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方式对肺结核疾病的效果分析论文_吴建安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疾控中心 413500

【摘 要】目的 对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在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中心内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60)以及观察组(n=60),使用的分组方法为数字随机法。对照组当中的60例患者使用的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方式为常规的方式,观察组则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治疗以及护理手段。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各个阶段痰转阴率。结果 对照组之中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六个月阶段之中,对照组患者的痰转阴率明显要低于观察组之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肺结核疾病治疗和护理时,充分利用该疾病的特征以及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分析整合,对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护理以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疗效以及痰转阴率。

【关键词】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特点;防控;措施

前言

民众对肺结核的认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这一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概率也比较高,已经对人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未必每次都能够成功,对于部分治疗失败的患者而言,初次治疗不能够完全对体内细菌进行消灭,导致细菌留存在患者体内成为一大慢性传染源,尤其在农村地区,人们对于肺结核的预防意识较为浅薄,容易受到这一疾病的传染。因此,肺结核的慢性传染源已经对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为破坏,受到了医学领域专家的高度重视。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中心内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主要对象,对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中心内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主要对象,使用双盲法将所有的120例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之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6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岁。病程在1至15年范围内,平均病程为6.5年。观察组患者之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7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岁。病程在2至15年范围内,平均病程为6.8年。患者资料不具有统计学上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本研究的患者经检查之后发现均符合肺结核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对这一研究项目均知情并且已经签署了研究同意书,本文之中的研究同样通过了中心内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肺部感染的患者者、精神疾病者以及其他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1.3方法

两组的患者均使用标准的方案进行适当的治疗:每天于患者空腹时让其口服0.45的利福平、0.3克异烟肼、1.5克吡嗪酰以及0.75克乙胺丁醇进行治疗[1]。对照组整体方法如上。观察组在对照组上述方式上新增个性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护理方式为:在治疗整体过程之中,对患者采取全程化管理,将该疾病的防治手段以及常识告知患者,对患者进行临床表现以及病历特征的讲解,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同时还可以让患者家属加入在患者护理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对药物效果以及患者情况进行了解,及时对患者的错误服药行为进行纠正,了解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症状,提醒肺静脉阳性的患者家属到疾控中心内进行检查[2]。除此之外,还需要叮嘱患者定期来中心复查,对合格痰检的标本进行留送。

1.4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各时期痰转阴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1.0统计软件,P<0.05说明组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为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2.1两个不同组别患者治疗后效果之间的对比

对照组患者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个时期痰转阴情况对比

在治疗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六个月阶段之中,对照组患者的痰转阴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3讨论

在对本文的120例患者研究分析发现,肺结核传染源主要有以下特点:1、传染性强且传播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在进行疾病宣教时需要增强对患者家属的预防,避免出现传染[3]。2、肺结核具有感染速度快的特征,使得这疾病具有广泛的影响范围。所以,必须在传染源控制上投诉更多的人力资源,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及控制,在日常进行宣教,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度[4]。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肺结核疾病的早期表现,帮助患者尽早发现,保证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生命安全。医疗机构还可以定期给大众进行体检重要性的宣传,普及全面体检知识,做好阻断疾病传染源的具体工作[5]。

在本文中,选择了120例患者为对象,使用双盲法将所有的120例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各个阶段痰转阴率后发现,对照组患者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六个月阶段之中,在治疗一个月、三个月以及六个月阶段之中,对照组患者的痰转阴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肺结核疾病治疗和护理时,充分利用该疾病的特征以及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分析整合,对患者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护理以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疗效以及痰转阴率。

参考文献:

[1]王红玲,王玉梅,刘相永.探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有效防控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184+196.

[2]李化丽,张文华.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和预防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50+252.

[3]Tania Beatriz Romero-Adrian,Jorymar Leal-Montiel,Gerardo Fernández,Alejandra Valecillo.Role of cytokines and other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J].World Journal of Immunology,2015,5(01):16-50.

[4]李栋.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和有效防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44-45.

[5]杨荔枝.分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其防范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144.

论文作者:吴建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探究不同方式对肺结核疾病的效果分析论文_吴建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