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化护理技术对提高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分析探讨论文_李翠萍

李翠萍

山东省莱芜市中心血站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技术对前来血站无偿献血者采血后的护理效果及提高血液的质量进行分析。方法:采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共计46498人,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者共计320人,2010年1月前的献血者没有进行优质化护理技术管理,我市中心血站从2010年1月后建立了优质化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管理体系。结果:通过优质化护理前、后观察,献血不适者的总康复率达到92.32%,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两个时间的观察,护理管理中血液报废率从4.35%下降至2010年后的1.23%,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操作技术在血站采血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血液报废率,提高了血液的合格率及无偿献血者的康复率。维护了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心健康,对促进我市安全、有效、足量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优质化护理技术;血站/献血;血液合格率/人员康复率

血站是集采集血液、储存血液和向临床供血的特殊机构,是输血管理的基地[1]。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逐渐开展,其所针对的对象多为自愿无偿献血人员。我市中心血站根据法规的要求,建立了优质化护理管理体系,并引入优质化护理管理的思想,并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广大无偿献血人员献血后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进行积极有效的医疗救护,实施了优质化护理操作技术,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救护效果[2]。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者共计46498人,献血后出现身体不适者共计320人,比率占6.88‰,献血者一次献血量200mL或400mL。献全血间隔六个月以上,献机采血小板间隔4周以上。献血后出现不适的症状有:头昏、眩晕、恶心、血压降低、低血糖及出现休克现象。

1.2 建立急救护理措施

1.2.1对献血后出现的不适症状要积极的对症处理 对出现头昏、眩晕、恶心的献血者服用药物对症处理,给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安全环境,对血压降低、低血糖的献血者药给予升压,升高血糖等措施,特别对个别出现的休克者,在随诊医生的抢救中,配合急救护理,包括卧床休息,避免恐惧及用力动作,观察血压及脉搏的变化,直到恢复正常。

1.2.2耐心开导,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感 牢固树立服务对象无过错的思想。对护理人员实行换位思维,让每位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始终代表血站整体形象,体现出对每一位献血者的尊重、关心和关爱;抓重点岗位的服务质量,献血护理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的专业工作,献血服务依靠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关怀及照顾措施来体现献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献血办公室咨询台、采血护理、初筛检验及体检、献血后的回访等相关岗位人员,强调职工必须用良好的衣着形象、正确的坐姿、文明的语言在第一时间为献血者服务。采血护士的衣着形象、与献血者沟通的语言艺术和良好的穿刺技术,使献血者感受亲切感,并消除紧张感,以致愉快地完成整个献血过程。对重点人群、重点对象以及在献血过程中有不愉快经历的献血者进行回访,进一步体现血站良好的人文关怀,同时还通过回访得到献血者对我们献血服务质量提高的期望。

1.3建立优质化护理技术操作程序

1.3.1加强献血者献血前检查和健康征询工作,强调有危险行为者献血所造成的风险性,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献血者的自我排除意识,让公众了解什么是高危行为及哪些人群是合适的献血者,从源头上保证血液的安全,这对于降低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1.3.2加强献血前的快速筛查工作,阻止不宜的献血者献血,既可以保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1.3.3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定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通过派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方法,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3.4优质化护理管理部门与各一线科室配合,查找过程中的差错隐患,识别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建立差错信息反馈报告制度,下一环节发现上一环节的问题,要及时溯源,部门内一旦出现问题,发生差错的部门要及时纠正,并制定预防措[3]。

1.4 观察指标 献血者填体检表、健康征询表-体检-血液初筛-采血-待检库将全血交成分科,成分分离,血液标本交检验科检验-血库待检库接受血液成分制品及信息、血液检验信息,产品贴签包装-不合格血液报废,合格血液由血库成品库发往医院。

1.5 统计学处理 对全部数据进行整理,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计算。

2 结果

2.1建立优质化护理技术前后献血不适者的康复率比较 见表1

通过两个时间的观察,护理管理中血液报废率从4.35%下降至2010年后的1.23%,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血液安全是血站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2006年卫生部先后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优质化护理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优质化护理管理规范》等法规[4]。优质化护理管理的范围从市场调查开始,一直到服务发生之后的全过程。为了使顾客达到满意的服务,不仅要对服务的形成过程进行管理,也要对使用过程进行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优质化护理管理体系。优质化护理管理不仅是护理管理部门的事,所有的前后台人员都有关系,要求全体人员参加,并且在各自的岗位上参与优质化护理管理工作。优质化护理管理注重管理方法的技术性、科学性及多样化[5]。根据特定领域的实际情况,采用专业技术、管理技术等各种方法和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我中心血站依照规范,并引入优质化护理管理的思想与方法。通过优质化护理前、后观察,献血不适者的总康复率达到91.52%,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两个时间的观察,护理管理中血液报废率从4.35%下降至2010年后的1.23%,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在具体效果上,随着血站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的加强,对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献血对人体有益无害等知识的逐渐普及,告知献血者献血前不吃油腻、油炸食品,不饮豆浆和酒类,避免疲劳,有效减少了脂血与乳糜血的发生率。血站还加强了采血护士规范采血技术的培训工作,并将采血一针率>99%列入了献血服务科的质量目标,提高采血的一针率,减少因不足量而引起的血液报废。根据合理的计划进行采血,合理的使用血液,而避免因血制品过期造成血液浪费。

优质化护理管理在血站采血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血液报废率,提高了无偿献血不适者的康复率。不仅能科学地使用有限的血液资源,而且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极大地维护了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心健康,对促进我市安全、有效、足量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宇.血站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226-227.

[2]冯亚青.浅谈护理在血站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9):103-104.

[3]王凯,马学冬.血站护理人员严把采血质量关的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10):190-190.

[4]敖英,陈永红.加强血站供血科管理,保证用血安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402-1403.

[5]曾凤芹.血站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2):55-55.

作者简介:李翠萍,女,出生于1970年8月,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在山东省莱芜市中心血站工作。

论文作者:李翠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优质化护理技术对提高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分析探讨论文_李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