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稿件编制中的误区_审计工作底稿论文

审计工作稿件编制中的误区_审计工作底稿论文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底稿论文,审计工作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简单地抄写会计账目。在审计实务中,一些审计人员一到被审计单位,就埋头检查并抄写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做些简单的试算平衡,并据此形成审计工作底稿。这种只是简单抄写会计账簿上的数字,既没有表述审计过程、也没有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或审计

结论的工作底稿,不仅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准,被审计单位没有必要为此支付昂贵的审计费用。

2.没有问题就不做记录。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是由一大批具有熟练查错防弊能力的老会计师在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他们常常接受政府委托进行财经纪律大检查和各种会计信息检查,因此在审计实务中,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实施会计报表审计时,侧重于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的差错和舞弊,并且只把查出的问题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不能形成完善的审计工作底稿来支持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这种做法给人们一种错觉,即认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就是查错防弊,由此,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讲,花钱请注册会计师找毛病,当然是不乐意的事情,从而造成审计市场供求的扭曲;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好像审计就只是要查出报表及会计处理的差错,查出问题越多,证明注册会计师的水平越高,付出的劳动越多,促使一些注册会计师往往只注重查错防弊而忽视了报表审计的科学性和程序性。

3.对特殊问题不追加审计程序。常规的审计程序是在假定审计关系人都诚信的基础上,针对常规的会计处理而设置的程序。但在目前信息、技术和金融不断创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出现的经济行为千差万别,有些是创新事项,有些是打法律“擦边球”的事项。对于这些事项,常规的审计程序并非有效,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形成工作底稿中,应当根据经济行为的特殊性,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采用通用格式形成独特的具有支持力的审计工作底稿。但在审计实务中,有些注册会计师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审计过程中遇到任何事项,都机械地按照常规,不追加审计程序,这不仅使注册会计师感到难以按照既定栏目和要求填制工作底稿,也不能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更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4.工作底稿越多越好。在审计实务中,一些注册会计师片面地理解审计证据充分性和审计工作底稿完整性的含义,认为取得和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越多越好,于是,他们大量复印被审计单位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对每一个项目都机械地形成多层次的工作底稿,而有些底稿是否取得和编制并不影响审计结论或审计意见,这样做使注册会计师忙于取得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而无暇控制审计风险。

5.对他人提供或代编的底稿不予审计。在审计实务中,一些注册会计师对他人提供或代为编制的底稿,不进行审计就直接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由他人提供或被审计单位代为编制的底稿记录都是一些基础性证据或环境证据,它为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提供了分析和判断的基础材料,如果对这些证据不予审计,就不能分清事实的真象与本质,不能排除伪证,也不能寻找到有用的审计线索,由此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进一步审计的失败,招致极大的审计风险。

6.外勤作业后才填制工作底稿。在审计实务中,我国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业务集中在下半年的10月份到来年的4月份,时间紧迫,业务量大。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外勤工作中只把一些主要的工作底稿填制完毕,其余留在外勤工作后填制,项目经理的一级复核也在外勤作业后实施。审计工作底稿是记录收集和获取审计证据的载体,是为了支持审计意见而形成的,如果审计工作底稿不能在外勤作业时形成,而依靠外勤作业后闭门造车,可以想像其审计质量的高低。项目经理的一级复核要求项目经理对下属审计人员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逐张复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审计人员及时修改完善。如果外勤作业完成以后,项目经理才实施详细审核,发现问题后其只能要求审计人员重新回到被审计单位取证,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标签:;  ;  ;  ;  ;  ;  

审计工作稿件编制中的误区_审计工作底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