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中质量方案探讨_课程改革论文

台湾高中质量方案探讨_课程改革论文

台湾高中优质化方案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台湾论文,高中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4)02-0010-04

发展优质的高中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诉求,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发展的迫切要求。优质教育发展的根本就是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管理中以教师发展和学校整体质量提高为本。[1]秉持提升中小学教育品质、成就每一个孩子以及厚植地区竞争力的三大愿景,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台湾地区推动了十二年基本教育的改革行动。并通过规划入学方式、实施免学费措施、推动高中优质化与均质化、财务规划以及高级中等教育有关规定等配套措施及专项方案的颁布与实施,全面深入地推进了九年教育与高级中等教育的有效统整。[2]针对高中教育的地区差异与学生升学压力,台湾教育部门推动实施了高中优质化方案,以期实现区域高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台湾地区中学生就近入学并接受卓越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台湾高中优质化方案制订的时代诉求

1.台湾十二年基本教育的深入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降临,对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毕业生早已不能满足知识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受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学校教育开始顺应普及与提高的教育发展趋势,不断革新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台湾地区自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迄今已有40余年,随着台湾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适性扬才、多元进路、优质衔接”的理念,其深入发展必然离不开高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但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城乡之间高中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优质的高中学校数量偏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台湾地区中学生就近入学和接受优质教育。

2.高中优质化与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人的回归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全体之中。[3]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更需要满足受教育者接受多样化与优质化的教育要求,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和谐统一,促成个人的自由与幸福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当前,台湾地区高中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中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经从关注“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阶段,高中学校的发展应该从规模扩张的路径走向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要深入推进高中的优质化与特色化发展,需要从理念、思维与制度的整体视角,整体区域推进高中学校在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师发展以及学生辅导等方面的发展。

3.台湾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应然要求

台湾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压制了学校的发展自主权和个人充分的受教育权,这极大地束缚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基于对民族传统的扬弃和对国际潮流的开放吸收,台湾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着眼于办学体制民主化的继续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民主化,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能不受限制地接受到适合于他自己个性特征的和他所需要的教育。台湾“教育基本法”第三条规定:“教育之实施,应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之原则,尊重人性价值,致力开发个人潜能,培养群性,协助个人追求自我实现。”[4]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台湾学校普遍实行校董事会监管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聘任制,并撤销副校长职务,设立家长委员会,以实现精简决策层与提高管理效率。基于责任绩效的校本管理体制,吁求学校的优质与特色化发展,同时为高中学校的优质化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与体制保障。

二、台湾高中优质化方案的系统运作

面对高中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台湾地区在2007年正式启动实施了高中优质化方案。该方案以区域高中应普遍优质多元发展为前提,投入资源,建立机制,以促进高中学校团队精进能量,协助各高中优质化及特色发展,使所有具有潜力的学生都能就近入学,有效缓解升学压力,均衡各地高中教育发展,稳健推动十二年基本教育。[5]本方案坚持全面优质、区域均衡、特色发展、绩效责任以及分期推动的原则,通过学校申请与行政审查,推动学校自主管理与校际经验交流,建立专家咨询辅导机制,并对学校进行咨询辅导、资源辅助、督导考核等措施,以实现多样化、均衡化、优质化的高中教育。

1.以学校自主管理为依托,切实有效地保障优质化方案的推展

全面优质指从台湾高中学校中审定符合区位考量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校,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引导其全面优质化;绩效责任指受辅助学校应该依照计划执行,注重执行效能,并适当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定期评审与督导。[5]为切实有效保障优质化方案的推展,就应该充分发扬学校本位管理精神,将以往教育行政机关所拥有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层级,制定自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师生的参与性、灵活性、差异性与务实性,实施分权化运行与参与式管理。

学校自主管理计划执行应遵循以下步骤》:(1)成立高中优质化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带领包括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以及社区人士在内的小组成员共同推动高中优质化计划,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工作执行情况,并对学期绩效考核报告进行研讨;(2)推进计划执行,将高中优质化方案纳入校务发展规划中,作为学校发展的主题与方向,教务主任与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计划拟定与修正,联络会议召开,学校行政部门提供行政支持;(3)制定自主管理检核指标,要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作为绩效检核的依据,定期进行绩效指标检核,以掌握进度与品质,为绩效指标修正提供依据;(4)实现有效检核与反馈,通过教学研究会、学科讨论会、校务会议以及高中优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针对实施情况进行观摩与经验分享,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以教师专业社群建设为平台,全面扩展合作教研的理念

实施优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为实现高中优质化发展,必须依托于教师专业社群的发展,推动卓越课堂的建设。为支援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与教师成长,配合2010年课程纲要实施,以及协助高中优质化计划推进,台湾高中普遍启动与实施了学校本位的教师专业社群建设。教师专业社群建设由教师自发与行政被动的自发性阶段,发展到现在以行政规划和学科主动为动力的自觉发展阶段。自觉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社群建设主要依托于学科专题发展、主题式专业成长以及专业发展评鉴,具体活动内容有教材资源分享、教法分享、教具研发、教研心得分享、创意课程设计、E化教学运用、试题分享以及补救教学与精英培育等。此外,在专业社群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通过学科教学网站建设、数字教学整合以及多媒体教学录播等手段,实现教学信息化推广。知识管理平台的良性运行,有效地推进了教师的非同步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也有利于建构知识导图,并促进教师群体分享与成长文化的涵养。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教研的理念在教师专业社群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合作教研慢慢在学校扎根成长,反过来又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专业社群建设。

3.以弱势学生扶助计划为载体,对学困生实行全方位补救教学

优质的高中教育要求实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促进学困生的发展,秉持“关注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成长”的理念,在高中优质化方案的配合下,台湾高中积极推动弱势学生扶助计划,通过全方位支持策略与学习诊断处方教学,恢复学困生的学习自信与兴趣。首先,通过对定期考试的多元回归成绩分析,找出弱势学生;其次,通过导师访谈厘清学习落后问题与课程导向学习自我检核机制两种措施,找出弱势学生学习困难的表现与原因;再次,教师社群通过个别化补救教学、处方教学以及E化教学录像等手段,并积极推进学生同辈成长群体建设,对其进行行为矫正与学习技巧讲座,以实现对学困生的全方位补救教学;最后,教师要通过标准化试题评量的结果,反馈于自身的教学改进。[6]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弱势学生学习扶助的行政标准化流程,并引导教师社群运用课程目标学习成效检核,如此才能确保计划实施的成效。

4.以专家咨询辅导机制运行为契机,协助参与学校的问题解决

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推动高中优质化方案的过程中,推行专家咨询辅导机制,借以了解受辅助学校推动优质化方案的实际状况,并协助其解决执行方案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增进受辅助学校的管理绩效,提升办学品质。坚持以专业陪伴、信赖互动、长期伙伴、回馈省思以及自我创生为咨询辅导机制运行的基本原则。学校视需求自主确定咨询辅导的需求,联系咨询委员会并安排到校时间,咨询辅导委员到校后由校长进行简报,随后咨询辅导委员参观与高中优质化方案相关的校园环境以及相关资料。学校就实际执行方案时面临的问题提出说明,委员针对问题与学校相关人员进行分组对话与综合讨论,最终通过委员讨论提出整体意见和建议事项递交校长。[7]结合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校长对本校优质化方案进行修订,以促进学校整体效能的提升。

三、台湾高中优质化方案对大陆的启示

大陆的高中课程改革启动实施将近十年,始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改革的成效不能令民众满意。基于高考的评价体系,使得学校着眼于高考试卷内容的教学与评价;基础教育的区域差距,导致东、中、西部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使得乡村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和学生生源较差,加剧了择校的产生,这些都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和低质量。因此,实现高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已经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台湾地区的高中优质化方案对于推动大陆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与良性运作、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8]

1.建立可操作的优质化方案,推动高中优质发展

优质教育不仅考验学校,更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通过决策的科学性来保障教育的优质发展,以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契机,以标准化建设来助推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台湾地区高中优质化方案以高中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为着眼点,致力于创造更多优质学校与推动十二年基本教育,在方案的办理对象、办理期程、办理原则、实施方式、督导考核以及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合理可操作的阐述,对学校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又给予其发展的灵活性,激发了学校追求优质发展的意愿。基于此,大陆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各省市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本地高中教育发展的情形,积极借鉴其他省市的有益经验与做法,建立可操作、可持续的优质化方案,使其能够有效指导区域内高中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动区域内高中优质均衡发展。

2.扩大高中自主管理权,实现高中的特色化发展

课程管理体制的革新要求下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通过学校自主管理,积极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适应与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建构学校独特的管理机制与课程体系,实现高中的特色化发展。台湾高中优质化方案旨在促进学校内部产生自发性的精进能量与团队生成,通过引入校本管理理念,建立自主管理机制和自我检核指标。自主管理以符合学校愿景和优质化为目标,利用各种管理工具或借助科技提升管理效能,以学生成功学习为终极价值。针对大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基本成熟以及教育行政权力下放的趋势,应该积极推动自主管理的优质化发展。首先,学校要推进组织运作明确化,建立包括校长、师生代表、家长以及社区人士参与的自主管理小组,明确组织成员以及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其次,自主管理小组要利用有效的管理工具,对经费预算、课程教学以及行政人事进行监督管理,并有效地检核学生学习成效,实现高中的特色化发展。

3.实行专家咨询辅导,促进学校建设的问题解决

大陆在区域与校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在优质化方案的实施推进过程中,受辅助学校必然会在自主管理机制运行、教师专业社群建立、学校本位课程开发、弱势学生扶助推进等方面存在着困难与挑战。台湾地区通过实施专家咨询辅导机制,咨询委员会成员深入到申请学校实地调研,与学校师生集体商议、综合讨论,并最终为受辅助学校就面临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为学校持续的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大陆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各省市有关部门成立了相关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科室负责人,其职责在于加强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行政领导。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以校为本、区域整体推进。学校在面对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往往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这就会阻碍改革的顺利推进。成立以教育教学专家、名校校长和教育行政领导为主体的咨询委员会,积极深入申请咨询的学校和地区,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助推高中课程改革。

4.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内学校信息共享

优质教育建设必须借助于校际合作交流,依托于优质资源的共享互惠。在高中优质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在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把学校发展的有益经验和突出问题及时传递给政府、学校、师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实现有效沟通与交流,促进改革顺利推进。要实现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长久以来,大陆学校习惯于“闭门造车”,与区域内学校在争夺优秀生源和教师以及比拼升学率等方面存在着恶性竞争,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因此,要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名校合作发展、名校扶助薄弱学校、薄弱学校互助等措施,切实推动学校在管理体制、课程教学以及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经验与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区域内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区域学校的整体发展。

台湾地区高中优质化方案的探索与完善,显示出台湾十二年基础教育正从全面普及的改革路径走向提质减负的改革方向。合理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做法,探索建立基于大陆发展实情的高中课程改革政策,进而有效地促进高中教育走向多样化、优质化、均衡化的发展道路,增强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标签:;  ;  ;  ;  

台湾高中质量方案探讨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