隙护理在ICU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

总之,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确切,不仅能提升护理的水平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占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2):84-85.

[2]程艳.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6):256-257.

[3]董建兰,居伟.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24(12):162-164.

[4]刘雪娟,李静雅.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初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24(11):204-204.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