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武福南论文_武福南,邓继成,孟永康,刘进,陈伟平

湖南省攸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41230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n=50)与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手术结束后行3-12个月随访,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观察组存活40例,占80%;良好(良好+轻残)27例,占54%;恢复不佳(重残+植物生存)13例,占26%;对照组存活29例,占58%;良好(良好+轻残)17例,占34%;恢复不佳(重残+植物生存)12例,占24%。组间存活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死亡率(P<0.05)。观察组无颅内感染发生,术后再出血3例,癫痫1例,并发症率为8%;对照组颅内感染2例,术后再出血7例,癫痫5例,切口疝2例,不良反应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防范并发症发生,操作方便,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关键词: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重型脑外伤;临床效果

近年来,随着高能量创伤增多,重型颅脑损伤已成为神经外科常见急危重症,此病病情变化迅速,治疗难度大,患者昏迷的时间较长,有较高致残致死率。临床常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但观察示,此方案虽可发挥一定救治效果,但手术时间较长,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有较高并发症发生风险[1]。而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获得更充分暴露的术野,骨窗面积适中,并发症少,对上述方法不足可有效规避,故渐为临床研究的焦点,本次就改良方案实施价值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1-64岁,平均(34.5±1.0)岁。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脑挫裂伤与脑内血肿合并发生24例,硬膜下血肿与脑挫裂伤合并发生60例,单纯硬膜下血肿16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打击伤44例,交通意外伤44例。一侧瞳孔散大30例,双侧52例,正常18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病人取仰卧位,取棉垫置于肩下,并将头部抬高15度,以防颈静脉扭曲,促使颅内淤血减轻,从而降低颅内压。取颞、额、顶大问号头皮切口,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0cm处,于耳廓上向后上延伸至顶骨中线,后沿颞上线上方向,到达前额发际下位置,顶部骨瓣与矢状窦在正中线的位置距离4-5cm,与标准开颅术2-3cm有所区别。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下方边界与颧弓平,前界达眶上缘位置,咬除颧突后额骨、颧突前方额骨,部分蝶骨,对前颅凹底充分暴露,向深部咬除蝶骨嵴,将蝶骨嵴后方咬除,至颧弓水平,将中颅凹底充分暴露,以使颞叶沟回向深面对脑干挤压的程度减轻,使骨窗形成大小为10cm×10cm以上。有脑疝出现时,先颞肌下实施减压操作,后再序列完成开颅手术。手术中对硬脑膜减张缝合,可取带蒂颞深筯膜完成相关修复,以防止蛛网膜下腔有硬膜外渗血进入,防范大脑皮质与皮下直接发生粘连,同时可避免脑组织切口疝出的情况,减少了外伤性癫痫事件发生[2]。

1.3 疗效评定 应用格拉斯哥评分(GOS)对预后评估,具体为:1分:临床死亡;2分:植物状态生存;3分:患者意识呈清醒状态,但伴有重度残疾;4分:生活基本可自理,工作在适当保护下可完成,伴有轻度残疾;5分:机体功能缺陷为轻度,可恢复正常生活,属良好。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在SPSS13.0中输入,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手术结束后行3-12个月随访,依据GOS分级,观察组存活40例,占80%;良好(良好+轻残)27例,占54%;恢复不佳(重残+植物生存)13例,占26%;对照组存活29例,占58%;良好(良好+轻残)17例,占34%;恢复不佳(重残+植物生存)12例,占24%。组间存活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死亡率(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无颅内感染发生,术后再出血3例,癫痫1例,并发症率为8%;对照组颅内感染2例,术后再出血7例,癫痫5例,切口疝2例,不良反应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中,重型颅脑损伤发病率居较高水平,可导致广泛性额、颞叶脑挫裂伤,常有脑内、硬膜下血肿合并发生,有较高病残、病死率。有效控制病情,并促使颅内压降低是防范不良预后的关键。应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无法对颅底部、颞极、额极充分暴露,较难达到彻底止血的目的,并对坏死脑组织清除的效果不佳,未获得充分的减压,易引发外侧裂静脉在回流时出现障碍,造成脑膨出、脑肿胀、恶性脑水肿等严重后果发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为现阶段流行术式,但创伤大,手术操作用时长,可诱导严重并发症,如间质性脑水肿、脑穿通畸形等。且术后有大面积颅骨缺损遗留,需用生物医学材料或自体骨等在后期继续修补[4]。

而本次研究应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优势显示,具体包括:(1)手术切口跨中线在对侧发迹内止,切口起点、止点、额骨颧突夹角在120度以上,骨窗与颅底更为接近,使额叶、蝶骨嵴、额骨颧突获得更充分暴露,为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能达到彻底止血的作用,将失活的脑组织和血肿彻底清除,可在直视下对颅前窝、中颅窝底出血及桥静脉、矢状窦出血止血,进而防范了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相反,应用传统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切口于前额发迹内止,暴露整个额叶与颅底不理想。(2)整个颞骨咬除,蝶骨嵴至颅底咬平,获得了足够大的减压骨窗,即与颅底靠近,又无锐利的蝶骨嵴在侧裂部使侧裂血管嵌压,故松解、减压效果理想。应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有更广的暴露范围,压力分散更为容易,为脑疝复位提供了条件,且可防范减压窗脑组织出现嵌顿的情况,提供高颅压下的脑组织缓冲空间,为缓解高颅压平稳过渡提供了条件。与传统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较,其骨窗面积过大,使创伤和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失血量增多加大了对颅骨缺损二期修补的难度。临床过分的减压操作,又可诱导脑深部结构发生牵拉、移位,引发脑室脑脊液流动至减压窗方向,促使间质性脑水肿形成。(3)硬膜沿颅底被平行剪开,侧裂周围前后分布的脑组织得以较好暴露,防范了脑实质不必要暴露,若需对中线部位的病灶处理,可对出血控制,可呈放射状将硬膜剪开。幕上的脑损伤采用上述方法处理,效果非常理想。(4)对硬脑膜减张缝合,可使脑皮质在术后与皮下组织的黏连程度减轻,避免脑脊液漏和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防止蛛网膜下腔有硬膜外渗血进入引发的脑血管痉挛。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GOS疗效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可提高患者存活率,防范并发症发生,操作方便,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利清,王宇,张新.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救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42-643.

[2]胡少平,周立强,宋淮.急性颅脑损伤基底池及大脑中线CT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J].CT 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20(1):91-97.

[3]于新华,由春玲,杨文辰,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 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690-1692.

[4]王韧,顾奕,魏伟,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1,17(11):1512-1515.

论文作者:武福南,邓继成,孟永康,刘进,陈伟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  ;  ;  ;  ;  ;  ;  ;  

探讨改良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武福南论文_武福南,邓继成,孟永康,刘进,陈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