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科学爱科学”兴趣的培养_科学论文

儿童“学科学爱科学”兴趣的培养_科学论文

幼儿“学科学、爱科学”兴趣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兴趣论文,科学论文,爱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培养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呢?

一、勇于接触大自然,开拓幼儿的视野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动机,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使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多让孩子投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引导他们观察认识事物,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爱科学的教育,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重要一环。如:在春天,让幼儿观察长出嫩芽的树木、小草,并提问:“树木、小草为什么会长出嫩芽来”?在夏天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彩虹时,引导幼儿观赏天上美丽的彩虹。通过教师的及时引导,使幼儿懂得了雨后的天空中悬挂的许多小水滴经太阳光折射后,就在与太阳相反的天空中现出了彩虹。因为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颜色,因此看到的彩虹才那么美丽。在秋天,进行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比较,从中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冬天,引导幼儿观看片片飘落的雪花。在观察中,老师提问:“为什么雪花都是六角形的呢?孩子们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则正确耐心地给予解答。

让幼儿接触大自然,不仅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诱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在生物生长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能扩大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使幼儿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粗浅知识。

观察植物生长,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孩子们在校园里种植了各种蔬菜,还栽培了许多花卉,他们轮流当值日生给植物浇水、施肥、培土,让孩子们常常围在那里细心观察各种蔬菜和花卉的变化。如:青菜发芽了,花朵开放了,西红柿开花结果了等等……,这些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这样,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善于发现,使幼儿明白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它们才会生长、开花、结果的道理。

饲养小动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幼儿教学中规定的重要内容。如:饲养小蝌蚪,在饲养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到,青蛙的卵在水里,四、五天后,卵慢慢地变成了一只有黑色大脑袋、圆身体、细尾巴的小蝌蚪;再过一周后,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不久,小蝌蚪的尾巴逐渐地变短了,最后小尾巴不见了,变成了小青蛙。孩子们不仅观察到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而且还知道了,一只小青蛙一年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呢!它是保护庄稼的小卫士。我们都要保护它。饲养蚯蚓,通过细心地观察,发现蚯蚓断了不会死掉,它有再生能力,它能给植物松土,它的粪便是植物生长需要的最好肥料等等。

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们不但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规律、饲养方法等科学常识,而且还体验到了劳动的愉快,同时还养成了儿童观察能力。

三、在观察环境变化中,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把生态环境教育纳入现代幼儿科学教育是90年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教育纳入现代科学教育轨道,帮助幼儿理解生态环境,教育幼儿保护环境,对于他们日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让幼儿置身于鲜明对比的环境之中,自觉分辨好与坏,并得出结论。如:让幼儿观察鱼在净水和污水里游动的变化。鱼儿在净水中快乐地游来着去,在污浊的水中则游动缓慢,最后死去。幼儿参与园内扫除活动,让幼儿对比在清洁和不清洁环境中的感受,询问幼儿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活动;给幼儿听听乐音和噪音,让幼儿谈谈有什么感受。幼儿在亲身的感知活动中会激动地呼喊:“救救鱼吧!”会主动地说:“要把垃圾丢在垃圾箱里,不要乱扔!”还会颇有感受地说:“我想听好听的乐音,听了好舒服。我不喜欢听乱七八糟的噪音,好烦,吵死了”,等等。在对比中孩子们懂得了应该做些什么,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动画片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孩子们不但喜欢看,而且还经常模仿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动画片《地球超人》使孩子们非常着迷。教师则利用引导、分析、讨论的方法,不仅使孩子们懂得了一些动物的生存与栖息地、食物的关系,而且还知道植物的生长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水土、阳光、温度的关系等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讨论,孩子们都积极踊跃争当“地球小卫士”,懂得了保护绿色环境、节约能源的科学道理。

四、以游戏为媒介,在活动中感知科学道理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寓科学知识于游戏之中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在玩沙游戏中,孩子们用两个同一高度,同一直径圆柱体和圆锥体把沙子倒来倒去,结果发现把圆柱体里的沙子倒入圆锥体中,沙子却溢了出来;将圆锥体的沙子倒入圆柱体时是圆柱体的1/3。孩子们从中感知到了关于测量容积的各种关系。用沙子建筑城堡时,会面临围墙倒塌的困难,当他们把沙子和水搅拌在一起时,才能为建立稳固的围墙提供必要条件……。这些感知为幼儿日后学习各门科学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强了好奇心和认识新事物的欲望。对于科学的学习,如果要求死记硬背,远不如让他们去进行一些能够培养他们兴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不仅感知了许多科学道理,而且使他们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和求知好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培养。

五、在“小实验”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从小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让孩子们用系有磁块的钓鱼杆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结果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全被钓起,其它的鱼一条也没有钓起,这是什么道理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孩子们懂得了磁铁能吸铁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摩擦生电的实验中,先让孩子们用塑料棒去吸纸屑,问幼儿:“你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们都说:“吸不起来。”教师又引导幼儿用塑料棒在头发上和衣服上不断摩擦再去吸碎纸屑,孩子们惊奇发现纸屑被吸起来了。孩子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时老师指出:“这就是摩擦生电的道理。”孩子们不仅懂得了摩擦可以生电,而且教师又把生活中摩擦生电的现象讲给他们听,如:晚上脱下毛衣,有时会看到一闪一闪的亮光,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等等。

“小实验”活动,不但使孩子们懂得了许多科学道理,激发了求知欲望,而且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及探索精神。

标签:;  ;  ;  ;  ;  

儿童“学科学爱科学”兴趣的培养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