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机制研究——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_付旋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机制研究——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_付旋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经费资助(10301-0170040601)

摘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作为云南省旅游开发中的尚未充分开发的民族地区,通过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帮助民族贫困人口脱贫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民族村寨旅游为支撑建立旅游整体品牌是怒江州旅游扶贫最合理的选择,加强科学规划、生态开发、民俗特色打造,能够更好的促进怒江州的旅游业发展和实现长效扶贫。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怒江州

旅游扶贫作为我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是贫困地区实现资源转化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方式,其扶贫机制的科学有效直接影响了扶贫效应的实现。我国众多贫困乡村资源丰富,民族村寨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在发展旅游精准扶贫中更具优势,而云南省作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有推动民族村寨旅游平台建设的资源,实施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是云南扶贫攻坚的有效手段。

一、怒江州旅游扶贫特殊性分析

怒江州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拥有独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州内有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奇观;处于板块碰撞及俯冲缝合带而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大断裂峡谷自然景观,怒江峡谷陡峭异常,两岸形成了众多壮观的自然景观;高黎贡山运动中溶蚀形成的侵蚀景观“石月亮”壮观美丽,是典型的溶蚀透明石洞景观;怒江州的高山湖泊景观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形色奇特、风景秀美;珍稀植被景观丰富,有许多国内罕见的珍稀性植物资源和珍稀动物品种;怒江及支流沿岸有众多天然温泉,混合傈僳族塘会,形成了自然和人文相混合的独特景象。怒江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傈僳族、独龙族、普米族、怒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齐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民族村寨恰好可以串联自然景观,作为旅游的落脚点和人文特色风光。

怒江州沉重的生态保护任务凸显了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必要性。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形几乎都是高山峡谷,沟壑纵横,耕地普遍坡度大,退耕还林纳入保护区的面积大,资源有效开发,同时尚未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亟需建立合理的扶贫机制。同时,随着自助游和徒步探险的旅游模式的发展,怒江州偏远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旅游短板能得到一定弥补,同时较为偏远尚未充分开发的景区也可借助新的旅游模式进行组合,也能较好将自然景观和民族村寨旅游相结合。

二、怒江州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2016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制定了《怒江州脱贫攻坚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5年)》,2017年怒江州推出了第一个具体的旅游扶贫计划《老君山兰坪罗古箐景区文旅开发与精准扶贫项目计划实施方案》,怒江州“旅游扶贫特区”的构想已初见雏形。然而,相比贵州、湖南等地的民族村寨旅游,云南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怒江州的旅游开发整体意识、发展规划和经营管理能力的缺乏导致目前怒江州旅游开发程度低,其丰富的民族、自然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亟待丰富和发展。

首先,怒江州旅游规划不足。相较于周边的迪庆和丽江等,怒江州旅游资源并不缺乏,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使得怒江州在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的两难中举步维艰。其次,主打民族村寨旅游还是自然风情旅游思路上不明确,规矩不明确致使投资效率不足。其次,怒江州旅游缺乏整体营销形象。自然景观中仅“石月亮”等部分景观形象鲜明,怒江州的旅游形象对外很模糊,融合民族风情和壮丽自然景观的旅游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宣传,整体营销意识不强。最后,旅游管理和接入能力不足。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怒江州仅可以通过公路进入,但多数公路较为狭窄,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的缺乏限制了旅游发展。

三、我国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机制比较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而逐渐兴起,是民俗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经历了1982~1997年的萌芽阶段、1998~2006年的起步阶段、2007~201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13年至今的发展阶段。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都有积极作用。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典型的扶贫机制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旅游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机制由政府主导,政府进行公共产品提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能通过政策引导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行业环境。该模式能够通过法律法规提供支持,更好的协调扶贫、经济发展和民族地区和谐稳定。但是不利于市场竞争和决策效率。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就是政府主导型民族村寨开发的典型案例。企业主导型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将旅游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企业投资进行旅游扶贫开发,以换取一定时间的旅游资源及景区品牌的经营权。该模式优点在于旅游经济效益明显,能为贫困人口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是可能忽视民族文化及环境的破坏。勐景来是以保护开发为前提、企业主导型的典型案例。社区主导型以当地居民或村集体为主体,直接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能更好的培养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但是对民族地区的经济能力和社区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力输出,在当地通过旅游产业实现精准扶贫。

(二)通过企业主导建立怒江州旅游整体形象

结合民族村寨风情区,将自然景观融入到民族风情游中,形成一个大景区的资源整合意识。通过企业主导,引入资本,能够更快的改善当前怒江州旅游设施存在的不足。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民族村寨为支撑,打造自由行、自驾车、自助游为主体的全州旅游经典网络,打造PPP模式的休闲民宿和民族精品客栈,将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紧密结合,跟上目前休闲游的趋势,弱化纯景区旅游,盘活资源。结合怒江州景区特点,引入自驾车公司统一规划和运营怒江州内旅游线路,结合各村寨的优势产业,将特色民族客栈、餐饮和个村寨特色手工业、农业等相结合,打造整体旅游形象。一体化的区域旅游更有助于增强怒江州的旅游竞争能力,也能更好的改善目前怒江州相较其他地州旅游发展层次地的问题。

(三)构建生态民族村寨扶贫发展战略

怒江州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是只有建立在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价值能永续利用的前提之上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才能发挥长期作用,帮助怒江州贫困人口有长远的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旅游开发中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推动建成国家公园,区分公共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可进入的生态保护区可以适当开发小众化的生态徒步游,实现保护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在民族村寨旅游的基础上,搭建生态旅游线路,发掘和完善将人文和自然景观串联的生态旅游路线,将贫困民族村纳入生态旅游线路,结合民族传统节庆将景区串联。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既有现实的必要性和资源优势,也有面临的压力和暂存的困难。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是实现多方面综合改善的最有效机制,只要充分明确民族村寨旅游在怒江州未来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加强和落实好发展规划建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能将困难转变为产业动力,建成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区。

、怒江州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机制选择及开发思路

借鉴我国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机制的成功案例,结合怒江州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怒江州民族村寨旅游扶贫可以选取以保护为前提企业主导政府监督扶助的扶贫机制,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主打,突出特色推动旅游扶贫。

(一)提炼民族村寨风情区打响第一枪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民族风情较为集中而典型,其习俗、服饰、歌舞等能更快捷的整合和提炼,构建出民族村寨旅游的核心部门。同时,独龙族、怒族、普米族各自的民族特色也十分鲜明,独龙族和傈僳族相较宣传更为广泛,可以将各个民族风情有效结合,互相宣传,提炼出民族村寨风情区。怒江州旅游发展需要明确主体,是以民族人文游为主还是以自然风景游为主体。由于怒江资源带有生态保护压力、民族保护特点以及精准扶贫需求,特色民族村寨能够更快的实现宣传效应,因此可以通过民族村寨旅游打响第一枪,通过民族村寨风情区,有条件的贫困地区进行优先整合,建立直接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方式,资源不足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或文化特色商品进行劳动力输出,在当地通过旅游产业实现精准扶贫。

( 二)通过企业主导建立怒江州旅游整体形象

结合民族村寨风情区,将自然景观融入到民族风情游中,形成一个大景区的资源整合意识。通过企业主导,引入资本,能够更快的改善当前怒江州旅游设施存在的不足。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民族村寨为支撑,打造自由行、自驾车、自助游为主体的全州旅游经典网络,打造PPP模式的休闲民宿和民族精品客栈,将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紧密结合,跟上目前休闲游的趋势,弱化纯景区旅游,盘活资源。结合怒江州景区特点,引入自驾车公司统一规划和运营怒江州内旅游线路,结合各村寨的优势产业,将特色民族客栈、餐饮和个村寨特色手工业、农业等相结合,打造整体旅游形象。一体化的区域旅游更有助于增强怒江州的旅游竞争能力,也能更好的改善目前怒江州相较其他地州旅游发展层次地的问题。

(三)构建生态民族村寨扶贫发展战略

怒江州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是只有建立在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价值能永续利用的前提之上的,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才能发挥长期作用,帮助怒江州贫困人口有长远的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旅游开发中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推动建成国家公园,区分公共旅游区和生态旅游区,可进入的生态保护区可以适当开发小众化的生态徒步游,实现保护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在民族村寨旅游的基础上,搭建生态旅游线路,发掘和完善将人文和自然景观串联的生态旅游路线,将贫困民族村纳入生态旅游线路,结合民族传统节庆将景区串联。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既有现实的必要性和资源优势,也有面临的压力和暂存的困难。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是实现多方面综合改善的最有效机制,只要充分明确民族村寨旅游在怒江州未来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加强和落实好发展规划建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能将困难转变为产业动力,建成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区。

论文作者:付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民族村寨旅游扶贫机制研究——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论文_付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