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64层螺旋CT与DR胸片的诊断价值论文_张裕兵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 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论述肋骨骨折患者分别采取64层螺旋CT检查与DR胸片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肋骨骨折44例患者,分别采取64层螺旋CT检查及DR胸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与漏诊率,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检查准确度100%明显高于DR胸片准确度81.82%(χ2=8.8000,P<0.05)。结论:64层螺旋CT检测准确度更高,可更精准判断患者骨折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肋骨骨折;64层螺旋CT;DR胸片;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53-02

最近几年,伴随着民众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农业、建筑业、交通业相应得到了发展,交通意外、施工意外等发生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致使胸外伤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其中,肋骨骨折较为常见,那么,及时、准确判定患者病情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1]。以往诊断骨折多以DR胸片诊断为主,然而因肋骨数量众多、形态较不规则,加之DR胸片检查易受多项因素干扰,因而极易出现误差,难以发现隐匿性骨折,漏诊、误诊情况时长发生。而64层螺旋CT属新型诊断技术,能够良好弥补胸片检查的缺陷,可更清晰显示重叠肋骨、近胸椎肋骨等情况,提高诊断准确度。本文以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44例肋骨骨折患者为对象论述采取64层螺旋CT检查与DR胸片检查的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肋骨骨折44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8.2±2.2)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12例,施工意外20例,打架10例,其它原因2例。患者入院症状表现:呼吸困难24例,胸痛11例,咳血9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外伤后均给与DR检查及CT检查;(2)病理真实且存在胸部外伤。

排除标准:(1)排除依从性差患者;(2)排除意识不清或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DR胸片检查及64排螺旋CT检查。DR胸片检查过程为:取患者正侧位,使用DR设备对患者胸部进行照射成片。64排螺旋CT检查过程为:取患者平卧仰卧位,保持双臂上举姿势,要求患者深度吸气后屏息进行扫描。扫描区域由颈5~6椎起至腰椎L3止,覆盖整体肋骨,将管电压调至120千伏,管电流调至320毫安,控制曝光时间0.8秒,调整螺距,层厚0.625毫米。扫描结束后上传图像至相应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组,以此获取多面影像。

1.4 观察指标

由经验丰富的2名医师共同分析患者胸片及CT影像,判断患者骨折部位、数量等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以卡方作为检验计数资料的依据,以P值作为检验组间差异性的依据,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DR胸片与64排螺旋CT检查准确度、漏诊率比较

患者经DR胸片检查肋骨骨折患者总计36例,准确度81.82%,经64排螺旋CT检查共计肋骨骨折患者44例,准确度100.00%,二者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DR胸片与64排螺旋CT检查准确度、漏诊率比较

 

2.2 两种检查结果比较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44例肋骨骨折患者骨折处总计153处,其中单一肋骨出现骨折总计11例,占比25.00%,两根及以上肋骨出现骨折总计23例,占比52.27%,肋软骨出现损伤总计10例,占比22.73%。DR胸片检查结果:骨折处总计79处,单一肋骨出现骨折总计8例,占比18.18%,两根及以上肋骨出现骨折总计20例,占比45.45%,肋软骨出现损伤总计8例,占比18.18%,8例患者情况不明,占比18.18%。

3.讨论

近些年,由于交通意外、施工意外、纠纷意外等造成的胸部损伤概率越来越高,其中以肋骨骨折情况最为频繁,约占总胸部损伤情况的60%以上,以背部第3~第10肋骨骨折作为常见[2]。肋骨骨折情况可见单一骨折及多处骨折两种类型,分为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两种程度。如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极容易引发气胸、血气胸、气肿等,阻碍患者呼吸,危及患者生命。那么准确判断骨折部位、是否出现合并症对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

DR胸片检查是传统肋骨检查的首选技术,然而因肋骨结构较为复杂,极易出现漏诊情况,分析漏诊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1)假如患者骨折处于侧缘,由于肋骨互相交叠,胸片成像时极难显现骨折线,从而造成漏诊;(2)患者胸部遭受外伤会出现液气胸、湿肺、气肿等情况,胸片成像时会阻碍骨折线;(3)假如骨折处于膈下,因曝光不充分易发生漏诊;(4)由于阅片不详细也可出现肋骨骨折漏诊问题[3]。另外,DR胸片检查质量也与患者配合度、体型、拍照角度等存在密切联系。一些肋骨骨折患者病情较严重,无法站立、上肢无法抬举等则无法进行胸片左右位检查。

64层螺旋CT是近几年新型的检查技术,效果良好,深受医生与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在检查肋骨骨折患者情况时,仅需较短时间即可完成胸廓扫描,得到质量较高的骨质扫描影像,不需要变换患者体位,不但极大程度缩减了检查耗时,同时降低了运动伪影、呼吸伪影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患者检查痛楚低,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更多时间[4]。同时,该扫描可至0.625mm,分辨率更高,且完成扫描后可将结果直接上传工作站进行薄层重建。通过多项技术消除阻碍的结构,更加清晰、直观的检查骨折位置、数量等情况,且可多角度旋转,从而大幅度减低漏诊率,且查看各内脏损伤情况[5]。

为了进一步降低骨折漏诊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患者因胸外伤入院检查时,技术人员需尽量了解患者病情信息,如疼痛部位等,区分膈上肋骨、膈下肋骨的拍照条件,如需必要,可对切线位、左右斜位进行加拍。(2)查看胸片时,应遵循由上至下、由内之外等顺序依次检查肋骨,同时观察周边软组织情况,分析是否存在肿胀问题,查看肩胛骨、锁骨、腰椎等处是否发生骨折。(3)如基层医院未设有CT扫描设备,可与胃肠机透视进行联合诊断,也可进行双斜位加拍,同时告知患者一段时间后复查。

【参考文献】

[1]周国斌,肖忠华.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与DR胸片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4):4889-4890.

[2]林家健,黎洁飞,尚来换.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在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15,(4):29-30,68.

[3]黄瑞彬,刘业东.螺旋CT容积扫描方法诊断胸廓骨及肋骨骨折的临床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3):46-47.

[4]翟桂娟,于淳,赵绘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6,56(30):97-99.

[5]杨爱莲.16层螺旋CT与DR胸片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48-149.

论文作者:张裕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肋骨骨折64层螺旋CT与DR胸片的诊断价值论文_张裕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