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设计思想对现代居住理念的启示

传统民居设计思想对现代居住理念的启示

张宇[1]2008年在《东西方居住理念在当代中国住宅设计中的冲突与融合》文中提出认识东西方传统住居建筑及其文化,目的是为了探究东西方居住理念在当代中国住宅设计中的冲突与融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住宅未来发展的道路。本文首先通过介绍中国和西方传统居住建筑及总体特征以及产生区别的内在根源和文化差异,对东西方居住建筑进行重新解读和挖掘。然后扼要性阐述和剖析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居住建筑,试图对中国住宅从历史与现实视角进行剖析和透视,提出尚待研究的有失偏颇之处。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本文进一步触及问题的实质——“东西方居住理念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的综合创新”。从两方面尝试问题的可能的解决方式即中国传统居住理念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和西方当代居住理念对住宅设计的影响。本论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国和西方居住文化、历史和演变加以全面考察和分析,并以中国居住形态的演变为主线,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在以历史观与发展观对两者之共性、差异及相互影响、交融作脉络疏理的同时,对其衍发之现象、意义及价值作客观评析,以便能够在全球一体化趋向与文化多元化走势的现状下,找寻对中国未来居住形态实质而可行的发展思路。第二部分论述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的当代中国住宅现状。对融合历程、融合的现状以及在交融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进行分析。重点在于阐述在中国住宅建设中已经产生的融合和尚待改进的冲突之处。第叁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在前面已经对中西居住观念、文化、建筑分析比较,并对中国住宅现状提出问题之后,这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东西方居住理念在住宅设计中的综合创新-一“中形西态”的住宅发展道路。中西居住建筑受各自居住观念形态决定和居住生活形态制约,由此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异化特征。各自不同的居住文化具化为各自独特的居住信念、价值、伦理道德与审美情趣。其中质的差别在于中国体现“天人合一”、“含蓄保守”和“阴阳调合”与西方体现“天人对立”、“开放自由”和“矛盾斗争”的居住信念,以及中国注重群体价值与西方强调个体价值的居住价值观念。这便是两者交锋与冲突的本质。而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这种异化随中西文化交融的加强正不断减弱,本土居住文化土崩瓦解。由此从一个侧面昭示,重铸中国现代居住观念是形成自我居住空间形态独特性的当务之急。在21世纪中必须走中国自我的居住发展道路。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和传统住宅,重新解读和挖掘,寻找其间积极的空间意义与生成理念,及其与现代住宅空间的某种契合,从而改变现有住宅空间缺憾和本土文化情感缺失的现状。全文在综合归纳中西居住形态演变之共性与差异、对两者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重铸中国现代居住信念体系与价值观念之思路,以“中形西态发展之路”作为中国居住建筑的未来走向。

陈力[2]2004年在《集合住宅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人类迈入21世纪,人居环境及其建设程度早已今非昔比。而中国当代集合住宅,作为当下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与人们生存与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居住建筑,亦在人们不懈努力下为营造更人性、更完善的人类栖居空间和场所而孜孜以求。如果从更深远更本质的意义上说,人类的现实生存乃至人的心灵状态与居住空间及其本质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本文则立足于现今集合住宅的未来发展这一关怀核心,以现代人的精神和情感等深层人类意识与居住场所的关系为引入,着眼于居住空间的本质意义的深刻思索与探寻,尝试性提出“集合住宅本土化”这一论题和观点。试图从人与居住空间的本质关系——“空间情感性”角度出发,在客观剖析当今中国集合住宅居住空间其本质意义和传统住宅居住空间内涵与理念的基础上,依借“本土化”这一特殊手段、途径和过程,探寻现代居住空间物质条件与古代空间精神和内涵新的契合节点,思考并探索一种在现有居住空间物质形式基础上的“情感性空间”,即试图从居住空间更本质的意义上去把握当代集合住宅的空间改善与转变乃至进步,以期为中国集合住宅的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性探讨和另一种角度的新思路,也为未来的集合住宅道路找寻新的启迪和思维参考。 本文首先在阐述和透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及建筑等诸方面的现实状态后,对现代人的精神与情感进行冷静反思,并深入思索人类生命的存在意义与居住现象本身、住宅中居住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人类栖居场所的日后发展,在不断满足人类居住生活物质条件的基础下,或可从空间本质乃至人与空间的关系等深层意义上做出回应。而本文则尝试性提出“集合住宅本土化”的论题,试图从居住空间的深层意义上去把握其发展途径。之后,本文对论照本身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必要介绍和阐释以表明,本文提出的“本土化”,不过是一种手段和工具,也是达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居住空间本质意义上一种可能性发展的方法和过程。进而,文章通过对集合住宅的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的详尽论述剖析,论证并指出中国集合住宅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光辉业绩的同时,亦存在其自身深刻的矛盾,即物质条件的完善和丰富与居住空间的单一僵化、缺乏表情及缺少对居住空间本质意义的深刻探求,同时指出其深刻原因在于对居住建筑的理解倾向单纯物质技术层面而忽视居住空间最深层的含义:空间情感性,即人与空间的诸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今天的、终极的问题关怀出发,并以现代理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古代居住空间进行重新解读和深入剖析,论证传统居住空间形态其客观而积极的意义在于,其间凝结的人与空间的关系、空间本体的意义内涵以及空间生成理念等隐型的空间精神,而并非在其他诸如物质形式的材料质感、符号构件抑或其单纯的审美价值。从而论证,传统居住空间之于今天集合住宅的价值,在于对居住空间本质的精确把握,对空间←→人的互动关系的注重,借以说明,这种凝结在传统住宅空间中的深刻内涵无疑可成为现代集合住宅的发展提供在居住空间本体意义方面的有益启迪。最后,本文尝试性对以上论述加以补充,通过类型学的思考与设计方法,倡导并提出以“本土化”的手段和动态过程,对传统空间其抽象的“原型”意义,还原于集合住宅居住空间的现实形式中,寻求一种历史的空间意义与现代住宅的空间物质条件的合理契合“节点”,并就此“本土化”的方法对某些必要的把握原则进行说明,同时简要阐述其具体操作方式,以期为集合住宅的发展从空间形态角度,向人们表明另一种思维方法和思想启示。

张晓瑞[3]2012年在《道教生态思想下的人居环境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在其高速发展中从某一方面改善了人的生活面貌,但同时也从不同程度破坏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当我们自认为聪明地去追求所谓的现代生活时,却不知不觉放弃了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换来的不仅仅是建筑形态的趋同化,更严重的是人居环境的平衡系统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未来的人居环境应如何构建?发达国家的人居环境构建模式显然已不是人类构建生态人居环境的通坦之途。在这种形势之下,古老的东方文明却显得比西方文明更注重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本论文将目光投向我国传统道教生态思想,去寻找消解困顿的钥匙,论文立足国情,试图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之路。藉此推动今天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而我国传统道教中倡导的“天人合一”、“天父地母”、“道法自然”等具有生态意义的基本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符合国情的生态意识平台。因此有必要从道教生态思想的角度对道教建筑、传统民居进行研究,利用生态学、人居环境学对传统道教文化进行当代解读,从而找到适合于国情的生态人居环境构建的切入点。论文共七章内容:第1章,绪论。包括了研究背景、目的、对象、意义、综述、方法、内容、论文框架及基本概念与理论。第2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概述。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儒、释、道教的生态自然观、伦理观、实践观一一展开论述。第3章,道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生态思想体系。以道教生态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道教生态思想的理论要素、伦理构建、现实延伸。对道教中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阐述。第4章,传统道教建筑中的道教生态思想。通过研究道教建筑自身的文化内涵、选址的堪舆原则、平面空间特征,挖掘其中有益于构建生态人居环境的元素。第5章,传统民居中的道教生态思想。通过研究传统民居自身的演化、自然生态观、选址、平面空间特征、营建技术及建筑选材,挖掘其中有益于构建生态人居环境的生态思想。第6章,道教生态思想在当代人居环境构建中的价值与启示。系统总结了道教在人居环境构建中体现出的生态思想,把一类具有内在本质上和外在形式上有共性特征的事物,逐一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使其成为一种能够正确指导当代人居环境构建的思想依据。第7章,结语。阐述了结论及研究展望。

张璐[4]2014年在《湘南传统民居建筑对现代居住环境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湘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开敞大气,并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居住观念贯穿于整个居住环境之中,在遵循自然生态环境、讲究个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又强调公共空间环境,不仅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也让人们能够和谐、友好的进行邻里交往,反映了湘南传统人文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湘南先民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望。这些都契合了当下樊篱在都市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现代人的居住理想。因此,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构建理念与建造方法,对现代居住环境的营造仍具有借鉴价值。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整体布局理念、建筑的空间形式、建筑的选材用料等,都能为湘南现代居住环境的营造方法提供一种扩展思路,对湘南现代居住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和相关的理论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具体分析,并总结现代居住环境的发展实态及营造原则,围绕现代居住环境与传统居住环境的差异性,寻找出湘南传统民居建筑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继承和发展的可行性,通过启示性的探索,对湘南传统民居建筑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的介绍,进而确定本文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方法。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湘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从湘南传统民居建筑形成的影响因素入手,分别对湘南传统民居建筑的规划布局、空间组合形式、形式特征、选材用料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与分析。第叁章,以现代居住环境的实态入手,介绍了现代居住环境的组成要素,分析了影响现代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及现代居住环境应具备的功能特征,揭示了现代居住环境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对湘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居住环境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分析了传统居住环境与现代居住环境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湘南传统民居建筑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章,基于对现代居住环境营造原则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湘南传统民居建筑对现代居住环境一系列的启示性探索思路。

刘治保[5]2009年在《论东北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设计理念的启示》文中认为本论文以东北地区的满族、汉族、朝鲜族的民居为对象,具体阐明了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对居住及其文化的影响。本研究从多学科研究视角,即在综合考察过去学界在建筑学、地理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探讨研究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及其对现代居民建筑设计的启示。根据这种宏观的研究方向,重点从东北传统民居的特征分析出发,采用借鉴类比的研究方法与类型学的分析手段,从根源上对传统东北民居的环境、形式、空间、装饰艺术、文化内涵、运用和再创造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并以大量、生动、详实的例证,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居住模式的新思路。因此能为现代的居住区设计提供很好的经验本论文在整体架构上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二章)论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对东北传统民居以及的民居演进的影响。第二部分是该文的重点(第叁章—第五章)。集中研究了传统东北民居的特色建筑设计、空间形式、装饰艺术,认为当代住宅设计应注重叁个方面的启示:一是立足本土、体现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设计启示;二是舒适合理、体现民俗文化的居住空间设计启示;叁是精雕细琢、体现民族风情的居住装饰设计启示。第叁部分(第六章),根据对东北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结论和结合辽宁千山某小区规划方案设计,提出了具有东北本土化的现代居住设计的新思路。主要从居住区的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叁个方面进行论述。

王健[6]2018年在《临沂朱村传统民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临沂市临沭县朱村传统民居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建筑形式,布局广泛、形式多样,具有丰富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建筑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结构形态在慢慢消失,建筑元素也随着传统建筑在渐渐消逝,这种现象令人惋惜。我们应该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和现代设计相融合,使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得到传承和发扬,尤其是在我们的室内设计领域,现代室内设计缺乏中国气质和特点,因此,我们要从传统民居中汲取营养。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引言部分主要概括了朱村传统民居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深入分析了朱村传统民居的形成背景、建筑特色、装饰工艺。第二章阐述了朱村传统民居借鉴价值和策略。第叁章为朱村传统民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主要从传统文化、生态设计理念、空间布局、装饰技艺、建筑材料等方面论述了朱村传统民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通过对朱村传统民居生态设计理念的分析以及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总结,从中找出朱村传统民居的设计理念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结合点,使现代室内设计体现朱村传统民居优秀的设计思想。

李帅[7]2013年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性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与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概念在我们生活这本大字典里被我们翻阅的次数愈来愈少,新的更年轻的一代人的主要活动就是接受新鲜事物而后去享受这种新鲜刺激,传统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比较遥远而陌生的词汇。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以及相互疏通现象也使得各个地方的建筑文化走向国际化设计,地域性整体上被无形的消弱了,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的建筑也相对的保留了很多,但是在这种世界文化大背景下我们的传统也逐渐受到影响,按照旧有的传统保护方式去保留传统已经不能满足。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如何更好的去演绎和诠释旧传统在现代的立足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从中国颇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徽派建筑民居作为切入点,探寻徽派民居如何更好的以新的姿态在现代绽放,通过对其特定地域特殊文化根源的分析找出适合其发展继承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待传统的最适合的传承措施,得出自己的观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怎样融合并存。

徐小瑜[8]2008年在《渭北高原传统民居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华各族人民世世代代长期奋斗而创造的自然—社会—人相互关联的广泛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沧桑,更替、演进、碰撞、融合,肯定又否定,分解又综合,博收又筛选,形成了至今仍熠熠生辉,颇具启迪的一笔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但是对于小流域文化圈的民居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阶段,他们也常常被人们忽视。渭北高原传统民居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但渭北高原传统民居建筑包含着丰厚宽广的人文观念、精神情感、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以及它的地域环境和地域文化对其建筑有着深远影响。渭北高原传统民居在关中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在我国多种类型的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本文正是基于此,旨在通过渭北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以及民俗文化的介绍,使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渭北传统民居。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渭北高原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论述。首先,对渭北高原地区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进行概括性介绍和分析;其次以地处渭北高原的旬邑县唐家村唐家大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唐家村聚落形式进行论述和剖析,并详细论述了唐家大院的单体类型、空间形态、结构方式、建筑材料与装饰特征。论文结尾部分对渭北高原传统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保护和开发传统民居资源的重要性。

周伟[9]2004年在《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为上篇与下篇 上篇 空间是人类建筑活动的出发点与归结点,是人类进行物质与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物质存在,建筑空间对外承载着自然界对人类施加的一切作用,对内则影响着人的心理变化乃至进化与生存。 从分析、归纳传统的建筑空间解析方法出发,遵循技术科学的逻辑思维,经归纳与演绎方法的综合运用,建立了空间基本约束与空间缺陷等空间解析的新视野,同时,首次以空间的建筑属性轴心与健康——生态属性轴心构建了对空间认识的“整体空间”观。 基于“整体空间”的认识,对传统民居空间结构、形态及其涵义进行了透视与研究。同时,运用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解析了民居空间的健康——生态属性,建立了民居生态系统的定义,讨论研究了民居生态系统与自然平衡的相对舒适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差异,生态负反馈调节机制以及其它重要的生态属性及其规律。 在研究民居空间约束与缺陷的特殊性及其与时代发展的关联关系基础上,对民居未来的发展取向进行了建筑节能反思,同时针对现代科学技术对民居的促动作用进行了哲学层面的认识与思考,指出要以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研究与指导民居的发展,应用科学化、生态化技术,使民居的“整体生态空间”在自然环境中进化为一个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 下篇 首先分析研究了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化进程的自然演进及其诸多困惑与矛盾,针对现代科学技术对民居的负面推动及建筑师创作的历史责任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

王贵峰[10]2012年在《浅谈山西窑洞室内陈设设计》文中提出室内陈设是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建筑和室内的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室内陈设。无论是何种建筑,都少不了室内陈设等装饰艺术。山西窑洞作为一种独特的民居形态,其室内陈设更体现出来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美学追求,在中国建筑学和室内装饰艺术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山西窑洞民居结构分类、建筑布局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并且以山西吕梁窑洞、山西王家大院窑洞以及陕西延安窑洞的室内陈设细节做对比,分析了不同窑洞的室内陈设个性及特点,指出这种室内陈设的思想内涵与建筑装饰学规律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山西窑洞室内陈设的思想经验,分析现代室内陈设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启示,即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艺术中,需要始终坚持“人本思想”、“环保思想”、“节能思想”以及“合理利用空间,减少资源浪费”的朴素思想。因此,山西窑洞室内陈设体现的思想内涵及美学追求,将会为现代室内设计艺术所重视,继承和创新传统室内陈设艺术,是现代室内陈设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东西方居住理念在当代中国住宅设计中的冲突与融合[D]. 张宇. 湖南大学. 2008

[2]. 集合住宅本土化研究[D]. 陈力. 大连理工大学. 2004

[3]. 道教生态思想下的人居环境构建研究[D]. 张晓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4]. 湘南传统民居建筑对现代居住环境的启示[D]. 张璐.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5]. 论东北传统民居对现代居住设计理念的启示[D]. 刘治保. 沈阳理工大学. 2009

[6]. 临沂朱村传统民居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D]. 王健. 青岛大学. 2018

[7].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性价值研究[D]. 李帅. 齐鲁工业大学. 2013

[8]. 渭北高原传统民居研究[D]. 徐小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9]. 建筑空间解析及传统民居的再生研究[D]. 周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10]. 浅谈山西窑洞室内陈设设计[D]. 王贵峰. 山西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传统民居设计思想对现代居住理念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