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经济矛盾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方式论文,矛盾论文,根本途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一直持续了多年。到“八五”末,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进入世界前7名, 年外贸出口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成为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国外一些经济学家对此赞叹道:“中国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用50年、日本用30年才建立起来的经济规模。”
但是,人们在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也在为快速发展的后遗症而担忧:通货膨胀一直较高,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严重,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这诸多问题不解决,不仅经济难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也将难以实现。而目前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正在于原有的且目前仍未得以改变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
增长方式不变高通胀难除
经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去年的通胀率达到了控制在15%以内的预期目标。但“九五”期间实行的“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以及通胀率回落在4—6%的预期目标,仍预示着目前通货膨胀形势的严峻性和治理通货膨胀的艰巨性。但要看到,去年的物价上涨幅度仍在较高的价位上运行。通货膨胀痼疾难除的根本原因还是一个增长速度和投资结构的问题。
经济发展当然是越快越好,但发展速度应有个限度,而且在具备一定经济规模之后,还要讲究增长方式。现在各地攀比速度的倾向还很严重,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的大有人在。当然,不进行一定规模的投资经济发展没基础,实行粗放型的外延式投资是必要的,但现在我国已建立起必要的物质基础,摊子已经铺得很大。现在建设的重点不在于量的扩张,而在于质的提高、结构的改善。粗放型、外延式的经济增长观念一定要转变。
通过政行干预,铺摊子、上项目以求得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做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通货膨胀率保持在老百姓可以承受的程度以内,却不是件容易事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能处理好这个问题。有资料表明:1953—1980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2倍,但国民收入仅增加5.1倍。1981—1993年,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367.7%,国民生产总值仅增加326.5%, 实现利税仅增加270.06%。
有人测算,固定资产的投资,有40%将转化为消费基金,如果投资项目再没有好的经济效益,它带来的通胀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要靠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依靠现有企业发挥生产潜力,依靠在建项目转化为生产力,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既快速又能健康、稳定地发展,通胀居高不下的局面才能逐步扭转。
增长方式不变国有企业难活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去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能源过剩”的虚假现象,煤、石油库存积压增多。为什么呢?是因为进口增多了。那么,为什么放着国内的不用而舍近求远进口呢?这就是市场的无情了。同样一吨油,国外用高技术生产,投入少、价格自然低且质量又好,当然有竞争力。煤的积压也有着钢材进口的原因。钢材进口多了,影响到国内钢厂的产量,钢产量的降低自然影响到煤的需求量下降。而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后果。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不说是其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国有大中型企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下;三是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效益,而不是产值,市场不需要的产品,生产的越多企业负担越重。据统计,1994年全国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为1757.5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342.8亿元,上升24.2%。 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呈放慢趋势,由“七五”的平均值1.83次,下降到1994年的1.43次。种种情况说明,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在调整产品结构、内部挖潜革新、技改和降低消耗上寻找出路, 则难以摆脱目前的困境。
不转变增长方式污染难治
环境保护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是很让人担扰的。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固然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有关,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前7位, 但结构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很低,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人力、物力、资本和能源的高投入换来的,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仅比发达国家低,在发展中国家也算是低的。
在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质量较低的条件下求得的高速度。其间必定有大量的物能消耗。有资料表明,我国钢铁、炼油、烧碱、纸、玻璃、电力等产品的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1.2倍至2.7倍。能源的高消耗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应该变一变了。
从保护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也要变。我们的能源拥有量并不丰富, 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 , 美国人均水平的1/10。“九五”要实现经济平均增长8%左右的目标, 按目前的能源弹性系数计算,能源供需差率达20%左右。如果我国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变,能耗不减,到2010年,我国的煤炭需求量可能占世界总产量的1/2,那时的污染会何等严重!我们哪里又能得到这么多的能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