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数据失真与审计的形式_会计论文

会计数据失真与审计的形式_会计论文

会计资料失真的形式与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论文,会计论文,资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会计资料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发票造假,使会计资料的源头失真。在销售方面,企业用收款收据替代发票,套开发票,大头小尾,移花接木等情况比比皆是;在成本费用方面企业虚开发票,用空白发票乱开发票的现象更是触目惊心,尤其是一些效益好、垄断性的企业,有的甚至组织人员,核定任务,对外索取大量假发票,然后虚列费用,用于奖金福利等一些违法违规开支。

2.现金交易和公款私存,形成了帐外的假帐。这些收支银行户头没有记录,根本不用入帐,形成了企业的帐外帐或“小金库”。还有的企业将其收入随收随分,连踪迹都不留;有的把主业收入划归副业,隐富于下,上下共同享有“桃子”;有的则将大量公款化整为零,变为个人储蓄,化公为私,等等。

3.任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形成假帐、假报表。

有的是真帐假算,即将真实的会计事项不按正常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记录和计算;有的是假帐真算,即将虚假的会计事项按会计核算程序进行记录和计算。主要表现为:企业弄虚作假、随心所欲乱摊提费用,乱转成本,根据需要随意调整帐目和利润、亏损,偷漏税款,对内对外两本帐;伪造涂改凭证,贪污盗用公款,虚报冒领,乱用会计科目,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4.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会计资料失真。会计核算本身并无错误之处,但帐面反映的财产物资由于管理混乱,导致实有数小于帐面数或损坏或人为流失或债权长期挂帐。

二、审计会计资料失真的方法

1.审计人员应具备科学的查帐思路。首先审计人员在查帐工作开始及查帐过程中,应假设被查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其中有关被查对象中,是存在虚假现象的,只不过尚不知其具体表现形态及其存在的业务环节。其次,要重视对被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检查、测试与评价。失真的会计资料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及检查对象或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对其查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盲目性,就要求查帐人员不能于查帐伊始埋头于具体会计资料的检查工作,而应先通过调查,询问、观察等方式方法检查和测试被查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然后根据结果进一步确定或判断会计资料失真存在的重点环节及可能的表现形态等,从而使查帐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审阅会计资料,搜索其中奇异的数字、往来单位、业务内容及科目对应关系。假帐发生后,反映在会计资料中的有关数字、往来单位、业务内容或科目对应关系,一项或几项往往会出现异常现象。对奇异数字,可从数值的正负、数字的大小、数字的变化趋势或范围以及数字的精确程度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查寻;对奇异往来单位可从经济业务发生后是否构成复杂的多角关系、往来单位各自业务范围以及应收应付款项中的有关情况等方面进行查找。如在根据应收应付款项中的有关情况进行查找时,查帐人员应检查分析与被查单位发生结算业务的客户是否确实存在,有无虚设客户情况,检查分析发生的结算业务有无挂帐时间较长且余额较大情况;检查有无与被查单位一般不发生业务往来的单位却与之发生了业务,形成了不正常的结算业务。

3.运用核对法,检查会计资料中的有关内容是否相符、真实、正确。对证证、帐证、帐帐、帐实、帐表和表表之间的核对,可发现其中某些内容不相符、不真实、不正确的问题。一是检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即:审查原始凭证的“台头”是否与本单位的名称相符;审查原始凭证的“财务签章”是否与原始凭证的名称相符,原始凭证的用途是否是“发票”或“收据”联;原始凭证大写是否与小写一致;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原始凭证是否有涂改、刀刮等现象。二是检查记帐凭证的正确性,检查记帐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是否同所附原始凭证金额、业务内容等方面相符,尤其要注意附件与正件的关系,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如某收款凭证(记帐凭证)上的金额为326元,但所附原始凭证的合计金额却为632元。造成二者不符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会计人员在编制收款凭证时,误将632写成326,属于会计错误;另一种是会计人员故意将632写成326以贪污其差额306元,属于会计弊端。三是检查会计帐簿记录的正确性,进行帐证、帐帐核对,防止改变资金用途和大笔转移资金。如总帐与所属明细帐在金额、余额方向等方面是否相一致;资产帐户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帐户在某时点上的余额是否相符;“产成品”与“产品销售收入”明细帐在产成品出库与销售的数量、金额方面是否相互对应等。四是试算平衡,通过对被查单位资金的相关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揭矛盾,查问题。

4.盘点实物,核对帐实。如某单位出纳员经常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审计人员发现疑点或线索后,可对其经管的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确定其实有金额,然后与“现金日记帐”帐面应存金额相核对,从而确定当时有无挪用公款问题及具体金额。

5.重视“帐”外信息。审计人员如能“跳”出会计资料,从“帐”外搜索或捕捉信息,有时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其失真的疑点。如根据调查了解到的被审单位请客送礼次数频繁且金额较大的实际情况,作为追查其是否存在“小金库”或帐外帐问题的疑点。

标签:;  ;  ;  ;  

会计数据失真与审计的形式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