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论文_姜友坤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论文_姜友坤

 姜友坤

(弥勒市中医医院财务科 云南弥勒 652399)

【摘要】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优良品格,讲诚信的人,会受到欢迎。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世界大教育家孔子先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先人对诚信看得如此重要,更何况现在社会进步发展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更复杂,不讲诚信如何立于社会。当前,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家也加大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论述了导致现代会计诚信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现代会计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诚信问题;思考;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215-03

会计诚信主要指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时刻秉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待人接物要诚信,实事求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数据计算应精确,不泄露工作机密。然而现阶段,对于上述所述的要求,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并没有完全的遵守会计诚信原则,有的是所在单位负责人指使或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粉饰会计信息数据,或者会计人员自身就敷衍了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粉饰会计信息数据,以致直接造成会计诚信问题的发生。要知道,会计诚信不单单关乎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前进。大家都懂得“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特别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如果一个企业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粉饰会计信息欺骗公众,短期内获得了一些不正当利益。但当大家知道真实的信息后,这家企业就方方面面都得不到大家的信任,那这家企业就可能倒闭。这将对各个企业本行业的发展产生损害,也将严重损害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会计诚信建设已经是现代企业、社会乃至国家重点关注的话题,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分析研究导致会计诚信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透明化。

1.导致现代会计诚信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业务素质水平低

从事会计这门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业务素质水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但现阶段,有不少会计工作者达不到这一要求,有的单位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培训两三个月便上岗,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在账务账目等工作的管理上不按制度规范执行,账目账务不按会计准则规定处理。加之社会负面风气的影响,严重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常常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管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将诚信二字抛到脑外,提供假的财务信息来。

1.2 企业的自我战略目标定位短视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企业是优胜劣汰。一些企业高管负责人为了取得短期成绩、不当利益,求的企业短期发展,虚假繁荣,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粉饰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对应充分披露的会计信息采取有利的说的天花乱坠,不利的绝口不提,公众追问还做虚假回应。这些粉饰财务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财务会计信息欺骗公众有的还是公司层面做出的决定。这种情况发生影响的不但是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

1.3 市场制度有待健全,监督不到位

首先,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发展转型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情况在制度中缺乏一套详细的制约机制,而市场制度就是有实力的胜出,没实力的淘汰,于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弱者就会通过不诚信的办法以求获得市场,求得不当利益;其次,我国有的部分上市公司主要是从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力度不够,不彻底,故公司治理水平不高,公司内部的监管治理不完善,管理部门不全,有的监管不到位。现阶段,有不少企业在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管理职责权限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有工作互相推诿,有利益大家争。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有效监督企业财务与经营状况,即使设置有时也未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致使有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各自为政,在业务处理上随意性大,导致企业信息透明度低,操作缺乏规范性。

1.4 国家相关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企业财务与会计的法规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国家为了健全完善经济法律法规,根据经济发展不断制定和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并组织实施,但经济总是在不断发展中。这样一来,部分企业就会为了自身利益,想尽一切办法钻国家法律法规的空子,提供虚假信息,造假账,进而导致企业会计卷进违法的漩涡中,诚信全失。此外,国家部分有关机构在会计工作上的执法不严,导致诸多由于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而出现了“灰色区域”,直接威胁到了投资者们的合法利益,欺骗了公众的信任心。

1.5 会计工作者的主观性原因

一方面,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面前,对于综合全面考虑各种利益的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各方利益一事,有的会计人员考虑甚少,甚至不予考虑,只要把工作做完就可,或者按领导要求做完就行交差了事;另一方面,有的会计人员实践工作中抱着敷衍的态度,对发生的会计业务不深入了解,满足于按规范制度处理完就行,对会计业务的实质什么都不知道,致使会计信息可靠度低,甚至失真,带来诚信问题。

2.完善现代会计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旦企业出现会计诚信问题,不仅会造成自身声誉的降低,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对其他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该问题的发生。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选聘专业的、高素质会计人员 大力开展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活动

认真选聘专业的会计人员,选聘时注重考查其职业道德、专业业务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业务素质水平,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时刻保证工作的精确性,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积极树立以诚信为基础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企业必须定期开展相关的业务素质培训活动,并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从而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还应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加强电算化培训学习,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等学习,全面掌握与了解现代化会计手段,全面了解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以便对单位发生的会计业务做出正确判断,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财务会计规范进行正确处理,确保工作质量。

2.2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会计诚信事关社会公众,虽然有的人认为会计信息只是那个单位内部的事,只关系到老板、职工,但其实不然。有的企业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它的财务、经济运行就关系到被服务的社会大众。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提供的产品多,而且它提供的产品涉及广大消费者,它的财务、经济运行就关系到这些消费者。如果这些企业一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欺骗了公众,那危害的不单是这家企业,服务的人群、消费者,而是公众的信心。因此会计诚信需要社会舆论的大力监督,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我们要利用各种监督渠道比如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的监督,强化舆论监督。当前,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业应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舆论的正面效应严防会计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实践工作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保证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详细划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并且,加强保护舆论监督力度到位,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在监管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履行最高一层的监管查处,企业做好日常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构筑好日常监管与政府监管,社会公众参与的全方位监管模式。三种监管中政府部门应对政府会计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予以规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构建高效、切实可行的监督标准,并把政府会计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作为主导,力争将监督作用淋漓尽致发挥,促使各个企业做好会计诚信,充分做好会计工作。

2.3 构建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

凡是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公开予以赞扬与鼓励,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存在违纪违法,造假账的会计人员必须加大严惩力度,倘若是在企业法人的逼迫下而弄假账,对社会公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除了要对会计人员予以必要的惩罚外,还必须惩罚企业法人,加大经济惩罚,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损害的要求企业进行赔偿,不断提升企业的造假成本,并从自身加强监管,使企业不敢造假,并从自身加强监管构建完善的民事赔偿机制。

2.4 强化会计管理制度与经济制度

若实际中缺乏一套完善的经济制度与会计管理制度,那么,就会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所以,企业除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外,企业还应积极构建详细高效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比如会计预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人员遵循条例等,这样会计人员工作中就会有相关的法规依据,在具体工作中也有具体的操作制度,此外,通过相匹配的经济体制,全面分析研究会计工作的利益性。其次,构建会计诚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工作;在我国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只明确的强调了“应该做什么”却没有详细的说明“不这么做会怎样”,这足以证明我国在相关法规制定过程中并未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惩罚力度予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制定与执行有关法规时,必须提高法律的强制性,严厉禁止有贪污受贿、弄假账、虚报等诸多不良行为的出现。

2.5 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档案的构建

诚信教育主要是采用教育的形式促使会计人员自觉树立起诚实守信的意识,工作中实事求是,时刻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诚信档案的构建主要是充分运用一种稍微强硬的方式手段,详细记录毫无诚信可言的个人与单位。并且,社会公众可随时进行查询。该方式的主要作用就是强迫会计工作者时刻以诚信为本,树立科学合理的诚信意识。当前,西方国家中均构建了诚信工程,为个人、社会公众构建了诚信档案。我国可吸收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明确规定不守诚信的个人与单位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让不诚信的人除了接受法律的制裁,同时让公众了解这些不诚信的企业、个人,使这些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时大家都防备他们,让他们为不守诚信付出代价。

2.6 健全产权制度

如果企业产权不够清晰明确如交易主体与其中的权力、义务间无法实现对称,那么,将出现推卸责任而只要求权力的行为。加强完善健全产权制度能够明确交易主体实际中应当承担的义务责任,以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要想确保产权制度的完善有效,企业就必须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改善当前的内部控制环境等,并且,也应健全外部治理结构,落实外部监督机制,贯彻落实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独立的董事会形成。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阶段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法律有很多,而且是专门的法律法规,比如,《会计法》《证券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均详细明确了会计的具体行为,并将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作为了根本性要求。强调会计工作者在会计工作中必须详细全面的记录、计算与分析企业一切经济活动,客观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采用一整套会计的技术方法对经济业务事项处理,形成财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并对投资人、政府相关部门或者社会大众进行报告公示。严厉禁止个人或单位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粉饰,更不许个人或者单位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同时,对会计信息的产生与披露,会计核算内容、具体流程、依据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要客观真实全面,不允许单位选择性披露,对单位有利的披露,不利的不披露,投资人、公众关心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应详尽真实客观披露。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从主观上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恪守职业道德,加强业务学习,对不合理的要求严词拒绝,必要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使自己具备一套诚信机制方可增强思想素质,主动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在法律范畴内科学合理的进行一切会计活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诚信的个人、单位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对严格履行职责的财务会计人员予以奖励,并对他们履行职责提供支持帮助。对违反会计诚信的单位、个人予以公示告知社会大众,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让社会形成一种诚信为本风气,让企业、个人都养成以信立身的好风气,让广大财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觉做好会计诚信工作,维护好投资人、管理者、政府、社会公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清玲.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

[2]梁青花.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

[3]曹晓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2011(16).

[4]陈萍娣.会计教学中的诚信问题[N].江苏教育报,2009.

论文作者:姜友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论文_姜友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