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娣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娣

张娣

(黑龙江省公安厅安康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78)

【摘要】目的: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收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41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41例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病情均有明显的好转。结论:通过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能起到有效的降低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的作用。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195-02

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是指原来呼吸功能正常,因突发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突然衰竭。常见原因有气道异物、溺水、外伤、药物中毒及颅脑病变抑制呼吸中枢等[1]。可见于呼吸道阻塞性病变,胸肺疾病,中枢神经及神经肌肉疾患,各种肺内或肺外严重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3年间收治了41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83岁,平均年龄为66±2岁。所有患者在经过我院的临床治疗和整体护理之后,34例患者病情获得明显好转后出院,7例病情稳定。

1.2 方法

呼吸衰竭处理的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迅速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同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也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原则[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最重要的措施。治疗期间需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缓解支气管痉挛,用支气管舒张药。感染是慢性呼吸衰竭性加重最常见的诱因,一些非感染性因素诱发的呼吸衰竭加重也常继发感染,因此需进行积极抗感染治疗。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注意患者的休息与环境的护理。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有利于增加通气量。注意室内空气清新、温暖,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指导稳定期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预防呕吐物反流入气管。因病人常有烦躁、抽搐、神志恍惚等现象,故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加床栏等,以防受伤[3]。在实施氧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并注意保暖和口腔清洁,以防呼吸道感染。

2.2 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使用辅助呼吸机的情况。观察痰的色、质、量以及缺氧气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值[4]。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心理护理

护士在解除病人疾苦的同时,要多了解和关心病人,特别是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应经常作床旁巡视、照料,通过语言或非语言交流抚慰病人,在采用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前,应向病人作简要说明,并以同情、关切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给病人以安全感,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

定期采血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查,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判断酸碱失衡情况。呼吸衰竭中常见的酸碱失衡包括: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5]。针对这些酸碱失衡,临床上除了做到充分供氧和改善通气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外,可遵照医嘱静滴少量5%碳酸氢钠以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或通过采取避免二氧化碳排出过快、适当补氯、补钾等措施缓解代谢性碱中毒。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应根据医嘱服用硫糖铝,以此保护胃黏膜,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同时予以充足热量及高蛋白、易消化、少刺激、富维生素饮食。注意观察呕吐物和粪便情况,出现黑便时,予以温或凉的流质饮食;出现呕血时,应暂禁食,并静脉输入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

2.5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使病人理解康复保健的意义与目的,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病人应反复讲解。鼓励病人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的锻炼,积极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改进膳食结构,加强营养。合理安排膳食,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和腹胀[6]。向病人和家属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发现副作用,要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停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合理的家庭氧疗和蒸汽吸入湿化气道的方法,保证安全。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护理,咳嗽、咳痰加重,痰量增多、出现脓性痰,气急加重或伴发热,应及时就医。

3.结果

所有41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整体护理后,呼吸困难明显得到缓解,意识逐渐恢复清醒,并且有心率减慢和尿量增加的现状,血氧分压也有明显的提高,血氧的饱和度维持在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八之间,继续给予吸氧治疗一至三个月,34例患者病情获得明显好转后出院,7例病情稳定。

4.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有百分之六十,消耗增高,摄入不足,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增加都会造成营养不良,会降低呼吸肌的收缩力和耐受能力,因此会降低患者的自主呼吸肺活量,这严重的影响了呼吸系统的防御与免疫功能,也使机体内抗氧化保护机制受到了损害,因此增加肺部感染的易感性[7]。这样病情反复感染不易受控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难以纠正,增加了患者的死亡机率。

已有研究显示,对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能改善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并增强机体防御功能。合理有效足量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呼吸肌的肌力和运动耐力,提高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储存水平,以改善通气功能,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原发病或病因能否被去除同时决定了患者的预后[8]。度过危重期后,较为重要的是预防和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减少急性发作,尽可能延缓肺功能恶化进程,所以加强对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支持,配合合理的膳食,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医学前沿.2014.2:52-53.

[2]庞自敏,高丽娟,汪静.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29:176-177.

[3]米日古丽祖农,阿米尼古力阿布杜日依木,刘永梅.5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07-108.

[4]余业英.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15-116.

[5]高卫娥.21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0):2839-2840.

[6]陈霞,宓桂平,李金花.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观察和护理[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6(9):695-696.

[7]樊丹娜,李怡兰,杨静.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患者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113-115.

[8]李向莉.22例肺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93-95.

论文作者:张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_张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