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种”的语义演变研究论文

量词“种”的语义演变研究

武慧敏 李文珍 周萍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摘要: 本文突破传统对量词的共时分析,结合实际语料,采取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量词“种”的语义演变进行梳理,以期揭示量词“种”与称量对象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量词“种”语义演变的诱因。

关键词: 量词“种”;语义演变;诱因

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共时和历时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两个基本方面”。[1]在现代汉语中,掌握量词的一些特点和用法,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许多学者对量词做过研究,其研究成果还是较为丰硕的。早期的学者有黎锦熙,他提出了“量词”是什么,对其概念进行了阐述,到了后期,王力等学者都曾对量词做过研究。从量词本质来看,刘丹青指出,个体化是汉语量词最本质的功能。量词有很多种分类,最早关注量词的分类和语法作用的人是马建忠,赵元任把量词分为9类。除此之外,目前对个体量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及偏误问题探析与对比研究,对只、个等个体量词的共时分析成果丰硕,但是,专门研究汉语中量词“种”的历时演变过程的比较匮乏,主要集中在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今天,量词“种”的语义是否发生演变?原因是什么?前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

本文从量词“种”的内部范畴划分出发,并且采用了共时分析与历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它的语义演变及其诱因进行研究。

杨川(1999-),男,四川工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通信原理。E-mail:1685058064@qq.com

本文运用BCC语料库检索系统,检索了微博、报刊等多语域中关于“有一种A叫B”的新构式,检索出的语料共计11866条。

一、量词“种”语义演变的过程

(一)“种”的字源追溯

通过查找相关书籍、文献,笔者发现“种”并非孤立的一个字,分析一个字,除了从音节方面入手,对字形的分析也是重要的。“種”、“穜”与“种”的字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文解字·禾部》:“种”,“先种后熟也,从禾,重声”。[2]通过分析,早播种晚收获的谷物成为其本义,“种”的本义《说文解字·禾部》:“穜,埶也。从禾,童声。”可知“穜”的本义为动词“种植”。种植义并非就此固定不变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变为了种类这个意义。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禾部》释义:“种,种类也。”刘世儒在《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中通过详实的实例论证得出结论:“种”作为量词是由种类义转来的。[3]类别义产生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经过一步步的虚化,到了汉代,量词的用法也就产生了。

(5)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红楼梦》

(二)汉代:萌芽时期

(2)荷叶别有香气,奇相发起香气,又胜凡鲊。—《齐民要术》

采用大剂量LPS刺激,建立小鼠脓毒血症模型(图2),相比于CON组小鼠的正常肝脏,WT及TLR4-/-LPS组小鼠的肝组织均发生明显组织膨胀,肝细胞水肿疏松,并有部分肝细胞脱落,炎症细胞浸润增加;相比于WTLPS组,TLR4-/-LPS组小鼠肝脏肿胀有所减轻,肝细胞水肿有所缓解。

1.1 电视台记者在准备进入电视台,成为电视台编辑记者之前,要充分认知这个职位,认知这个职位赋予编辑记者的重要使命,并根据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征等因素对自己进行定位。编辑记者是一种对编辑者本身的、洞察能力、协调能力、价值观取向和敬业精神等要求极高的一项职业。记者是电视台节目的主要制作者和加工者。记者只有了解了这项工作的要求,肯定自己能接受和胜任这份工作,并能全心全意的为这项工作付出时,才能达到记者的基本条件之一。

(1)五种即五谷也,音硃用反。—《史记》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成熟期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量词“种”依然出现在数量结构中,它的句法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但在新时代“有一种A叫B”构式中,量词“种”最原始的意义已经从人们的认知中淡化了。从搭配对象的词性角度来看,量词“种”后面不仅仅可以搭配名词,还出现了动词、形容词、成语等非实体性成分。“种”的语法功能已经超出了一般量词的用法,即为上文提到的语法功能发生演变。

进入汉代,“种”作为量词的用法开始萌芽,其指称对象是具体实在的。

(四)唐宋时期:发展期

在唐宋时期,“种”的量词用法和前面几个阶段指称对象是具体实在一致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有帽子、桃李等。此外,量词“种”的重叠式也开始循序渐进地出现。

发展到宋元明时期,量词“种”的指称对象更加的抽象化,如:风流、温柔、性情等,量词“种”的重叠式出现的频率较唐宋时期高。如种种冤枉。

七是以加强政策研究管理为重点,努力提高政策研究水平。围绕水利中心工作,以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为重点,会同相关司局组织编制《水利政策研究与制度建设预算项目规划(2014—2016年)》,确定2014年水利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加强政策研究过程管理,提高政策研究成果质量,为破解水利改革发展中的复杂问题,促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发挥了支撑作用。

(4)蔽野千种树,出没万重山。—《艺文类聚》

(五)元明清时期:持续演变期

(3)锦绣诸帽数十种。—《南史卷五》

由于本文中模型的效率主要依赖特征关联分析的准确性,没有考虑查询结果对于模型的反馈。在后续工作中,将考虑如何通过查询的结果对模型进行反馈修正,以及基于检索效率对关联分析模型进行优化。

综上分析,从东汉晚期到元明清时期,“种”的语义演变见表1:

(六)现代:量词“种”的虚化程度加深,具有丰富性内涵

量词“种”搭配对象以名词为主,也可搭配动词、形容词、成语等。称量对象日渐丰富,这些不可称量词将会促使其语法功能发生变化。

为更加全面、科学地阐述量词“种”后面称量对象词性并非单一的,本文选取新时代流行的“有一种A叫B”的新构式,从BCC语料库里不同语域检索出11866语料,为此做一较为精确的数据分析(见表2)。

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种”的量词用法渐渐明晰,量词后的指称对象仍然是具体实在的事物。抽象事类较为罕见。并且出现了“数+量+名”结构。

① 反应体系的配制:每个样品均进行A、B两组的PCR扩增。若待检样品的数量为n,则按2x(n+1)个反应配制体系,包括A组的(n+1)个反应和B组的(n+1)个反应。

表1 “种”的语义演变

表2 不同语域“有一种A叫B”构式中“种”的搭配对象分析表

二、量词“种”语义演变的诱因

(一)常规结构式组合成分变异促使语义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常规结构式指在现代汉语史上已经形成并逐渐固定了下来,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若干组合构式。这样的构式都是比较常见的,例词法里有主谓结构、偏正结构等,句法结构几乎与其相照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随着近年来人们创新求变的心理以及互联网对一些语言现象的影响,“数词+量词+名词”这一构式中,量词后面的组成成分逐渐地被动词、形容词、缩略语、成语等替代,量词后的搭配对象除名词之外,这些替换词汇使其搭配对象的相互交织,呈现出日益丰富的趋势,这也就进一步促使其原始语义虚弱而一步步发生虚化。

(二)量词“种”与搭配对象互作影响促使语义演变

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两面性的,语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哲学中的一些思想是相挂钩的,存有两面性。

一方面量词“种”与搭配对象是互作影响的,它与我们人类是相似的,我们人类如果以孤立的个体生活,那么有很大的可能会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与社会脱节,导致退步。但如果与社会中的其他个体相互交流,及时二者发生矛盾,那么也会促使其进步。量词也一样,一个量词是允许和许多对象搭配使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制约关系。只有这样才会促使新的语言现象发生,从而为以后研究这种语言现象的人提供一些思路。如此说来,量词“种”原始的语义特征制约影响着后面的组成成分。如有一种认同叫转发,可以暂且理解为认同的种类有鼓掌、转发、微笑、签署合同等等,转发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而已,这时量词“种”引申出的固有的种类,类别义暂时地转移到不可称量的搭配对象上了。

另一方面量词“种”在使用的过程中,刚开始时语义特征是明晰的,发展过程中搭配对象较为灵活,这种搭配的泛化使得实在意义发生虚化,如有一种归心似箭叫中秋团圆,归心似箭是一个不可称量的成语,与量词“种”搭配之后原来的类别义被削弱了。这现代流行的这种构式中量词“种”的语义发生了演变,虚化程度加深。

三、总结

本文以较充分的语料为铺垫,采用共时分析与历时溯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得出量词“种”与其搭配对象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较为全面的揭示了量词“种”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义演变的诱因。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从新时代较为流行的有一种A叫B构式中发现量词“种”的演变面貌,通过对大量的语料进行数据统计,使得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选取的语料以及做出的统计只能是近似的,关于这种语言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许慎,徐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王彤伟.量词“种”源流浅析[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5(6).

[6]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1993.

作者简介: 武慧敏(1994-),女,汉族,山西忻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文字词汇,单位: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标签:;  ;  ;  ;  

量词“种”的语义演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