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型有压引水隧洞洞挖施工工艺论文_李婧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523710

摘要:本文综合探究了小型有压引水隧洞洞挖的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为此类小型隧洞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型有压引水隧洞施;单循环进尺;爆破

1、引言

惠来县中东部供水工程是为了解决惠来县中东部乡镇的缺水问题,适应惠来县经济发展需要,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引水工程。其中石榴潭隧洞全长1873m,为有压输水隧洞,隧洞开挖面为城门洞形,衬砌后隧洞过水面为圆形(D=1.8m)。隧洞最大开挖面2.64×2.67m,最小断面2.4×2.5m,是规范中要求的最小洞径。因此,如何在小型有压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提升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就成了重中之重。

2、施工方案

2.1 概述

本工程中石方洞挖施工采用空压机4L-20/8供风,YT28型气腿式手风钻钻孔;全断面光面爆破,采用乳化炸药,非电毫秒雷管引爆;出渣采用履带式扒渣机LWL-80配以2台10t电动运渣车出渣。

2.2 爆破设计

单位体积岩石所需的炸药消耗量q=14/s+a,其中s为隧洞开挖断面,a为修正系数0.6~0.8,炮孔偏差小取小值,根据以往爆破经验,q取1.8~2.8kg/m3,岩石较密实坚硬取大值。

循环进尺的确定:Ⅰ、Ⅱ类围岩单循环进尺控制在2~2.5m,Ⅲ类围岩单循环进尺控制在1.8~2.2m,Ⅳ类围岩单循环进尺控制在1.2~1.5m,Ⅴ类围岩单循环进尺控制在1.0~1.2m。

周边孔最小抵抗线取40~60cm,周边孔间距及线装药密度参见表1:

炸药采用?32药卷,光爆孔利用导爆索线性装药,起爆爆破顺序为掏槽孔→上部主爆孔→周边孔→下部主爆孔(抬孔),非电毫秒雷管引爆,采用间隔顺序使用。

爆破后,周边轮廓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岩石壁面平整,洞室壁面起伏在15cm以内。硬岩的炮眼残留率大于80%以上,中硬岩大于60%以上。在保留的半壁面上无粉碎和明显新生裂隙,对围岩破坏轻微。无较大的危石,浮石较少。

钻爆设计针对施工现象和实际情况不断修正,优化爆破设计,每次爆破后,进行爆破效果评估,包括残眼率、炮眼利用率、药量大小、装药结构、爆破深度、抛渣距离以及渣块大小等。通过统计、评估,优化爆破设计。

2.3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开挖采用进出口各设一个工作面相向同时开挖,主要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钻孔→装药联线、起爆→通风排烟→安全处理→出渣→初期支护→埋设观测仪器→下一循环。

(1)施工准备及测量放样: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开挖部位的测量放样,并用油漆作好标记,根据开挖部位岩性和拟定的开挖方法,在现场进行爆破试验,选用合理的爆破参数,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用于指导开挖施工。

(2)钻孔:根据标记的开挖轮廓线进行钻孔,钻孔利用平台作业车,人工手持风钻钻孔。

(3)装药连线、起爆:炸药使用2#岩石乳化炸药和硝铵炸药,人工在平台作业车上装药,掏槽孔及辅助孔采用底部集中装药结构形式,周边孔采用不耦合线装药结构形式。爆破网络采用非电毫秒延期雷管进行分段,起爆器引爆瞬发电雷管的微差爆破网络。起爆网络要求先响掏槽孔,然后崩落孔从内到外依次起爆,最后响周边孔。

(4)通风排烟、洒水除尘: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由布置在洞外的风机吸入新鲜的空气,通过布置在隧洞两侧拱部或边墙的送风筒将其压入到工作面,使工作面的污浊空气经隧洞排除洞外,同时结合人工洒水除尘。

(5)安全处理:安全处理由专人负责,由有经验的安全技师带2~3名安全工人进洞,对洞内已开挖段和掌子面进行检查,并清除开挖面上残留的危石、碎块,确定安全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6)出渣:隧洞的最大开挖断面只有2.64m×2.67m,输水隧洞单循环最大出渣量约为16m3(虚方),为装渣和出渣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满足施工要求,每个隧洞作业面配置1台电动LW80履带式扒渣机装车,2台10t电动运渣车出渣,洞内每隔100m设置一个避车道,可满足施工需要。弃渣运到洞外后,由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转运。

(7)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在拱墙部位布置砂浆锚杆和喷砼,锚杆施工采用平台作业车,采用PC-7混凝土湿喷机喷砼,具体参见“一次支护”施工方法。

(8)埋设观测仪器:围岩的变形主要体现在代表性观测点空间位置的变化,可以通过预埋收敛计于监测断面上,选择在距离开挖掌子面或开挖层面约1m处安装埋设,对检测断面、测点准确位置尺寸进行编号记录,并测绘断面布置图,定期对测量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监控隧洞变形。

2.4 超欠挖控制

超欠挖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好超欠挖可以保证开挖成型、保证初期支护质量。

(1)控制爆破技术。根据隧道地质情况采用不同参数的光面控制爆破技术。用非电毫秒雷管起爆,选用光爆孔装药结构,为保证爆破质量,光爆孔采用小药卷炸药,间隔装药,并加强炮泥的堵塞质量。按设计装药,并顺序起爆。同时要不断总结、修正爆破参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2)孔间距符合钻爆设计。光爆孔间距的误差不大于5cm和内圈眼间距的误差不大于10cm,光爆孔的外插角不大于3°,光爆孔外的其它眼孔方向应与隧道方向平行,孔底在同一平面上。

2.5 塌方处理

坍方是隧洞施工的大害,分析以往的坍方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施工不当造成的,塌方次数的多少,一方面反映了地质条件复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尤其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防止坍方是确保隧洞施工顺利进行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为此结合本隧洞的特点及其地质情况,采用以下主要的防坍措施:

(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用合理施工方法是防坍的重要手段。由于对岩体工程性质的认识很难恰如其分,对于介于两类围岩之间的按偏低的围岩类别进行初期(施工)支护。

Ⅳ类围岩介于稳定的Ⅲ类围岩和不稳定的Ⅴ类围岩之间,既无Ⅲ类围岩的自稳能力,又无Ⅴ类围岩设计初期支护中完善的防坍措施。因此,Ⅳ类围岩如施工方法或支护不当很容易坍塌。施工中发现开挖后成型差和悬石增多应立即缩短进尺。

(2)采用新奥法原理指导施工

控制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进行初期支护;支护承受主要荷载;在自稳能力差的地段采用超前支护或超前加固;初期支护及早封闭成环;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变形超限的初期支护要及时进行加固。

初期施工支护应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确保支护质量,重点做到:开挖质量是保证支护质量的关键,凡爆破成形不良地段考虑超前支护;喷混凝土与围岩密贴,并保证喷混凝土强度;锚杆间距符合设计,安装位置正确,保证接头处的等强连接;锚杆孔的长度、间距符合设计要求,锚孔内的砂浆饱满。

(3)施工纪律

防坍的施工方案一经讨论确定,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私自变动,否则,无论后果如何,都应受到严肃处理。

3、结语

在小型有压引水隧洞洞挖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的施工工艺,制定科学的方案,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论文作者:李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型有压引水隧洞洞挖施工工艺论文_李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